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市萬泉河廣場的廁所近日投入使用,將為過往游客、市民提供“方便”,但其青磚白瓦的建筑風格卻被指類似于民間祭祖的瓦房祠堂,遭到一些市民和網友反對,認為是指鹿為馬,影響瓊海形象;也有部分群眾表示,公廁主要是用于“方便”,突出瓊海的地方特色也無傷大雅。
萬泉河廣場公廁投入使用
8月14日,本報報道了《瓊海萬泉河廣場沒有公廁 部分市民憋急隨地大小便》,瓊海市城市管理局表示等善集路修好后,廣場的配套措施都會建好,廁所也會建好。近日,與該廣場接近的善集路路段基本修好,廁所也已經建好投入使用,并且還是古香古色的瓦房廁所。
6日下午,南國都市報記者前往一探萬泉河廣場廁所的新貌。在萬泉河廣場的一側,記者找到了這間新建好的公廁。遠遠看上去,這間公廁像是一間瓦房結構的祠堂,白色的屋頂,青黑色的墻壁;走近一看,公廁外面一個牌子上面寫道,該公廁的開放時間為早上5時至21時。公廁的窗子是用木頭雕刻的窗口,很是好看。公廁內部已經鋪好了瓷磚。盡管是雨天,且記者在現場未看到有管理人員,但廁所內外卻非常明亮干凈,幾乎可以說是一塵不染。
在廣場周圍散步的居民表示,已經建好的公廁為前來游玩的市民帶來不少方便,但是遠望去像個祠堂,還是讓部分本地居民有些摸不著頭腦。
青磚白瓦風格引熱議
自從萬泉河廣場的公廁快建好時,這個另類的公廁就引起了市民熱議,一些市民更是將公廁拍下來,放到網上進行討論。
網友“韻舞茶飄香”在網上稱,這種瓦房在農村是逢年過節祭祀、祭拜老祖宗用的祖屋,但青磚白瓦房卻變成了公廁。居住在萬泉河廣場附近的張女士稱,“廁所就是廁所,祠堂就是祠堂,為什么要混為一談?”在網上,一些網友表示,廁所建成祠堂的模樣,是對供奉在祠堂內的老祖宗的不尊敬,是指鹿為馬的行為。
有一些市民表示很贊同這種建筑風格。
市民符女士稱,“這種房屋的風格在瓊海市很普遍,但隨著高樓大廈建起來,原有的風格沒有了,現在起碼保存了這一瓊海建筑風格。”一位散步的張先生也表示支持這種風格的廁所,他表示這樣的廁所雖然另類,但很能突出一個城市的品味,并稱,“這樣的廁所難道就不衛生,就不能大小便了嗎?”
民房公廁更適合整體風格
萬泉河廣場旁的公廁就是為來此散步、玩耍的市民提供方便,但卻引出如此多的評論。
到底是何原因公廁建成祠堂風格呢?瓊海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稱,此類風格并不是市民和網民所說的祠堂風格,是民房風格,這種民房風格的公廁更適合萬泉河廣場的整體風格。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公廁的建設主要是拿來使用的,不管是民房風格的公廁,還是“老字號”的公廁,最主要的作用還是為市民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