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新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不少外國游客參觀。記者 張俊其 攝
海南省是農業大省,又是全國比較落后的省份,農業生產水平不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比較滯后,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海南省的農業優勢,發展農村經濟,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參加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們紛紛建言獻策。
現狀
海南省逐年加大惠農支出
2009年,全省財政落實惠農財政補貼資金10.2億元,創歷年之最。完成農村公路“通暢工程”6600公里,解決28.5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電話,實現100%自然村通電、100%鄉鎮通寬帶,新建文明生態村1315個。
今年還將延伸農業科技110服務網絡,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全面推廣農業新技術,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省與市縣財政拿出不低于7700萬元的資金,用于農民小額貸款貼息,力爭帶動農民小額貸款25億元。安排7.6億元為促進農民增收和生態文明建設。
建議1
鼓勵農戶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海南省如何找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切合實際的工作路徑,實現“二十字”的總體目標?瓊海市代表團的省人大代表王裕鑫認為,鑒于海南省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建設新農村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生產性收入。
王裕鑫等代表在參與討論時建議,全省在建設新農村時要在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方面進行制度創新。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盡快建立城鄉利益的協調、分配機制,以減少城鄉矛盾。應以縣域經濟為重心,加大財政投入對農村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衛生、社保等事業的傾斜,引導社會資金、信貸資金、科技資源、人才資源等向農村流動,提高支農資金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快農村金融改革,適度放開金融市場準入,建立健全多種金融機構分工協作、平等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允許某些類型的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合法化。推進土地制度創新。積極支持、鼓勵農戶“依法、自愿、有償”流轉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完善流轉辦法,提高土地征用補償標準,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
建議2
爭取中央資金扶持設施農業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充分發揮海南熱帶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熱帶現代農業,使海南成為全國冬季菜籃子基地、熱帶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種基地。目前,海南省大棚面積達到13萬畝,特別是反季節哈密瓜、花卉和西瓜,應用設施農業技術后,經濟效益與產品質量大幅提高,成為海南熱帶高效農業新亮點。據統計,全省設施農業年銷售收入達到12億元,其中,設施大棚蔬菜、水果和花卉,每畝年均收益分別達到5000元、8000元和6000元。但海南省的設施農業同時也面臨著建設成本高,農民負擔重,資金不足,檔次較低,技術支撐能力弱等問題,如何利用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熱帶設施農業為農民增收?
設施農業普遍采用大棚種植模式,省人大代表周巨紅首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設施農業每畝(兩茬)生產成本為1.2萬元,年產量5噸,以每噸批發價4000元計算,則每畝年產值5噸×4000元/噸=2萬元,年純收入:總產值-總成本=2萬元-1.2萬元=8000元,則每畝每年可為農民帶來8000元的純收入,與發展設施農業前每年純收入1000元相比,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但設施農業前期投入建設成本較高,目前每畝建設成本為18741.50元,農民負擔重?!敝芫藜t說,海南省設施農業的機械化程度低,配套水平不高。設施結構簡易,標準化程度較低,有些僅具簡單的防雨保溫功能,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技術支撐能力弱,多數農民不敢種植設施農業。
在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周巨紅和另外兩名代表建議,海南省應抓住建設國際旅游島這個契機,用足用好中央給予海南省的發展熱帶現代農業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中央專取資金支持,扶持海南省熱帶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同時,省財政應安排專項資金對熱帶現代設施農業進行補貼,地方財政通過貼息給予支持,加上農民自籌資金,共同解決前期資金投入的難題,加大對貼息小額貸款的扶持力度,解決農民增收問題。
建議3
發展海南熱帶觀光休閑農業
海南是我國惟一熱帶島嶼省份,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熱帶農業資源。全省鄉村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人文旅游資源也甚豐富,文明古村、黎村苗寨,充滿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民族風情,而且40%以上的自然村已建成文明生態村。興隆熱帶植物園、澄邁萬嘉果園已列入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臺商投資的伊甸園山莊項目十分成功。??谘葚S熱帶鄉村主題公園和三亞檳榔河5A級鄉村旅游度假區等正在建設之中。而據統計,海南省目前有觀光休閑農業園區100多個,從業者2萬多人,園區農民年收入7550元,高于其他農民的平均年收入。
省人大代表曹成杰認為,目前全省上下尚未對此形成共識,一些地方和部門未把此作為建設新農村和推動旅游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工作;農民、農場和企業投身觀光休閑農業的意識不強,參與度不夠;產品體系不全,開發深度不夠,檔次不高,特色板塊不明顯,食住行游購娛要素不全,可進入性差,無法吸引大量游客前往,這大大制約了農民利用現有的資源增加收入的途徑。
曹成杰建議,海南省可利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這一機遇,近期應該將觀光休閑農業景點主要布局在“兩點一線”(即海口、三亞兩個重點和東線高速公路沿線鄉村)區域,以周邊城市或著名景點為依托,優先培育一批條件較為成熟的觀光休閑農業點區,以摸索經驗,分步實施,有序推進;搞好專業園區和基地建設,如芒果、香蕉、咖啡、荔枝、龍眼、西瓜、哈密瓜、蓮霧、火龍果、青棗、番石榴、葡萄、綠橙在內的各種熱帶水果園區,熱帶蘭花和香草園,熱帶盆景園區,熱帶海洋垂釣基地等。要發揮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的作用,抓好精品示范,輻射帶動。同時,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有關專業要重點培養適應熱帶農業觀光休閑旅游的專門人才,還應對基層干部和農民培訓,提高他們的認識,幫助農民增收,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