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海口3月13日電題:博鰲國際旅游論壇:構筑國際性旅游高端對話平臺
新華社記者周正平 海南日報記者彭青林
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召開在即,主辦方披露的強大的嘉賓、代表陣容,豐富多元的主題、議題,使人們對這一全新的國際性旅游會議組織,充滿了期待。
舉辦博鰲國際旅游論壇,是新近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確定的具體任務;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進程中,融入世界旅游產業鏈條、吸收國際旅游產業發展經驗和前瞻思維的重要途徑;也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遭受重創、剛剛展現復蘇跡象的國際旅游界,急需的一個深入探討合作、轉型、發展事宜的高端對話平臺。
論壇討論話題深入廣泛
據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籌委會介紹,國內外嘉賓和媒體報名參會的積極性,遠遠超過預計,不得不進行嚴格的限制,才沒有超過接待和服務能力的上限。同時嘉賓的層次比較高,政要、跨國企業高層、專家學者和文化體育界名流云集,特別是企業界和媒體報名特別踴躍,最終參會的人數,是論壇主辦方原先估計的兩倍還多。
“這說明他們覺得能夠在論壇上獲取自己需要或特別重要的信息。”中國南海研究院副院長朱華友說。
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由全體大會、兩個圓桌會議和六大主題論壇構成。在“后金融危機時期旅游文化產業的變革”這一主題統領下,會議主辦方所設計的議題,廣泛涉及旅游行業最前沿的話題、最新穎的業態。
這些圓桌會議和主題論壇分別是——2010年海南旅游宣言圓桌會會議;部長級圓桌會議:旅游發展與國際旅游島戰略;傳媒與旅游主題論壇: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旅游與傳媒發展變革;文化與旅游主題論壇:文化藝術與旅游的共贏之道;地產與旅游主題論壇:旅游業與旅游地產發展的互動提升;信息化與旅游主題論壇:3G改變旅游體驗;高爾夫與旅游主題論壇:高爾夫與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游艇經濟主題論壇:中國游艇產業發展與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
論壇6個主題,針對了旅游業界關注的最新熱點話題,也廣泛涉及了與旅游聯系密切的多個行業,為一次思想風暴,提供了足夠豐富的觸點。
論壇籌委會推廣策劃組副組長鄭鋼在介紹議題的設置時說,論壇議題“緊緊抓住時代特征,緊緊抓住旅游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影響因素,緊緊抓住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方面,這些都是國內外共同關注的話題。”
目前,我國已有的旅游論壇大都以旅游產品交易展示為主,或是討論內容比較專一,像博鰲國際旅游論壇這樣豐富、多元和國際化的高端旅游論壇,甚為少見。因此,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的舉辦,對于我國旅游業界及新興經濟體在全球化格局下爭取話語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把握時代特征進行前瞻性對話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從金融危機中慢慢蘇醒的過程,原有的經濟體系和秩序正在被漸漸撼動,人們希望重建一個長期穩固的經濟結構。
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對話的關鍵詞彰顯了時代特征和人們的期盼: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旅游島戰略、變革、轉型、提升。
世界旅游組織旅游市場趨勢咨詢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教授指出,后危機時代,旅游業作為標志性的現代服務業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中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這也是國家先后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旅游業列入支柱性戰略產業的背景,意味著旅游業和海南都納入到國家經濟戰略之中。同樣,國際上的旅游業發展也面臨危機后轉型升級的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忽視旅游業可能帶來的發展機遇。
目前,后危機時代的經濟發展趨勢尚未明朗。在這樣的時期,人們特別希望盡量多的吸收產業發展前沿的信息,從而為自己的決策提供依據。這是國內外政要、企業界領袖、學界精英廣泛參與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的根本原因。
中國南海研究院副院長朱華友表示,首屆博鰲亞洲論壇所探討的旅游新業態和旅游產業轉型話題,在未來對于旅游業可能產生革命性的影響,業內不能不重視相關的信息。
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的核心議題是“后金融危機時代旅游文化產業的變革”, 海南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院長畢華分析說:“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在旅游業中居于核心位置。”但是一直以來,國內旅游以‘走馬觀花’式的風景觀光為主,游客缺乏對旅游文化內涵的體驗,從觀光游向體驗游的轉變,賦予旅游文化的靈魂,是國內的旅游業當前發展的要務。”
推進旅游朝陽業態發展
文化、傳媒、地產、通信、高爾夫、游艇,6個主題論壇關注了6個與旅游業密切相關的行業,對于傳統的旅游業來說,這些旅游與上述行業的融合形成了方興未艾的新業態,代表了旅游業發展的方向。
最典型的當數高爾夫和游艇產業。畢華指出,這兩個位于旅游業高端的產業,對于中國旅游發展而言還是比較新的業態,處于起步階段,屬于前景被業內一致看好的朝陽產業。特別是游艇行業,在國內還是新生事物,剛剛起步。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實際上承擔著明確其發展方向,規范相關標準的重要任務。對于這些行業來說,要想在發展中占得先機,論壇是他們不得不關注和參與的。
又比如,傳媒與通信這樣的行業,不為以往的旅游研究所關注,然而,從旅游業發展的趨勢看,這些行業依賴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未來旅游的形態,對旅游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人們熱切的期望在論壇上獲得答案。
旅游業是和其它行業關聯最廣泛的產業之一,旅游的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其它行業的服務和支持;旅游業的發展,也必然包含著相關行業前端業態的發展。畢華認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在起步階段,就要借鑒國際經驗,對接世界旅游業發展的前沿,論壇對此將發揮重要作用。
對接中國旅游業的重要平臺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海南建設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發揮海南對外開放排頭兵的作用,依托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優勢,全方位開展區域性、國際性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以及高層次的外交外事活動,使海南成為我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交往平臺。
舉辦博鰲國際旅游論壇,正是海南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的具體措施。是海南旅游產業實現國際化的途徑之一,也為國內外旅游行業對接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塔勒布?瑞法、世界旅游業理事會總裁讓?克勞德?鮑姆加滕和亞太旅游協會首席執行官格雷格?達菲爾將聯袂出席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世界三大旅游組織的領導人在一個國際性旅游論壇上同時亮相,這在世界旅游業界是空前的。
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游、文化部長,以及眾多旅游行業知名的跨國企業,也將亮相論壇。
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的中國背景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所形成的巨大商機,是論壇強大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原因所在。
據國家旅游局公布的統計數字,2009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4766萬人次,增長4.0%,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家和地區擴大至139個,已實施104個。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19.02億人次,增長11.1%;國內旅游收入1.02萬億元,增長16.4%。
另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15年,中國入境過夜旅游人次和出境旅游人次均可達到1億人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國家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
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已經形成的和潛在的旅游市場,不容正處于復蘇階段的國際旅游行業所忽視。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由地方決策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承擔了為中國旅游產業發展轉型和體制創新先行試驗的重任,國家賦予海南更加開放、優惠的政策,支持海南建設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使海南成為中國重要的旅游產業投資洼地和境外旅游企業進入中國旅游市場的切入點,為國際旅游行業所關注。
青島大學旅游學院院長、中國區域旅游開發專業委員會會長馬波認為,博鰲國際旅游論壇高端人士的交流,有助于旅游投資的國際化,國際化的投資將帶動國際市場的開發。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