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南海網2010年上海世博會專題
一批世博參展地相關代表建言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
文化內涵不可少保護資源最重要
參加上海世博會的國家和地區不乏旅游勝地。今年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開局之年,海南國際旅游島成為了園內許多人士的關注熱點,許多了解海南、關心海南的人士紛紛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建言獻策。
從交通、服務做起
在世博園內,瑞士、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展館,在詮釋上海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同時,其人文自然風光等旅游景觀也得到了充分展現,這些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國家的相關代表紛紛建議,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得從交通、服務等基礎工作做起。
泰國僑領王瓊南提出,因為直航方面的原因,泰國與海南的旅游合作正受到制約。海南與許多地方尚未實現空中直航,建設國際旅游島,交通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馬來西亞館館長施月季對近年來海南知名度的快速提升印象深刻,她認為國際旅游島應該具備一種“文化氣質”。“游客從下飛機起,就應該感受到一種進入國際旅游島的氣氛。這種氛圍的營造,首先依賴于服務。”施月季表示,海南應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語言培訓,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加強全島文明素養的提高。
豐富資源別浪費
近一個月內,參觀海南館的許多游客都有同樣的感受:海南的人文、自然等資源太豐富了!
瑞士國家館相關負責人維嬌2004年曾到海南旅游,感受了海的浪漫,不過對未體會到熱帶雨林、人文風情有些遺憾。她建議海南充分利用各類資源,針對不同人群推出豐富的產品。“瑞士旅游產品非常豐富。”維嬌介紹,針對不同地區客源,瑞士有不同的產品。
一些人士提出,從馬來西亞等地的經驗看,吸引回頭客,一個有效的方式便是不斷推出新的旅游產品。世界上有海的地方很多,不過結合海南人文生態特色的海洋旅游區域卻只有一個。海南可充分利用文化等資源,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注重在娛樂、餐飲等方面的配套服務,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海南度假。
設準入門檻保護資源
“馬來西亞西巴丹島每天僅接待25位游客潛水。”施月季提出,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必須建立適當的準入門檻,嚴格保護好資源。據介紹,在馬來西亞,通過制度規范,森林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海洋公園里,游客不能帶走一個貝殼,不能帶魚桿釣魚。
上海世博會提出“低碳世博”的理念,許多國家參展代表建議海南更好實現低碳發展,在建筑、交通、產業發展等領域充分融入低碳理念,打造一個低碳的國際旅游島。
加強區域合作
在世博會上,一些東南亞地區等國家在祝福海南早日建成國際旅游島的同時,也紛紛向海南拋出“繡球”,希望尋求旅游合作,實現未來的共贏發展。
新加坡國會議員成漢通曾多次到過海南,他近日還專門來到海南館參觀。成漢通表示,海南的自然風光非常美,他將把美麗海南推介給更多的新加坡市民,推進新加坡與海南在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近些年,新、馬、泰等地區實現了良好的區域旅游合作。馬來西亞等國家館相關代表提出,希望加強與海南的旅游區域合作,共同做大區域旅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