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在海南考察時強調
扎實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
五月三十一日,王岐山(左二)在海南省規劃展覽館考察。本報記者 宋國強 攝
本報三亞6月2日電(記者譚麗琳)5月31日至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我省考察旅游工作。他指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是中央從全局出發提出的戰略目標。他要求海南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扎實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使海南旅游業走在全國前列。
這是王岐山自2003年4月臨危受命從海南省委書記任上調任北京市代市長后,首次重返海南。考察期間,王岐山一行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衛留成的陪同下,先后深入我省的海口、三亞、瓊海、陵水、保亭等市縣考察旅游景點景區。王岐山對海南近年發生的巨大變化深感欣慰,對海南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每到一處旅游景區,王岐山都詳細了解生態保護、旅游業規劃、旅游市場秩序、客源組成等情況。他說,加快發展旅游業是適應當前中國進入旅游消費快速增長“黃金期”的需要,也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長遠之策,對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都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已經明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方針政策,他希望各級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狠抓落實,努力把旅游業這個新成長點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
王岐山強調,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是海南省各族人民和各級黨委政府肩負的艱巨而光榮的歷史使命,要堅持科學規劃、聚精會神、質效優先搞建設,突出海南獨特的自然風貌、氣候資源和厚重的歷史人文特色,走內涵式、集約化和可持續發展道路。要大力推進旅游業改革開放,加快體制機制和組織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在抓好旅游業硬件建設的同時,更要突出抓好旅游“軟環境”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圍繞游客需求,從點滴和細節入手,全面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省規劃展覽館是王岐山考察的首站。展覽館內陳列著300多平方米的海南島大模型沙盤,上面布滿郁郁蔥蔥的“森林綠地”,清清的“河流湖泊”猶如絲帶和明珠點綴其間。雖然只在海南工作了短短5個月,王岐山幾乎把海南的市縣走了一個遍。俯瞰沙盤看到熟悉的海南青山綠水時,王岐山關切地問起了松濤水庫、尖峰嶺以及海口的紅樹林的保護情況。2002年11月就任海南省委書記后,王岐山多次強調生態是海南人民的生命線,是海南經濟發展的前提,要把海南建成全國人民的度假村和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他曾實地考察過松濤水庫上游水域遭受污染情況;他曾嚴厲批示采石場破壞尖峰嶺原始生態的問題;他曾“微服私訪”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被低水平開發破壞的問題——“生態環境是海南的生命線”仍然是王岐山在此次考察中反復強調的話題。他要求海南各級政府要處理好保護和開發的關系,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合理利用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
王岐山強調,發展旅游業特別要注重改善民生,解決好“三農”問題。在陵水雅居樂清水灣度假區考察時,王岐山語重心長叮囑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和企業負責人,要通過加強職業培訓等各種方式,最大限度地吸納當地居民尤其是被征地農民就業,真正將發展、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促進社會和諧。
在調研中,王岐山要求國家旅游局等相關部門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服務中體現管理,積極支持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和發展。
完工于2007年12月的大隆水庫是一項集防洪、供水、灌溉和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今天王岐山專程前往大隆,察看了這座造福周邊7萬群眾的水庫。在海南工作期間,王岐山積極推動了大隆水庫的立項,但沒等到水庫動工,他就調離了海南。站在水庫大壩上,望著波光瀲滟的湖水,王岐山滿懷深情地對隨行人員說:“此次重回海南就是想回家看看。”
參加調研的有海關總署署長盛光祖,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國務院副秘書長畢井泉,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
省委副書記、省長羅保銘,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江澤林,省委常委、秘書長許俊,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長譚力,副省長姜斯憲,省長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陸志遠分段或全程參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