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委員們提交多份提案——
發揚本土文化豐富旅游產品
本報海口1月24日訊(記者范南虹)海南人文資源歷史悠久而獨特。在政協海南省五屆三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圍繞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了大量的提案,其中不少提案把關注的眼光放在挖掘發揚海南本土文化上,期望用文化提升國際旅游島的內涵,豐富國際旅游島的內容。
海南本土文化獨具魅力
省政協委員關金生認為,海南傳統優勢文化經過漫長的發展、積累、沉淀,不能把它丟了,要激發海南人民對本土文化的熱愛。
九三學社海南省委在《關于充分發揮蘇軾文化遺產獨特作用的建議》說,文化生態的多元性決定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越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與生命力。因此要充分發掘、保護、開發、弘揚好海南的文化資源,包括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
面對如此豐富的海南特色文化,省政協委員們普遍認為,目前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相對落后,存在著對島嶼文化重視不足,非物質文化發掘不夠,生態文化保護不力等諸多問題。因此,政協委員通過提案提出了發揚本土文化,以文化提升國際旅游島品味和內涵的建議。
建立“黎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九三學社海南省委在《關于積極向國家申報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議》中提出,要保護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的黎族傳統文化,讓國際旅游島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
《建議》說,《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在未來五年中在全國范圍內確定10個國家級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在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我省應該積極向國家申報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劃定黎族歷史文化遺產最為豐富、密集的地區為文化生態保護區,對其進行整體規劃和布局,并給予其政策、資金、人員上的扶持。
打造省會城市文化自由區
致公黨海南省委提交了《配合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打造海口文化自由區建議》,認為海口作為海南的省會城市,應充分打好文化牌,打造“文化自由區”,彰顯城市個性,創出城市品牌,并以此參與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
《建議》提出,創建海口文化自由區,制訂文化發展最優惠政策,用三五年將海口打造成一個百業興旺、文化魅力獨樹一幟的新興濱海文化城市。在海口文化自由區內,實行“自由準入、自由創作、自由交易、減免稅費、代辦審查、獎勵成果、鼓勵出口”等政策。
對于海口文化自由區的建設,致公黨海南省委還提出了具體建議,如:興建文化藝術產業園,從國內外逐步引進100名藝術家、100家影視制作企業、100家文藝演出企業(團)等。
致公黨海南省委在提案中建議:結合旅游路線,開發特色文化體育產業。政府部門應對瓊劇、儋州調聲、臨高人偶劇、黎錦、更路簿、盅盤舞、黎族傳統樂器鼻簫等鄉土文化,黎族三月三、軍坡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一批文物古跡,加以包裝推銷,形成旅游文化產業品牌。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