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國務院頒布《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以來,海南旅游的支柱產業(yè)地位更加凸顯,旅游創(chuàng)新和變革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酒店是旅游產業(yè)的支柱之一,更是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排頭兵。建設國際旅游島,需要創(chuàng)新酒店的業(yè)態(tài),適應市場的多樣化、特色化需求。海南省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海南省酒店與餐飲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恒將其獨到的眼光,放到了民俗酒店之上。日前,海南經濟報記者對陳恒進行了專訪。
建設國際旅游島 必須大力發(fā)展民俗酒店
什么是民俗酒店?
“民俗酒店是有文化深厚底蘊的城鄉(xiāng)文化的縮影,是千姿百態(tài)民俗風情的延續(xù)者,是定點深度旅游的最佳選擇,是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能為游客提供度假休閑活動、體驗民俗風情的特色酒店和重要平臺。”這就是陳恒對民俗酒店的定位和理解。
據了解,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旅游已從觀光型向度假、休閑型轉變。據2009年前三個季度的不完全統(tǒng)計,國內游客已達15億人次,商務市場擬按20%增長,預計到2010年,中產階級將達到1億人,富裕階層將達到750萬人,這一切都已說明,我國的游客已從走馬觀花式的旅游上升到“休閑、保健、民俗文化等主題旅游”,“注意自身的體驗感受,追求個性化、特色化服務”成為人們回歸自然、放逐身心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而酒店業(yè)在經歷了古代客棧、大飯店、商業(yè)酒店的現代飯店發(fā)展以后,升級換代產品——主題特色酒店正在悄然興起,具有濃厚民俗風情的酒店(旅館)正是滿足休閑旅游市場的主要產品之一。
“要建設國際旅游島,我們有必要借鑒國內外相關行業(yè)的經驗,大力發(fā)展海南民俗酒店。”陳恒說。
借鑒國內外經驗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產品
民俗酒店到底有何魅力,讓陳恒情有獨鐘?
來看陳恒對國內外旅游市場的一番考察。
據陳恒所了解,國際市場上,美國的夏威夷、西班牙的黃金海岸、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等等,均建立起了自己的國際旅游品牌,而這些地方的旅游之所以成功,主要都是在旅游中體現了當地的民俗特色,而在其中,民俗酒店功不可沒。
國內市場上,近年來青年旅館、民俗酒店大行其道,頗受游客的歡迎。以桂林陽朔為例,盡管陽朔縣酒店繁多,但是達到五星級酒店標準的只有2家,四星級酒店只有5家。漫步陽朔中心區(qū)域的西街,可發(fā)現點綴其中的不是宏偉的高星級酒店建筑,而是具有當地建筑風格的小客棧和民俗風情酒店。
再看國內各地,云南傣族的“吊腳樓”、內蒙古的“蒙古包”、陜西的“窯洞”等,都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生態(tài)旅游住宿形式,這些住宿設施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資源和文化,投資成本并不高,入住的游客會有深刻的生態(tài)體驗。
此外,臺灣地區(qū)旅游業(yè)的創(chuàng)新也頗具啟示意義。臺灣共有6010家飯店,其中高檔觀光飯店94家,一般飯店2680家,民俗酒店3236家。2008年,異軍突起的薇閣精品汽車旅館和臺灣民俗度假旅館,經常是一房難求。前者顛覆了發(fā)源于美國的簡易的汽車旅館概念,找準了中西文化的結合點;后者不是簡單地提供食宿,而是將當地的人文、自然景觀和生態(tài)特色融合在一起,讓民俗本身成為旅游文化的組成部分。客人入住后,可全面感受當地民間風俗、全面領略異地風情、原汁原味地收獲一種文化,滿足了客人體驗式的休閑旅游需求。
“現在,無論是參加旅行社還是個人游,游客都希望能體驗當地的古樸生活,因此,相比星級酒店,特色民俗酒店、客棧將會越來越符合游客的胃口。”陳恒說。
適當時機考慮組建海南民俗酒店集團
那么,該如何大力發(fā)展民俗酒店呢?
陳恒有兩大建議。
“首先要提供多姿多彩的特色飯店產品,將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是重中之重。”陳恒說。
由于歷史的原因,海南酒店建設多有雷同,缺乏文化特色和本土特色。除國際品牌酒店外,同質化酒店占大多數。“由于酒店產品單一,依賴旅行社組團,同行‘競相壓價、互相殘殺’現象普遍存在,目前的酒店結構已不適應旅游大省和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要求。必須改變飯店產業(yè)格局,跳出傳統(tǒng)的套路,持續(xù)性地創(chuàng)新業(yè)態(tài),而有文化含量的民俗文化特色酒店,就是最好的飯店創(chuàng)新產品之一。”
陳恒指出,海南民俗文化風情萬種,包羅萬象,魅力各異,應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以“海南深度旅游”為賣點,提出“游海南,住民俗”的全新理念,將海南目前的大東海、亞龍灣、三亞灣、海棠灣融入海南熱帶海濱文化;挖掘五指山、瓊中、保亭、白沙、樂東、黎族、苗族等民俗風情文化;做強以紅色娘子軍為主線的紅色文化旅游;做大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做精以宋慶齡姐妹、海瑞、蘇東坡等名人為主的古今名人文化旅游。此外,興隆等地的溫泉文化,保亭、七仙嶺的熱帶雨林文化,三亞長壽谷的健康長壽文化等,均有待挖掘。
“其二,政府、酒店、協(xié)會、學術界應通力合作,合力做大海南民俗酒店產業(yè)。”
陳恒建議,政府應出臺“民俗酒店”管理建設的政策,與酒店協(xié)會一起制訂“民俗酒店”統(tǒng)一標準,制訂民俗酒店質量標準體系以及切實可行的民俗酒店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創(chuàng)新酒店業(yè)的產業(yè)結構。
同時,還應建立“海南民俗酒店”認證制度,凡符合標準的酒店都可統(tǒng)一懸掛“民俗酒店”標識。此外,酒店本身應強化培訓,使民俗酒店培訓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制度化、特色化。
“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打造海南民俗酒店的連鎖品牌,組建海南民俗酒店集團,建立海南民俗酒店聯(lián)盟,實現資源整合。”陳恒的眼光,看得可謂長遠。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