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引進的零排放環保電瓶車 三亞晨報記者 翁葉俊 攝
倡導公共交通和電瓶車、自行車等低碳或無碳通行方式;旅游接待設施盡可能利用太陽能、風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三亞越來越多的景點景區極力踐行低碳化。
景區率先“低碳化” 在三亞,不少景點景區都拿出了切實可行的低碳旅游指標和舉措。
建生態停車場。所謂生態停車場,就是在地面鋪設草坪,并在停車場種植或移植樹木,利用樹木作為車位與車位之間的隔離手段,最終達到“樹下停車、車下有草、車上有樹”的環保效果。目前,大小洞天旅游區、天涯海角旅游區、亞龍灣、南山文化旅游區等景區的生態停車場建設工作已全部完成。
景區生態停車場除了停車功能之外,還大多兼顧環保節能作用。據調查表明,夏季高溫日,在普通露天停車場上,下午2點無遮陰地面是42.4℃,一輛黑色汽車的車內溫度是58℃,開車人只能猛開空調降溫。而在露天生態型停車場,汽車的車內溫度只有25℃。市旅游部門有關人士介紹,生態停車場地表主要特點是“綠陰覆蓋,透氣透水”,地面鋪設吸收更多太陽輻射的透水透氣材料,如草坪磚。最重要是停車場上栽樹,能使每個車位,尤其是在夏天都有樹陰遮蔽,從而大幅降低溫度。
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景點均分布在海拔上百米以上,進往景區的游客須乘坐景區準備的大型觀光車,旅行團大巴車、私家車一律不得進入,這樣既有效地控制了車流,更重要的是減少了景區汽車尾氣的排放,有效降低了人為碳排放。除了觀光車,景區內的餐廳、小賣等所用能源均是電能,這是熱帶天堂森林公園降低人為碳排放的又一舉措。除此之外,景區內的工作人員總是隨身攜帶一個塑料袋,以隨時撿拾游客扔棄在地上的廢棄物,景區內的垃圾等廢物也由景區相關部門統一進行處理或轉化,讓游客真正體驗到“低碳熱帶天堂”。
如今走進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區,國內外游客對這里潔白的沙灘、清澈的海水和優美的環境總是贊不絕口。
據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能夠綠樹成蔭,環境優美,主要得益于景區的污水處理工程。在景區建設之初,決策層就決定走一條污水回收、變廢為寶、節能增效之路,不讓一滴污水流入大海。為此,他們花巨資建了好幾個小型污水處理廠用來回收污水,經處理后的污水各項指標都達到國家綜合排放一級標準,并全部用于綠化澆灌,實現了污水處理零排放。這樣,不僅為景區開發建設節省了成本,同時為保護好這里的生態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現在,這里的沙灘吧、木屋別墅與帳篷營地,度假住宿、婚慶蜜月、婚紗攝影與露營拓展運動等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來休閑度假。
南山文化旅游區則在景區員工中倡導“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的良好作風,在公共場所和辦公室的空調溫度嚴格控制在攝氏25度,并杜絕“長明燈、長流水”等不良現象。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南山目前還處理了一批耗能大的空調,切實做到節能減排,旨在積極響應“低碳旅游”的號召。
“以創5A景區推低碳,以低碳助創5A景區”的方式,天涯海角旅游風景區還在“低碳旅游”的春風中,借勢著力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據景區負責人介紹,天涯海角景區常規的旅游景區創建,與當前打造“低碳旅游景區”的發展趨勢已不相符。對此,他們將從游覽、旅游交通、旅游安全、衛生、郵電服務、旅游購物、綜合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景觀質量、游客滿意等10個方面,全力爭創國家5A旅游風景區。
推出“低碳游”不留碳足跡 為倡導低碳生活理念,三亞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示范區——檳榔河,率先推出“低碳游”路線,以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環保的旅游方式,積極打造“低碳旅游景區”,讓綠色出游成為人們在三亞旅游的新風尚。
據悉,檳榔河旅游區推出的主題為“健康、運動、環保”的“低碳踏青之旅”有一日游和二日游。路線設計注重原生態,環保、健康,也更為人性化,同時還增加了游客參與性項目,如和旅游區村民同跳竹桿舞、同唱祝酒歌等等。游客進入景區后,除了徒步旅行外,還能用電瓶車代步,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游客可以隨時在生態餐廳、農家樂,吃到有機蔬菜,或夜宿農家小屋,讓游客真正體驗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這樣不但可以盡享大自然賜予的山水風光,還能感受返璞歸真的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