
海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將2010年確定為“國際旅游島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年”。這既是新形勢下的新措施,也是對去年全省開展的環境整治大行動以來成效的鞏固,對“臟亂差”回潮現象的迎頭痛擊。
但是,“臟亂差”回潮現象的出現,說明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還沒有有效建立起來,問題的核心在哪里?
筆者以為,健康優美的環境,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最基本的要求和最基礎的工作,事關國際旅游島的形象和競爭力,從根本上說,也事關群眾的生活質量。但同時,我們又應該充分認識到兩點:第一,環境綜合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必須十分重視領導干部的主導作用。第二,正因為環境整治是一個綜合的、系統的工程,所以僅僅依靠領導干部的道德自律和內部監督是不夠的,必須將環境整治這個民生工程的整個過程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
事實也表明,經過環境整治行動,海南的大街是干凈了,而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綠化帶、交通沿線的“臟亂差”現象依然存在;城鄉結合部亂貼亂掛、亂停亂放、道路破損、工地亂象等問題還比較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是在“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列入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層層簽訂責任狀,定期檢查考核,并實行問責制度”的制度環境中出現的,理應引起我們的警示。由于受錯誤“政績觀”的影響,部分領導干部并未充分認識到環境整治的重要性、艱巨性,為“早出成績”,只盯著“大街大道”做文章。因為這樣做“見效快”、上級領導能看到“大變化”,更能體現出自己“工作能力突出”。于是,環境整治在他們的眼里,演變成了只掃掃幾條大街道的“面子工程”。環境整治一陣風,責任狀、問責制落實不力,在個別領導干部那里,甚至形同虛設,群眾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這就是環境“臟亂差”回潮、長效機制沒有徹底建立的根本原因。
基于這樣的認識,就會發現,破解的辦法其實是十分容易的。一方面,要讓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環境整治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重要性,動員他們積極行動,各人自掃門前雪,還管他人瓦上霜,特別是對干部問責制落實情況的監督,形成“時時有行動、處處有監督”的大合唱局面。在環境整治過程中,人民群眾是主體,領導干部是主導,要互相促進、互相監督,最終環境整治得好不好、行不行由老百姓說了算,而不是簡單的由上級來評價下級,長效機制肯定就可以確立。
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說過,環境衛生是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臉面。環境衛生對于海南尤為重要,環境如果整治不好,我們講國際旅游島就會被人家笑話。但是要整治得好,充分依靠群眾的力量,是絕對不會錯的。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