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來,三亞一直在不斷探索新模式解決酒店用沙灘和沙灘公眾屬性之間的矛盾——
海岸帶公共海灘的公共屬性,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民生權利,海南省一直堅持并在不斷采取措施加強公共海灘的公共屬性。以三亞市為例,從亞龍灣、椰夢走廊,到海棠灣,一直在不斷探索加強公共海灘公共屬性的新模式。
作為目前中國高星級酒店最集中的地方,亞龍灣的近20家酒店一字排開,將海灘與濱海大道隔開,似乎將整個海灘與非住店公眾隔離了。亞龍灣開發股份公司土地開發部總經理崔曉龍說,這是一種誤解,其實亞龍灣的海灘并非完全封閉。1998年出臺的亞龍灣總體規劃,預留了3個去海灘的公共通道,分別在萬豪酒店和喜來登酒店之間、海底世界對面和濱海公園,其中濱海公園有長達700米的海灘沒有封閉。“我們的海灘,其實可以一直走到底,不會有人攔著。”崔曉龍說,只要通過公共通道,就可以走到海灘,并將整個海灘完整地走一遍。
崔曉龍也承認,在實際執行中,由于宣傳不到位,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些通道的存在。而規劃當初要求的酒店之間各退10米的綠化帶,因為地屬于酒店,也常常被以綠化帶的形式封閉了。
三亞灣則用一條濱海大道將酒店與海灘徹底隔開。在這條大道上,一側是大海與沙灘,還有較寬的綠化帶;一側是酒店。各地游客都能盡情享受完全公屬化的沙灘,這條路也就因此被稱為“椰夢長廊”。然而,這也給酒店經營帶來了不便。酒店的住客傍晚想去海邊游玩時,不得不身著泳衣穿過交通繁忙的濱海大道,既不安全也不雅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酒店的品質。
三亞吸取了經驗教訓,在新建的海棠灣,就較好地處理了酒店用沙灘和沙灘公眾屬性的問題。
“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了保障海岸沙灘的公共屬性問題。”海棠灣管委會副書記趙雷武介紹說,在編制好的規劃中,海棠灣將建設五條綠色通道、酒店之間的綠色走廊、濱海公園綠地,確保今后進入海棠灣的游客和本地居民能夠順暢到達海岸和海灘,“避免出現濱海酒店各自瓜分沙灘、海岸的局面。”
趙雷武強調說,海棠灣酒店與酒店之間留有最窄為36米的綠色通道,如果酒店要搭圍墻、搞綠化帶等方式封鎖海灘,將會受到重罰。此外,“綠化走廊非常寬”,而濱海公園達400多畝,相當于兩家酒店的面積。“盡管一線海岸非常寶貴,但是為了避免沙灘被過度開發,為了保障其公共屬性,我們還是要留下足夠的通道和濱海綠地。”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