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正在加緊建設的海口灣美源國際游艇會。該場地是海口游艇經濟主題論壇的主會場。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進入倒計時,開幕日是3月20日,地點三亞。
今年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10年大業的第一年,博鰲國際旅游論壇是今年建設國際旅游島的10件大事的第一件。開局之年的開局之事,無疑會對后續的國際旅游島建設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預示著未來發展的走向。
在記者的采訪中,旅游專家學者、業內人士都對“開場鑼鼓”充滿著期待。在他們看來,一個有特色、可持續、對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的論壇,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是深具價值的。海南要著力打造的,正是這樣一個全新的國際性旅游會展品牌。
為海南領航會展經濟實現突破的契機 博鰲國際旅游論壇舉辦之時,也正是海南的會展經濟經過蓬勃發展,來到一個關口的時候。
在旅游業界,會展旅游一直被視為高端產品。根據國際通行說法,其經濟帶動系數為“一比九”,即投入1元,將帶動相關行業產出9元。會展經濟的發展,對整個旅游業都有帶動作用。近年來,海南會展經濟發展十分迅猛。省貿促會發布的《海南會展經濟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以來海南會議接待人數超過150萬人次,收入超過5億元,且每年增速都保持在三成左右,展會收入規模雖然僅數千萬元,但增速更快,幾乎每年翻番。報告同時指出,海南會展經濟目前已經到一個發展的關口,規模、人才、信息等問題制約著會展業的發展,亟需謀求突破。
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這種矛盾更加突出。海口喜來登酒店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兩個月會議業務同比或環比都有了十分明顯的增長,但與此同時,缺乏有吸引力的會展品牌和周邊產業,制約了會展業經濟帶動能力的發揮。
“現在海南會展的量是已經不少了,但質還不夠。當前需要有影響力的會展品牌帶動會展經濟實現突破,上一個臺階。”省貿促會會長陳忠文說,當前特別需要高水平、影響力大的大型會展品牌,再就是游艇、高爾夫、海洋旅游等海南具有優勢又亟待發展的專項會展品牌。
海南會展經濟發展到今天,博鰲亞洲論壇在其中無疑發揮了關鍵的作用。這個以經濟對話為主的論壇歷經10年日益成熟,論壇上的海南元素、海南特色和海南話題也越來越多。此時,一個用博鰲經驗打造出的更為專業的旅游論壇橫空出世,無疑能夠為會展經濟和整個旅游業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更加豐富、也更具針對性的內容。
根據已經確定的日程,博鰲國際旅游論壇不但有主論壇,還有多個主題論壇、盛大文藝活動、多條旅游線路體驗、高爾夫賽事等極為豐富的內容。三亞市副市長李柏青也表示,三亞將圍繞論壇舉辦一系列周邊活動。
能夠提供這些內容的博鰲國際旅游論壇讓陳忠文具有無限期待:“現在是會展經濟發展的最好機遇,打造這個國際化會展品牌對會展業很有價值,帶動好了,這個行業就會有3到5年的大發展。”
為中國破題旅游產業戰略的前沿探索 在指導未來十年海南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里,舉辦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等活動,培育國際會展品牌被寫入了第十二條。此舉意味著,論壇是一個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是貫徹《意見》的重要舉措。
世界旅游組織旅游市場趨勢咨詢專家、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強調,一定不能低估中國旅游產業所需要面對的復雜性和多面性,整個中國都需要進行探索。“國家是把海南國際旅游島作為中國旅游業發展的試驗區,那么論壇就擔負著對這個新型戰略產業發展進行探索的任務。”
何建民指出,去年中國旅游人次高達19億,人均超過1次,預計2015年將達33億。旅游業由此從“配角”變為戰略性的支柱產業。但對于國內旅游業來說,離支柱性產業的要求還有相當差距。因此,去年有約5000萬人次選擇了出境旅游,在國外消費約325億美元,預計2015年人數會達到8300萬。
這一方面說明中國的旅游需求已經足夠形成一個龐大的,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內的旅游產業還不符合支柱產業的要求,導致大量旅游需求走出國門,無力承擔擴大內需的重任。放眼國內,海南旅游業最具有向支柱性產業轉變探索的優勢。
在何建民看來,這也是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寫入《意見》的戰略意圖之一。“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怎么來培育?從業態、產業體系到產業政策的安排,還有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調控,實際上都還需要大量的探索。”他說,這就需要對旅游發展前沿趨勢的準確把握,需要匯聚多方面的理論總結和實踐經驗,需要打造一個成功的國際性的旅游論壇。
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旅游地理學教授朱竑亦建議,博鰲國際旅游論壇應該定期發布世界旅游研究和發展的最新成果,比如定期發布海南旅游白皮書,使之成為旅游綜合研究、甚至世界旅游發展前沿探索的一個匯聚地。
“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在這方面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也是一個英明之舉。”何建民認為,在全國很多地區也都在進行探索的背景下,海南有很多優勢做好論壇,使論壇的品牌先聲奪人,發揮海南在旅游業的前沿的作用。
向國際亮相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文化動員 “國際旅游島的跑道建起來了。”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旅游地理學教授朱竑這樣表述他對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的第一感覺。在這位對海南旅游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看來,論壇不僅是引入資源的平臺,也是海南對外展示非常好的平臺。
朱竑表示,文化是國際旅游島發展的核心,如何把本土文化和旅游發展有機聯結起來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如果把海南的文化拿到國際旅游論壇上來,可以把海南各地不同的文化元素有機組合起來,讓世界全方位感受到非常豐富的海島文化;也可以通過論壇對現有的文化進行自省、篩選和拔高,使之融入旅游的發展;更可以對整個社會進行文化的動員。
朱竑認為,國際旅游島建設不是一個獨立的事件,而是10年漫長的歷程,需要所有海南人甚至海南以外的人參與。在這個開局的時刻,有必要對公眾進行國際旅游島的教育,吸引更多的人都來關注國際旅游島建設。“論壇應該制造社會高度的關注,讓人們認識到,國際旅游島不僅是書記、省長的事,也是大家的事。論壇可以是一個提醒,讓大家思考‘我能做什么?’,這就是對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文化動員。”
何建民表示,海南要成為國際旅游島,必須經常有“頭條新聞”吸引世界的目光。“而論壇可以成為第一個頭條。”他告訴記者,目前在全世界旅游業內,像博鰲國際旅游論壇這樣類似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模式的大規模高端論壇還比較少。國際性知名論壇一般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所舉辦的學術性論壇較多;在一些旅游發達國家,如美國,有地方舉辦的以產品介紹為主的旅游產業大會;在我國,則主要是以旅游商品交易為主的會展。海南要抓住良機,把多種元素綜合起來豐富論壇的內容。
何建民還建議,論壇可以邀請類似世界旅游與旅行理事會這樣由世界100位旅游相關產業企業的CEO組成的非政府機構,使論壇同時成為向世界推廣海南旅游的窗口和吸納行業經驗的平臺。
為未來開局占領旅游發展制高點 “開場鑼鼓”選擇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很明顯并非巧合,而是海南甚至中央有意為之。為什么?對旅游業界而言,論壇不過屬于旅游專項之一——會展旅游;對追逐利潤的資本而言,論壇不過是無利可圖的“文化事件”,甚至不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旅游商品交易會,而是像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一樣真正云集各方智慧的“務虛”之所。
真正的答案只能從自己身上尋找。當海南站在決定未來道路的十字路口,把四處探尋的目光收回來,看看海南自身,看看中國和世界的旅游業發展潮流,一個論壇對于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意義也許就在其中。
正如省委副書記于迅在論壇官方網站開通儀式上所說,這個論壇和國際旅游島建設是緊緊連在一起的,這樣一個層次、規模的論壇,以海南省的力量來主辦是第一次。他希望能把論壇辦成世界旅游的領軍陣地。
這也是幾乎所有論壇參與者的心愿。這個以“博鰲”命名的國際旅游論壇能成為第二個博鰲亞洲論壇嗎?
至少,論壇的“博鰲”之名反映了值得努力的希望。瓊海市委書記祝春榮認為,利用“博鰲”品牌舉辦的旅游論壇,產生的效益會擴大到整個海南。而參與了兩個論壇籌備的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表示,國際旅游論壇的組織籌辦借鑒了博鰲亞洲論壇成熟的經驗和模式,具備了一個高端論壇所需要的各種元素。在博鰲亞洲論壇之外,一個具有同樣水平,但更加直接服務于海南旅游業發展的高端論壇出現,完全改變了海南的會展版圖。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道路上,兩個論壇可以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和影響力,形成相得益彰的完美格局。
打好論壇這個“開場鑼鼓”,海南表現出了堅定的信心。“論壇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國家批準的、長期、定址定期的論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長、論壇籌委會副主任譚力說,論壇的定位是集中反映省委省政府建設國際旅游島各項措施的一個平臺,是對外交流、對外開放、對外招商引資的一個平臺,是圍繞國際旅游島的建設來開展,圍繞旅游業、文化產業的發展來聚集各個方面的資源、信息、人才、智慧的一個平臺。
毫無疑問,一個長期穩定的高端會展品牌,將幫助海南在世界旅游發展大潮的制高點上占據一席之地,打開面向國際旅游島未來的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