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海口11月3日電(記者 王辛莉)張藝謀“鐵三角”團隊領銜執導的大型實景演出《印象·海南島》上演一年半即被曝上座率不佳,投資公司轉讓股份的同時竭力拓展市場。《印象·海南島》的窘境給國內欲引進“印象系列”的省市敲響了警鐘。
海南印象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楊強今日告知記者,《印象·海南島》平均觀眾500人。今年10月份海口遭受特大暴雨,一些旅游團隊退票,近期每天在800至900人。
事實上,《印象·海南島》自2009年4月開演以來就一直感受市場的“冷意”。演出頭兩個月,接連遇到海南旅游傳統淡季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上座率不佳。去年最“冷”時不足百人。而平均500名觀眾劇場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
《印象·海南島》由張藝謀旗下的北京印象創新藝術發展公司和國企海口旅游控股集團共同出資1.8億元人民幣打造,是繼《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和《印象·西湖》之后第四個印象系列作品。張藝謀在首演時坦言,《印象·海南島》是否成功需要未來市場檢驗。他還透露,目前有十幾個城市正在排隊做“印象”系列,包括境外的城市和國家。
但是,一年半的運營表明,《印象·海南島》市場不佳:一是經濟效益難以達到預期,巨額投資難以回收。日前,海南印象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中的55%國資股權作價2750萬元轉讓一家民企;二是作品的藝術創作受到質疑。一些觀眾甚至認為《印象·海南島》沒有表現出海南文化獨有的內涵精髓,表演形式大于內容,藝術性不高,回頭客不多。
近年,“印象系列”在飽受爭議中快速“擴容”。今年3月,《印象·大紅袍》在福建武夷山上演,《印象·普陀山》正在運作。
海南旅游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者表示,《印象·海南島》是在政府強力推動下上馬,被賦予改變海南旅游“南熱北冷”格局的重大使命,但忽視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市場運作缺乏針對性。《印象·海南島》的淡景給當下國內“印象熱”敲響了警鐘。
海南豪陽國旅是海南一家主要接待臺灣游客的地接社,公司總經理梁昌文表示,針對臺灣游客喜歡觀看表演的特點,公司將《印象·海南島》作為海南游最大亮點推出受到歡迎。但國內游客并不熱衷該節目。海南旅游以三亞為最終目的地的現狀,并不是僅靠張藝謀的“金字招牌”就能扭轉。
楊強告訴記者,《印象·海南島》已列入海南最新推出的“一路向北游海南——感受瓊北文化之旅”旅游套票,希望將三亞的游客吸引過來。同時公司正在張藝謀溝通協商,明年調整更新表演內容。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