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肖楊
據不完全統計,逾3萬廣東客借高鐵來漢過年,今年武漢一改以往出游客源地的狀況,呈現“進”超過“出”的態勢(2月20日《楚天都市報》)。
恰似東風夜放花千樹,乘著高鐵的東風,春節期間,武漢旅游市場呈現一派百花爭艷的繁榮局面,東湖、黃鶴樓、辛亥革命紀念館等景區各領風騷、爭奇斗艷。而大批外地游客的到來,不僅給武漢旅游業送來了濃濃的暖意,更讓所有武漢市民為大武漢的魅力心懷激蕩、振奮不已。
誠然,武廣等方向高鐵的開通,為武漢旅游業提供了歷史新機遇;然而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從2004年到2009年,武漢旅游業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發展速度,去年更是逆勢上揚,1月―10月份,旅游總收入398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0%,增幅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二(2009年11月9日《楚天都市報》)。喜人數據的背后,正是武漢對城市總體形象的精心編織,對旅游資源的竭力整合,對旅游市場著力的扶持與開發。
過去武漢留給旅游者的印象是景點單調,唯有黃鶴樓、歸元寺、古琴臺、東湖等“三菜一湯”可看,因而許多游客只是將武漢看作一個旅游中轉站,而事實上,武漢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別具風情,只是遲遲未整合開發,被迫深藏閨中。近年來,武漢戰略性地開發旅游資源,不僅打造精品景點,在“中轉站”變目的地上苦下功夫,還開發外圍特色線路,促使旅客集散下去、樂而忘返,可以說,更是乘著謀發展的東風,武漢旅游業在虎年迎來了開門紅,虎虎生風。
亟需提醒的是,由于目前我國帶薪假期制度并不完善,假日旅游多為“節日旅游”,旅游者往往蜂擁而來,一方面給景區造成巨大的沖擊,另一方面更考驗當地旅游業的綜合接待能力。因此,我們欣然于對武漢旅客接待數量的攀升,更要憂思于近日香港、廣東高鐵團到漢后對吃冷飯、服務差的抱怨。
去年,武漢市首次召開旅游發展大會,描繪了未來旅游發展的宏偉藍圖,旅游產品不斷地推陳出新、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指日可待,但相關服務的精耕細作、臨時適應能力的提高,方能為武漢旅游贏得良好口碑,于細微處展現武漢魅力。
(本文來源:荊楚網-楚天都市報 )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