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出版的一期美國《國家地理》,是以“水”為主題的特刊,封面上晶瑩的水滴,若能從雜志中跳出,化成甘露,惠及我國西南地區遭遇旱災的百姓,該有多好。
老天是否降水,是人力無法控制的。除了國家與地方政府通過行政措施找水、調水、安撫災民之外,普通民眾能做些什么呢?部分地方政府希望游客能夠前往當地,以挽救當前的經濟頹勢;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在這特殊時期,前往災區旅行會加重當地的用水負擔。我認為,是否去災區旅游是一個短期效應和長期影響之間的博弈。
從短期的影響來看,每增加一名游客,災區每天都會多承載100多升的用水負擔,在居民飲水困難的重災區,顯然不宜去旅行。另外,旅行中的食、宿成本都會因為用水困難而大幅提高。在這個時候去重災區旅行,無疑是在與當地人搶奪生存資源,是個雙輸的決定。
但除了重災區之外,維護旅游產業的持續性,對災區的經濟穩定和復蘇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際上,除了發生飲水困難的地區,旅行者對當地的實際用水產生的影響并不大。水資源的消耗最主要來源于工業生產,比如西南地區的采礦業。本次旱情中削減用水配額最大的即在該領域。而工業產量的下降,加上農業荒年效應,直接導致的就是地方稅收驟減。相對來說,維持旅游的穩定所帶來的正面效應,將遠遠大于單個游客造成的短期影響。
西南地區的旅游景觀多是以水為主,如今水量的減少,對景觀影響極大。但隨著近年來西南旅游產業的發展,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人文景觀也日趨成熟。另一方面,旅游業的穩定對于當地災后的復蘇也起著重要作用。外界的關注、游客的喜愛,是當地人保持對家鄉自信心的重要支持。這種自信產生的長期效果,甚至要大于救災物資帶來的幫助。
如果你是一個只希望寄情山水、追求奢侈旅行感受的人,在這危急時刻,請你遠離這片深受缺水困擾的土地。而要去西南地區旅游的人,在給災區帶去經濟支持的同時,應控制自己的用水量,不干擾當地人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災區需要理性的旅行者。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