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傳出喜訊,保護區監測人員觀察發現,一只海南長臂猿有“喜”了,今年底是它的預產期。
海南長臂猿,是目前僅生活于霸王嶺熱帶原始雨林的國寶,因其生境人跡罕至,加上從事海南長臂猿研究的專家很少,它們的生活習性少為人知。借此次海南長臂猿傳出懷孕喜訊之機,本報記者多方采訪研究海南長臂猿的專家以及跟蹤監測的隊員,向讀者披露這個可愛的雨林精靈的秘密。
10余天的暴雨之后,海南難得的晴好天氣。霸王嶺自然保護區的熱帶雨林里,陽光穿過枝葉的間隙,照耀著雨林里的生命。B群海南長臂猿的2號母猿,金黃的毛發在陽光之下,像披綴著一身金線,看起來尊貴耀眼。雖然肚子已經明顯凸起,它還是愉快地在樹與樹之間騰挪嬉戲。它懷孕了,這給瀕危的海南長臂猿種群的恢復,又帶來一縷新的希望。據監測隊員觀察,它懷孕可能有3個多月了,今年底是它的預產期。
海南長臂猿,是目前僅生活于霸王嶺熱帶原始雨林的國寶。目前,海南長臂猿有2個家庭群共22只,其中A群11只,B群7只,另外還有4只獨猿(含一只母猿)。因其生境人跡罕至,加上從事海南長臂猿研究的專家很少,它們的生活習性也就少為人知。借此次海南長臂猿懷孕之機,本報記者多方采訪研究海南長臂猿的專家以及跟蹤監測的隊員,向讀者披露這個可愛的雨林精靈的秘密。
染色體只比人類少一對
在4種類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中,長臂猿體型最小、行動最敏捷,它分布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和常綠闊葉林中,是亞洲最珍貴的自然遺產之一。
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介紹,海南長臂猿是我國6種長臂猿之一,是熱帶雨林中的指示物種。它的骨骼、四肢、五官、內臟、血液、神經等與人類基本相同。例如,它們在身體構造上有許多方面和人類極為相似,牙齒都是32顆;血型也有A型、B型和AB型;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有22對,比人類只少一對;月經周期也和人類相差不多,都是30天左右。
海南長臂猿在心理、生理、感情等方面也與人類相似,因此它是人們研究現代心理學、動物學、人類學、生命學和社會學的重要實物,在具有很高的生態保護價值之外,還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食物多達80余種
海南長臂猿的食性很雜,研究人員曾經以為它是素食主義者,但隨著觀察的深入,監測隊員也記錄到它在樹上有捉昆蟲吃的行為。
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振河多年觀察,共記錄到海南長臂猿食物49種。但是,1998年,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投入海南長臂猿的保護,他們幫助保護區建立起了一支專門的監測隊,對海南長臂猿行為、數量變化、覓食路線等進行仔細觀察,并定期記錄,發現海南長臂猿的食物多達80余種,尤其喜歡肉厚多汁的成熟果實。
根據這份菜單,從2007年開始,霸王嶺保護區與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合作,實施“海南長臂猿棲息地恢復項目”,對霸王嶺地區的次生林、殘次林進行改造,撫育能為海南長臂猿提供食物的鄉土樹種,從而恢復雨林植被,改善和擴大它們的棲息地。
短短3年多里,共完成棲息地改造面積近3000畝,種植海南長臂猿喜食樹苗84134株,最主要的品種有筆管榕、高山榕、青果榕、光榕等。今年7月,又在橫穿海南長臂猿現存的核心棲息地南叉河-東三大溝-東二地區,種植重陽、筆管榕、高山榕等大樹50株,為其建設食物廊道。
終其一生足不下樹
無論是睡覺、玩耍,還是覓食、行走以及談“戀愛”、生子,海南長臂猿所有的生命過程都是在樹上完成的,它一生之中從不在地上活動。
貴州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周江博士,曾在霸王嶺對海南長臂猿進行過長達兩年的跟蹤監測,他發現這些雨林的精靈都習慣在高15米以上、胸徑20厘米以上的大樹上活動。
如此高的大樹,萬一失手怎么辦?上個世紀60年代參與海南島鳥獸調查、與海南長臂猿親密接觸的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徐龍輝教授告訴記者,海南長臂猿特殊的四肢結構,保證它絕不會失手。
它們上肢下垂超過膝蓋,兩臂伸開寬達1.7米左右;手掌比腳掌還長,拇指可與其他四指對握,形成杯狀。所以,海南長臂猿的手臂不但是采摘果實,捕捉蟲子進食的主要工具,還和腳一樣有行走功能。
“它的長手掌是適應樹棲生活的結果。”徐龍輝告訴記者,海南長臂猿行走方式既特別又優美,像雜枝演員在高空表演飛人技巧,它們可以借助長長的手臂和臂力,從一棵樹上躍起,用蕩秋千方式把自己蕩飛出去沖到9-10米遠的另一棵大樹上。由此可以想見,人要在樹木茂盛的雨林里追蹤觀察海南長臂猿得有多難!
而且機警的猿群為了避免途中攀上枯枝朽木而摔下,一個群體的行走路線比較穩定,不會輕意另選新徑。
像人類一樣組建家庭
海南長臂猿也像人一樣,具有社會性,它們是群居動物,以牢固的家庭為單位進行活動。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陳慶曾拍到海南長臂猿一家三口的溫馨鏡頭。
成年雄猿(也就是這個家庭的父親)是家庭的首領,當群猿戲耍覓食時,它是一個稱職的父親,會坐在高高的樹頂瞭望,以策安全。若發現它們活動地域中有其他猿群入侵,它就會率領家庭成員驅逐入侵之敵。
海南長臂猿的家庭意識很強,在一個成熟的海南長臂猿家庭中,往往有一個成年的雄性個體,2-3個成年母猿,另外還有數量不等的仔猿。嬰猿出生后,由母親撫養,雄性幼猿在它們未成年之前都與整個大家庭和睦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性成熟,需要配偶獲得交配權時,才會被驅逐出去。小猿仔出生后,母猿即摟著幼仔四出活動,長至3-4公斤后才逐步離開母親,獨自活動。如果遇險,小猿不幸掉落地面,母猿或猿群首領往往會不顧一切前去搶救。或者夫妻中一方被獵人射殺,另一方不會逃離,所以盜獵往往一次會打到一雄一雌兩只海南長臂猿。
懷胎六月母慈子愛
“B群2號母猿的體態特征有了很大的變化:乳房增大,明顯凸起,肚子也顯得突起,活動的動作也明顯緩慢,而且7月份曾監測到2號母猿和3號大公猿有過交配行為,2009年初生的嬰猿已經完全脫離2號母猿獨自活動覓食,感覺2號母猿已經懷孕……”
這是霸王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曾新元日前給記者提供的該局最新的海南長臂猿野外監測情況報告。
B群2號母猿懷孕了。人們會好奇地問:海南長臂猿孕期多長?它們在高處是怎么生產的呢?龍勇誠告訴記者,同為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的懷孕周期比人類短,大約6個多月。“它們的性成熟周期很長,至少在10年以上。”
龍勇誠說,成年雄猿和未成年的雌雄幼猿體毛都是黑色。雌猿到性成熟后會褪去黑毛,換上金黃色體毛,但頭頂處還有一塊黑色毛發。
據觀察,海南長臂猿分娩時,嬰猿的頭部先從母體中出來,隨后是身體和四肢。“嬰猿的上肢一從母體中娩出,它就會緊緊抱住母親的腹部,所以,不用擔心分娩時嬰猿會從高處落下。”龍勇誠告訴記者,在兩歲之前,仔嬰從不開離開母體。
雄多雌少盼添“千金”
2號母猿是位英難母親,它每隔兩年生一胎,這是第五次做母親了。“這實在很不容易啊!”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海南長臂猿監測隊隊長周照驪告訴記者,海南長臂猿中性成熟的母猿僅有5只,其中一只因年老,已喪失生育能力,還有一只雌性獨猿,雖然在上個月的監測中,觀察到它和另一只雄性獨猿一塊活動,但尚未確定它是否組建起新家庭。
雖然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數量在逐漸恢復,但令人擔憂的是,近幾年產下的嬰猿都是雄性。10月22日,記者在與曾長期擔任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局局長的王春東討論這一問題時,他焦急地說,這說明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環境較差,食物不夠豐富。“通常動物在獲得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容易生出雄仔。”
“如果下一代中沒有雌猿的話,海南長臂猿便很危險了。”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教授江海聲告訴記者,沒有雌猿出生,那些獨居的雄猿便難以配對組建起新的家族群,而現存的家族群因為自然衰老,將在若干年后消失。
因此,對于這位英雄母親,人們都在翹首期望它能為海南長臂猿大家庭添一寶貴的“千金”。
[page]
文\海南日報記者 范南虹
它是僅僅繁衍棲息于海南原始熱帶雨林的精靈,但是它的模式標本卻保存于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內。一個多世紀里,它左腕上掛著白色標簽,安靜地守望在異國的一個角落,大眼睛里滿是鄉愁。它就是比熊貓還稀少、世界上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
海南長臂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受到國家嚴格保護,嚴禁獵殺。由于其存世個體僅有22只,加上它只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原始熱帶雨林里,沒有多少人能親睹芳容,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樣子!要了解海南長臂猿,僅能查找圖片,就是它的標本也極少見。
據統計,海南長臂猿標本全球存量估計約為10具,分別保存于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和海南省森林博覽園。
英國博物館里的模式標本
模式標本,英文名為type specimen,指的是作為規定的典型標本。通常它指的是被用來命名的第一具參考標本。
海南長臂猿是海南特有種,它的模式標本卻保存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該博物館總建筑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館內大約藏有世界各地的7000萬件標本,其中就有海南長臂猿模式標本一件,海南長臂猿標本雄性個體2只、雌性個體1只和兩具頭骨。
關于這個模式標本,資料記載很少。10月23日,海南日報記者輾轉委托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中國項目部主管陳輩樂博士,通過網絡郵件轉發其同事費樂思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拍攝的海南長臂猿的相片。從相片上看,那具海南長臂猿模式標本是只成年雄性個體,它安靜地坐在博物館的展柜上,頭頂上一叢黑色發冠,全身黑色毛發蓬松發亮,左腕上掛著白色標簽,依稀能看見上面1891.12的字樣,其標注的英文名字是Hylobates hainanas。它低垂的大眼、緊抿的雙唇,看起來無限憂傷。其腳邊的標牌上注明該標本由W.T.Lay,Esq于1891年采集,據傳是當時的一位英國傳教士雇人采集的。
曾于上世紀60、70年代,來海南開展海南島鳥獸資源調查的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徐龍輝教授告訴記者,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海南長臂猿標本最后由湯姆斯于1892年定名為海南長臂猿(Hylobates hainanas),其模式標本在該館保存至今。
“模式標本對物種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徐龍輝教授告訴記者,生物科學家在開展物種及其棲息地研究時,往往參照模式標本進行。比如海南長臂猿標本就在中外學者關于“海南是否屬于典型的熱帶雨林地區”的爭論中起了關鍵作用。
據說,世界知名的動物學家福登曾認為海南并不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地區,論據是他在德國一家動物園里錄下了一只“海南長臂猿”的叫聲,他發現,其叫聲的波長明顯比其他典型熱帶雨林中動物的要長,從而認為“海南長臂猿”的原產地海南島并非屬于植被豐富茂盛的熱帶雨林(注:聲音波長越長,越不利于在植被茂密的熱帶雨林傳播)。但上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動物生態學家經過反復研究海南長臂猿的聲音卻發現,海南長臂猿的聲音波長其實與其他熱帶雨林中的動物相仿,也很短,海南應該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地區。原來,福登搞錯了研究對象———他研究的是一只外型酷似雄性海南長臂猿的越南黑長臂猿!
激烈爭論后采集的國內第一號標本
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收集了廣東、海南兩地眾多的動植物標本,而該所的“鎮所之寶”便是兩雄兩雌的4具海南長臂猿標本,其中一對還是國內的第一號海南長臂猿標本,采集于尖峰嶺。
徐龍輝教授揭秘了一號海南長臂猿標本背后的故事。“上世紀60年代在開展海南島鳥獸資源調查時,隊員就是否采集海南長臂猿標本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調查隊甚至還專門開了一個會議進行討論。”在那次討論會上,徐龍輝力主采集海南長臂猿標本,理由是當時全世界只有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存海南長臂猿的標本,國內并沒有,而且這一物種當時的學名是“海南黑冠長臂猿”,被一些動物學家們認為是越南黑長臂猿的海南特有亞種,不是獨立種。
經過討論后,調查小組一致認為,我國應該采集海南長臂猿標本進行分類鑒定,以確定它的分類地位,呼吁政府采取切實可行措施,加強保護,早日建立長臂猿保護區,進行嚴格的、封閉式的保護。
隨后,調查隊副隊長巫露平和中山大學的唐瑞斌各獵獲了一雄一雌兩只海南長臂猿制成標本。動物學家在研究這兩副標本的基礎上,認為它與云南和越南的長臂猿有些不同。海南島長臂猿的雌性標本全身體毛金黃色,只在頭頂殘留一塊手巴掌大的黑斑。云南長臂猿除有頭頂黑斑外,四肢或體側也有黑色條紋,故認為海南島的長臂猿應該是海南特有亞種(Hytobates concotor hainanus)。若干年后,在此基礎上,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宿兵等人通過測定粒線體DNA控制區序列,將海南長臂猿提升為獨立種級,更加提高了海南長臂猿的保護地位。
“長臂猿曾是海南島的廣布種。”劉振河,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內第一個完成海南長臂猿生態學研究報告的動物保護專家。他告訴記者,上世紀60、70年代在海南島鳥獸資源的調查中,調查隊在海南的各大山區,如五指山、吊羅山、尖峰嶺、霸王嶺、黎母山發現了長臂猿,至少有6個市縣分布著長臂猿。“當時,海南長臂猿還能看見。在尖峰嶺時,調查隊員住在林業局招待所,每天早晨都能在它們清脆的鳴叫聲中醒來。”
而海南長臂猿因其筋骨泡酒具有祛風健骨、舒筋活血的功效,很容易成為人們的捕獵對象。霸王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第一任局長洪德威老人回憶,過去海南的老百姓認為長臂猿的肉有很強的保健作用,用長臂猿前臂骨頭做成的筷子能辨食物毒性,而它們的爪子可以驅邪。加上海南長臂猿清晨喜鳴唱,容易被獵人發現蹤跡,所以數量急劇下降。
也就是在海南島鳥獸資源調查結束后不久,當時的霸王嶺林業局根據調查組專家的建議,率先在林區內建立了自然保護站,將海南長臂猿保護起來。
被盜獵海南長臂猿制成標本
保護站成立后,由于保護級別不高,老百姓盜獵的情況仍時常發生。這讓時任局長的洪德威感到海南長臂猿的保護形勢越來越危急,他加快了申報霸王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步伐。1980年,霸王嶺一雌一雄兩只海南長臂猿被人盜獵。隨后,它們被霸王嶺林業局沒收,由當時制作動物標本的專家陽善利用業余時間制成標本,珍藏在霸王嶺林業局標本室。
“海南長臂猿生活在熱帶雨林的大樹上,以花葉、果實、蜂蜜為食,終其一生都在樹上活動。”談起海南長臂猿種群破壞較快且又恢復較慢的原因,徐龍輝沉痛地說,海南長臂猿在自然界基本沒有天敵,人類才是它最大的天敵,人類的盜獵和對熱帶雨林的破壞,是海南長臂猿漸趨滅絕的最大原因。
1980年,當時的廣東省林業局批準成立霸王嶺自然保護區。而自調查組采集海南長臂猿標本以后,再也無任何人能采集該標本。因為海南長臂猿的保護等級隨后提升很快,迅速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霸王嶺自然保護區也在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即使因為科學研究所需,也不準采集了。
如今,當年被盜獵的一雌一雄兩只海南長臂猿,于2004年從霸王嶺自然保護區轉到海口西海岸的省森林博覽園的展館內保存,它們長長的上肢抓住模擬的雨林藤條、樹枝,向人們演示著它們在熱帶雨林里靈巧、矯捷的身手。可惜的是,可能在海邊潮濕、空氣含鹽量高的自然條件下不利于標本的保存,兩具海南長臂猿標本的毛發已出現脫落跡象。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