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寧波市副市長成岳沖等全國政協委員均認為,中國正在從旅游大國向旅游強國邁進,建議設立“中國旅游日”,以此督促國民提高旅游意識,推動政府重視旅游產業,進而促進旅游市場發展。
據記者了解,有關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已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和可操作性論證,并且達成了初步共識。“中國旅游日”大有呼之欲出之勢。
設立“中國旅游日”意義深遠
“旅游正成為中國民眾的一種生活方式,從這個角度講,設立‘中國旅游日’意義深遠。”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1979年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將每年的9月27日確定為“世界旅游日”以來,全球每年都要在這一天舉行主題慶祝活動。
“旅游的貢獻: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旅游和假日對每個人來說,既是權利也是義務”“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旅游:消除貧困、創造就業和社會和諧的推動力”……一個個精辟的主題口號生動地闡明了旅游對人類的意義與價值。
“從中不難看出,我國民眾對于旅游和旅游業的認知與世界旅游組織倡導的水平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劉德謙說,創建并參與“中國旅游日”活動,敦促社會各界盡快達成與國際接軌的共識迫在眉睫。
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中國將于201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國家。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就此認為,設立“中國旅游日”有助于全國民眾增強旅游目的地意識,當好主人,更好地向外來游客展示風土人情、文化遺產和生態環境等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及其文化內涵。
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研究中心主任王祺延則認為,在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設立“中國旅游日”的必要性愈發凸顯。
首先是擴大內需的必然。旅游消費有綜合消費、可重復消費、可持續消費等多種特征,對擴大內部消費需求具有直接的拉動作用。據國家旅游局統計,2008年我國旅游總收入達1.16萬億元。其中,國內旅游總人次達17.1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為8749億元。旅游日益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
其次是加速旅游業升級換代的必需。旅游業是兼具生產性、消費性和公共性的綜合服務業,推出“中國旅游日”,在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上樹立旅游業的產業地位,有利于旅游業憑借自身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整合與創新。
再次是提升國民旅游休閑意識的必要。將“中國旅游日”上升到國家法定節日的高度,有利于旅游休閑意識深入人心,促進國民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