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篇語
博鰲國際旅游論壇,被稱之為匯聚國內外政府機構、企業、媒體、文體等領域領軍人物、精英人士的高端平臺,而這個平臺所凝結的智慧,將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作為“旅游”論壇,它最先影響的,應該是海南旅游。
今年是海南解放60周年、建省辦經濟特區22周年,旅游景區、酒店、旅行社、導游,乃至旅游法規、旅游機構、旅游賽事、旅游節慶、旅游地產的發展,都走過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
時間的腳步來到2010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對海南旅游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而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的召開,更將為海南旅游的發展,攢起更多的智慧和啟示。
品牌時代景區拿啥招攬游客
專家建議探索把景區變成“境區”的模式,盡可能地保持原生態,打造休閑觀光度假為一體的體驗地
核心提示
“20多年前,天涯海角連個廁所都沒有,再看看現在每天的人頭攢動,不得不感慨萬千啊!”熱愛旅游的三亞市民吳燕親眼見證了海南旅游景區從最初的簡陋、稚嫩、小而少,發展到今天的“枝繁葉茂、百花齊放”。
旅游景區是一個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標志。海南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但卻長期“待在深閨無人識”。直到改革開放、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后,海南的“旅游景區”逐漸走進人們視野,并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已確認參加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的省景區協會副會長代國夫認為,海南景區乃至中國旅游已進入品牌建設時代,論壇的召開是個契機,將為海南景區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廣闊的視野。
簡陋的第1代
當時的天涯海角連個廁所都沒有
作為土生土長的海南人,三亞市民吳燕兒時曾聽過很多關于海南各地風景名勝的神話傳說,醉心于三亞天涯海角美麗動人的愛情傳說,少女時代的吳燕曾盼望有朝一日到天涯海角一游。
“所謂的天涯海角原來就是海邊兩塊光禿禿的大石頭,附近連棵樹都沒有。”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吳燕第一次到天涯海角時,所見到的景象令她非常失望,一直憧憬的傳說中的美景竟如此單調,整個景區都找不到一個廁所,如果內急,只能跑到偏僻無人的地方解決。景區里沒有商店,吃喝都得自帶,否則就只能忍著高溫看完石頭盡快趕回市區。
“獲得接待涉外旅行團的資質后,景區開始陸續接待一些來自境外的游客。”作為天涯海角風景區現在的“管家”,宋經理只能像教科書一般介紹一下景區的“發展史”。作為海南首批開放的景區,天涯海角在1984年開始對游客開放,2001年獲國家首批4A級景區稱號,為海南、三亞旅游業的繁榮立下汗馬功勞。
“當時很多景點的門票都是幾毛錢一張,但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說,那足夠在街邊小攤吃上一碗海南粉了。”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旅游開發處副處長黃燕慈告訴記者,當時普通百姓最關心的是柴米油鹽這些生存問題,游山玩水只是少部分人才有的閑情逸致。
1984年,國家旅游局在海南島指定了天涯海角、大東海、東山嶺等首批對外開放的旅游景區,這些景區都獲得國家旅游局頒發的定點許可證,具有接待涉外旅行團的資質。但建省以前,除上述景點外,只有規模較小的五公祠、海瑞墓、瓊臺書院、東山嶺、東坡書院、火山口等,這些景點接待規模小、檔次低,幾乎沒有配套設施。
熱鬧的第2代
荒山上建起的南山已成知名景區
“對于海南景區發展過程中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劃分,是現在回頭去看來時路總結出來的,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海南旅游新寵“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總經理張濤認為,建省之前及之初的幾家旅游景區如天涯海角、五公祠等,代表的是海南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符合業內界定的第一代景區“純觀光”的功能。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海南陸續建起的新景區紛紛增加了主題,大打“主題園區牌”,如南山、博鰲亞洲論壇、文筆峰等。張濤認為,增加主題和內涵是第二代景區與第一代景區的最大區別,也是第二代景區的標志。
“我們團隊從1995年開始進入海南旅游市場,最早著手開發建設的是南山景區。如今熱鬧繁華的南山,完全是在一片荒山野嶺中建設起來的。”張濤是海南旅游界標志性人物、三亞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區原總裁張暉的弟弟,也是南山的元老之一。他還記得,開發之前的南山就是一片荒山野嶺,沒有一點名氣,人煙稀少,只是零星分布著幾個小黎村,沒有公路,只有幾條小土路。
張濤介紹,南山不僅通過人工施工建設了“硬件”設施,還人為地注入文化,形成了南山如今的兩個文化主脈,一個是佛教文化,一個是長壽文化。經過十多年的運作,南山如今已經成為著名的5A級景區。
在這一階段,旅游景區(點)的開發建設由幾乎空白的小產業發展成為旅游產業的核心地位,一批檔次較高的旅游景區相繼建成并對外營業,東、中線旅游成為我省的主要旅游線路,景區(點)發展初現規模。
回歸生態的第3代
打造休閑觀光度假一體的“境區”
海南近年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南山、天涯海角、南灣猴島等一批知名景區的支撐,但隨著海南休閑度假旅游的發展,特別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推進,未來發展需要什么樣的景區來支撐?國際旅游島建設背景下,旅游界人士不得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與此同時,游客的需求也開始向個性化、多樣化方向發展,目前以收取門票為主要贏利模式的第一、第二代景區已經不能滿足這些新需求。”張濤認為,第三代景區回到了更加自然、更加生態、更加環保、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階段,比如完全以熱帶獨有的雨林文化為展示的“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就是為了迎合人們返璞歸真、追求更加自然環境的心態而開發建設的。
張濤表示,國際旅游島建設呼喚更好的、更新的旅游方式和能夠代表海南島自然文化和景觀的景區。海南島是生態省,就應該展示生態文化,“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就是宣傳一種“保護中開發”的理念。“怎樣開發景區,讓它既受到保護,又能有效地實現其價值,是我們一直考慮的東西,”張濤說,在景區的建設中,他始終堅持“保護”和“文化”的理念。
作為重要旅游吸引物的景區的轉型升級,專家建議探索把景區變成“境區”的模式。“境區”要盡可能地保持原生態,在此基礎上打造休閑、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區域性的體驗地,不以收門票為主要贏利模式,收入來源于整個區域內的多種體驗性消費。這正是第三代景區所應探索并實踐的發展路子。
專家看法
博鰲國際旅游論壇
為海南景區跨入品牌時代拓寬視野
昨日下午,省景區協會副會長、南灣猴島董事長代國夫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他受邀參加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倍感興奮,因為這是一次難得的交流、學習、提高的機會。
“論壇請來的都是世界上知名學者和知名人士,而且不僅僅是旅游方面的專家。我相信,通過這次論壇的交流,可以大大開拓海南旅游人士的視野。”代國夫說,這次視野的開拓是全球性的,更是全方位的,它所產生的影響、所帶來的啟示,不僅僅是對旅游景區,同時對旅游行業內的酒店、旅行社等都將有著深遠影響。
代國夫說,中國旅游的發展,前30年是做產品,后30年是做品牌,也就是說,1979年-2009年為產品時代,從2010年起,則開始進入品牌時代。而此次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的召開,無疑將為海南旅游向品牌化的提升帶來國際化的經驗和標準。
“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地游客要來海南島,我們拿什么樣的景區產品招待客人?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代國夫說,旅游行業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這次論壇邀請的專家學者也是來自各行各界,經過他們思想的碰撞、經驗的交流,我們再回過頭去看海南旅游、海南景區走過的發展路程,從中找出問題,進而為國際旅游島建設以及進入品牌時代,奠定基礎。
“我認為,這次論壇,對海南景區的最大啟示就是,它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大視野的角度和高度,有了這樣的角度和高度,海南旅游景區的發展將少走很多彎路。”
數字背景
到目前為止,全省已被評定為A級的旅游景區(點)有31家,其中5A級2家、4A級9家、3A級14家、2A級5家、1A級1家。按照規劃,到2010年,將建成一批高檔次的旅游景區(點),海南島的旅游也將從現在的觀光度假型逐步過度到度假觀光型;爭取到2020年,把海口西海岸、文昌銅鼓嶺、萬寧石梅灣、神州半島、陵水香水灣、三亞海棠灣、昌江棋子灣以及尖峰嶺、五指山、霸王嶺、吊羅山、七仙嶺、東寨港紅樹林等開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旅游度假區和熱帶雨林生態旅游區。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