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往風景區開發成了的旅游區,人工雕鑿的痕跡就太過明顯,而沒有得到開發的地方,又得不到適當的保護,對自然風光缺乏保護意識的人到了那里,難免就制造垃圾和造成破壞,傷痕累累的景致總是讓人痛心疾首。
即將消失的燕窩嶺
燕窩嶺和母娘山地在七差盆地西側,與河對岸的南界山都為石灰石山,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三座山之間是昌化江和七差河,呈“三山挾兩河”或“兩河分三山”之勢。盆地及四周的山嶺是一片景點最多的區域,有霸王嶺黑冠長臂猿保護區、燕窩嶺、皇帝洞、地下龍宮等多處景點,而這些旅游資源都沒有得到綜合開發和利用,將來如果以大廣壩為中心,將這些景點都串聯起來,相信開發前圖廣闊。
母娘山上有多處巖洞,大的有革命洞和愛情洞。革命洞又叫母娘洞(“祖母洞”),相傳是黎族(主要是美孚支)祖先生活過的地方,《紋身及人類來源的傳說》、《洪水的故事》和《三月三的起源》等故事傳說都與這個山洞有關。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下暴發了一場大洪水,淹沒所有的平地,淹死了不少人,幸存的一對兄妹觀音和南妃乘坐葫蘆瓢順流而下,在燕窩嶺被樹枝卡住留了下來,這對兄妹就在燕窩嶺附近的山洞里居住,這個山洞后來就叫母娘洞。洪水過后,兩人分頭到處找人,歷經六年的時光沒有找到別人,為了傳宗接代,妹妹只好以河水當鏡子,用木刺將臉面扎出紋理,讓親哥哥認不出來,此后兩人結成夫妻。許多年后,他們的后人發展眾多,并移居各處。為了紀念先人,不少青年男女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會歡聚在這里談情說愛、尋親覓偶,這一習俗后來成了“三月三”的傳統節日。愛情洞名稱的來源,大概也與這些故事有關。
昌江的黎族同胞稱燕窩嶺為觀音山,是山神觀音的居住地。東方地界的人們叫它為臥虎山,因為從西南方面看,山形狀似臥虎。由于出產燕窩,地圖上標注的是燕窩嶺,在海南出產燕窩的地方大概有兩處,一是萬寧的大洲島,另一處就是燕窩嶺。
燕窩嶺四面懸崖,東、北、西三面鄰河,只有南邊是坡地,主峰高達487米,在七差盆地和東方盆地之間被周邊的小山簇擁著,好似平地里聳起的一座孤峰,有人說那是自然界中一處難得的天然盆景。燕窩嶺氣象非凡,由遠處從不同的方位審視,可以給人不同的視角感受,有“雙兔并臥”、“青蛙赴食”、“駱駝靜歇”、“烏紗閑置”、“蓮花盛開”、“烏龜探頭”、“猛虎過江”等,近觀燕窩嶺,石灰巖山體所具有的溶巖奇觀,隨處可見,山體周邊盡是怪石、異洞、峭壁、陡崖,山上林木茂盛、古樹參天。
昌化江從山下正西橫切而過,造就一面長有800米,高約300米的陡直斷崖,以超90度臨江而立。凹凸不平的懸崖上,點綴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溶洞,那是鳥類的天堂,更是白腰燕產燕窩的地方。清晨的時候站在山下的河谷里高吼幾聲,驚起的燕子便成群結隊飛出洞穴,旋舞于山邊的河谷之中,如過境的蜂群般盤旋于河谷之中,身臨其景,真是讓人驚心動魄。山腳下是一處幽深的水潭,河水似乎已經停歇不去,在這高崖臨淵、碧水清澈、深不見底的河上,讓人心生敬畏。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山上的巖石和樹木倒影水中,形成美妙絕倫的畫面。
燕窩是一種絕佳的滋補品,但自古以來能登臨燕窩嶺上的洞穴中采摘到燕窩的人不多,本地人流傳一句話:“妹(漢族人)上聳白流鼻血,十人進洞九人死”,說的是漢族人進到洞里會鼻子流血而死,十個人要進洞,其中的九個會身亡。黎族同胞認為燕窩嶺是女神居住的山,凡人進犯不得。有些人就用山藤結成的長索,從山頂上順著崖壁延至洞口,并以蕩秋千的方式進洞,或用山竹連接起來,結成竹梯從山腳直上洞口。
相傳侵瓊的日軍在40年代逼勞工用麻袋滿裝沙子,在山腳下的河里累疊起來,想以此當階梯登上半山的巖洞,以便采摘燕窩,就在沙包疊得即將抵達洞口時忽然塌垮,壓死了不少的勞工和日本兵。
兩年前華盛水泥廠在山腳下挖坑建皮帶廊的基樁時,挖出了新石器時代遺物,經考證,發現這里在古時候曾有人類居住。與新石器遺存相距不到兩百米母娘山懸崖上有一個石洞,數年前本地人曾在洞里發現不少的古生物遺骨化石,經考證這些化石有四萬多年的歷史,可以找到大象、老虎、獅子等古生物的遺骨,說明這些古生物曾經生活在海南島上。
燕窩嶺有不少奧妙之處,可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現在被水泥廠開采石料,在不久的將來將在地球上消失,許多遺跡將不復存在。
獨特的七差盆地
昌化江從七差盆地和東方盆地正中穿流而過,將一處完整的盆地一分為二,東邊的七差盆地屬昌江,西邊的東方盆地屬東方市。
七差盆地是一個多民族的聚聚居地,有黎、苗、漢等民族,其中以黎族人數最多,有哈、歧、美孚等支系。人類學家史圖博(德國人)于1931年和1932年,曾兩次到海南島對黎族作調查時就到過七差,1937年出了一本書叫《海南島的黎族——為華南民族學研究而作》(日文譯本名為《海南島民族志》。幾年前七差的黎村苗寨多為茅草屋,近年來政府出資幫助村民改造了住房,都建成了與漢族民居一樣的房子,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住宅風格。
由七差盆地西北角上的尼下由西向東徒步穿越七差盆地到霸王嶺林業局,一路上可以欣賞木棉樹林帶和觀看七差溫泉。
七差溫泉是田間的幾外泉眼,溫水帶著灰泥不斷地往地上冒,四十年代初日軍侵占海南島,鐵蹄也踩進七差盆地,并在田間的溫泉上修成一口百平米的水池,日軍敗走后,溫泉池成了七差人的公共浴池。每年到了寒氣逼人的冬天,附近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到這里共浴,當著異性的面,大家都大大方方地在水里搓洗身上的污垢,從來不忌諱別人的目光。在帶有濃烈硫磺味的池子里泡過溫泉水,男人男孩就在岸上換褲子,側過身去褪褲子,就不管不顧光屁股對著的是滿池的人,婦女姑娘們也在池邊換衣服,將裙筒罩在身上,換過上身的小衣,再將裙筒移到下身換下面的長褲。現在的水池已經失修破敗,水面上浮著垃圾。
海南的木棉樹多長在西南部,尤以昌江的最為集中。木棉樹以前與黎族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那些花紋繁復美麗的衣裙,就是由木棉織成的,織一條裙筒需要不少的木棉,難怪黎族地區多種有木棉樹。現在買衣服相當方便,婦女們不再耗功夫去織棉布,木棉的作用已不太重要,木棉樹卻屢遭砍伐,更有人將木棉樹整株挖取運往外地販賣,木棉樹在日漸減少。昌江的木棉樹帶有兩處,一處在叉河的排岸和水尾,一處就是七差,這些呈帶狀的木棉樹,是人們賞花的好場所,如果將來在昌江辦一個“木棉花節”,相信會成為一個招牌節日。
霸王嶺有幾處已經開發成旅游區,黑冠長臂猿保護區和雅加大瀑布(在瀑布邊上建了度假村)吸引不少游客,一個曾經以采伐木材為主的國營企業,在停采轉營后旅游業也不遜色,這種轉行,是否對正在開采燕窩嶺的不泥企業也能帶來啟發?
神奇的皇帝洞
距皇帝洞不遠的牙勞老村,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曾是海南西部淘金的一個熱點,現在禁止開采,山谷里一片沉寂。
在海南島昌化江下游的民間,流傳著“皇帝洞的傳說”,說的是在古時候海南島西部現在東方市境內的馬嶺一帶曾有一位將要出世的“皇帝”,地處昌化江中游支流南堯河邊上五勒嶺中的皇帝洞就是上天為他所造,他還在娘胎中就被官軍所殺,皇帝洞里的物件沒有得到他金口的點化,都成了石頭,洞體也因此而自毀。
皇帝洞是五勒嶺被水溶蝕形成的洞穴,聽說分上、中、下三層,我所見的只有兩層,底層開口向西,前面是南堯河谷地,是皇帝洞的正殿,里面有龍椅寶座和后宮石階,立觀音、石鼓、石床等依然完好;上一層開口向東,是會議廳,里面的主席臺高高在上,兩側有石階可以爬到臺上去。
通過觀察,皇帝洞上下兩個部分是相連的,從洞口流進會議廳里的雨水,水痕在洞的西側直接消失于積土的表面和一道土坑,正殿東側石壁底下就有涌出的水痕將積土沖向洞口。如果以后將洞里的積土搬走,兩個洞就能直接貫通。
正殿背后原來只有一個小出口,后來有人在觀音站立的地方搭了一道鐵梯通往處面,洞口的石塊被敲去一部分,洞口擴大了許多,從這道出口到半山上的會議廳進出更為便捷。到了皇帝洞里面,隨處都有被人為破壞的痕跡,石面上寫了不少丑陋的字樣,不少漂亮的鐘乳石也被人取走,留下的是石面上的傷痕。
洪水村在皇帝洞附近,是一個仍然保留黎族原有居住特色的村子,全村現在還是茅草屋。
稀有的黎族制陶術
黎族制陶業在海南各地都極為罕見,在昌江縣大坡鎮保突村的羊白亮老人可能是這一行業的唯一傳承人,據她說這是她祖上到儋州學的,奇怪的是儋州現在沒有人搞這一行。以前在大坡還有不少人從事這一行,現在就只剩下她一個人在堅持了。今年過了83歲的老人將這一手藝傳給她的女兒和孫媳婦,她稱手藝只傳女不傳男,但經我看過一回,就明白這不是什么艱難的事。
制陶有三個過程,一是取泥,二是制坯,三是烘燒。將田間的粘土取回曬干,再舂碎篩取粉末,在制坯時用水將泥粉調成泥塊,然后一條一條地接合在一起,等泥坯制好后放置一段時間風干,最后用柴火將它烘烤至熟透,一個完整的陶器就業已完成。制作一件陶器需要十多道工序,所用工具均取自天然的竹子、木塊和蚌殼等普通常見材料。烘烤陶坯需要特殊的木柴,在烘烤過程中可以讓火煙留在陶器上成為飄亮的花紋。
兩年前我到過老人的家看她與孫媳婦合作制作陶器,此后還跟她到田間取泥。聽說從昌江的大坡到儋州的西培農場有一條高粘土帶,采取這些粘泥不是難事。老人八十高齡還耳聰目明,記憶清晰,已經得了嚴重風濕,行動不夠利索,表演制作陶器的過程由她女兒來完成,老人只是象征性的坐在旁邊“指導”,其實她女兒早就了然于心。
黎族的制陶技術相當落后,與當前在商店里賣的陶器相比,成品極為粗糙,不適應人們生活中的正常要求,不能廣泛成為生活用品,它的價值卻在于它的古樸,只適合當藝術品擺設。不知道這套技術能夠保持多久,以后會不會失傳?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