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舉行的“福安地質公園——福安型花崗巖景觀研究項目進展評審會”上,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研究中心、中國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會副會長陳安澤教授宣布一條重大發現,福安白云山巖穴是流水沿花崗巖晶洞侵蝕而成,與冰川作用并無關系,并將此種景觀列為全國12類花崗巖景觀之一,定名為“花崗巖巖穴景觀——福安型”。
2008年福安申報國家地質公園時,陳安澤應邀前往考察,當到達白云山景區時,被一條長達千余米的花崗巖流水谷地中,散布著的成百上千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巖穴所吸引。2009年5月,在陳安澤的建議下,福安市成立了福安國家地質公園花崗巖地質景觀研究項目。并由陳安澤親任組長,聘請北京大學崔之久教授為顧問,帶領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大學、中國地質博物館專家先后三次赴現場實地考察,采取標本進行室內分析、對比測試,準確地獲得福安白云山花崗巖的形成年齡和巖石類型,初步查明了其侵入機制、侵蝕程度。
該專家組認定白云山風景區內穴狀地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與構造作用和巖石性質有關,是流水沿花崗巖晶洞侵蝕而成,與冰川毫無關系。同時,花崗巖體上發育的晶洞是穴狀地貌發育的萌芽形態,晶洞花崗巖是福安花崗巖景觀形成的物質基礎,而其地處地質構造薄弱帶成為福安型花崗巖景觀形成的必要條件,福安地區豐富的年降水量使得河流有充沛的水源補給,由此產生強大的水動力為這種特別的花崗巖地貌提供了充分的外力作用,在這些主要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福安型花崗巖景觀。
陳安澤教授等人認為,由于福安白云山蟾溪、龍亭溪、長洋溪為花崗巖峽谷溪流,河谷中發育有數量眾多、規模巨大、形態各異的石穴、凹槽,這種地貌構成福安白云山地質公園主體景觀且具有典型代表性,故將此種景觀列為一種獨立的花崗巖地貌景觀,定名為“花崗巖巖穴景觀——福安型”。(周邦在)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