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王軍
連續兩天,《印象?海南島》在大海邊發出了“我不想接電話,我只想一個人在海邊曬太陽”的聲音。這是今天人們在工業文明的擠壓下,在手機、電腦、汽車構成的生存狀態中生出的反抗情緒。
《印象?海南島》導演組認為:“我不想接電話,我只想一個人在海邊曬太陽”反映的就是今天人們人生追求、生存的理想狀態。對此,外界看到了張藝謀團隊開創的濱海休閑文化的符號、海南當代旅游文化亮相的開場白。
期待一臺吸引游客的演出
然而,時間退回到2006年8月,張藝謀導演應邀到海口時,鐵三角還是一派茫然。他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海南島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什么能夠代表海南文化?究竟什么能代表海南最有發展潛力的行業文化特征?
紅色娘子軍、五指山、萬泉河、天涯海角?藍天、白云、椰子樹?鐵三角得出的結論是:這些都不是強撼的文化元素。面對這樣的事實,鐵三角們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創作沖動。
2007年8月12日,海南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海口喜來登酒店五洲宴會廳舉行。面對海南旅游文化產業的現狀,與會者用得最多的詞是“心病、缺憾、期待”。
與會者在列舉巴黎紅磨坊勁歌艷舞、泰國普吉島奇幻民俗歌舞劇等成為當地文化旅游的杰出品牌時,面對我省旅游景點里小打小鬧的演出,他們用了“缺憾”一詞。
在談到海南旅游產業亟待升級轉型、旅游區域結構南重北輕、海南旅游沒有挖掘出應有的文化時,與會者用得最多的詞是“心病”。
他們幾乎眾口一詞:海南是旅游大省,海南島是全國人民向往的地方,長期以來沒有旅游演藝相配合的現實,沒法滿足作為旅游大省的需求,這對海南的旅游來講是個缺憾,海南太需要一臺唱得響、吸引入瓊游客的演藝節目了。
張藝謀在會上問:海南希望我們能做什么?
需要一出有沖擊力、藝術性、史無前例的旅游文化大戲!與會者直言他們的期待。
張藝謀在本子上不停地寫著,頻頻點頭。
會上,一位省領導說:我們的缺憾正在修復,我們的心病正在得到治療,我們的期待正在變成現實。因為,在我們的旅游文化產業中,有張藝謀這樣的導演組合參與了。
海南福地給創作者注入靈性
2009年3月16日,《印象?海南島》首次對外公開試演。當天下午,王潮歌穿著休閑衫、沙灘鞋出現在媒體記者面前,這身裝束,“和諧”呈現著她一身輕松的工作狀態。她說自己到了海南就一身輕松,海南這塊福地給他們注入靈性。
她說:“我老有一種感覺,就是感覺海南是一個很有福氣的地方。到了這以后,大家自然就感覺到一種人和天地之間的交往,你滿嘴呼的是新鮮的空氣,腦子特別靈。我現在就想著在海南買個房,也做個候鳥。”
“海南福地”?如何解釋?王潮歌說,海南人民挺有福氣的,一是遇上了張導這么執著的、這么認真的、這么優秀的導演;二是海南趕上了咱們國家的一個好時候,北京奧運會是中國人民的一個機會,是我們向全世界人民說話的一個機會,海南的這個項目是在這個機會里面,我們把在奧運會上出現的高科技和成熟的經驗都用在《印象?海南島》上,這對海南島是件最大的幸事。
與此同時,我們注意到,就在《印象?海南島》進入后期最關健的時候,省委、省政府決定創建國際旅游島的紅頭文件出臺。自此,一個個與國際旅游市場接軌的國際化元素再次被提出,鄭重被納入。
說起節目能否成功的話題,在海口五月花酒店的電梯里,王潮歌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說:《印象?海南島》是否成功不是指演出有多好或藝術作品有多好,而是能否對海南旅游和文化有一個巨大的帶動,像我們的《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那樣。從目前的各界反應判斷,在海南這塊能干大事的福地上,我們成功了。
海南旅游文化大戲正在唱響
今天,海口印象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建用了“新、奇、美、特、妙”這五個字概括了他對《印象?海南島》的評價。他說,這是《印象?海南島》的藝術價值,而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社會價值也已開始顯現。在政府的決策者眼里,《印象?海南島》試演被視為“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幫政府的一個大忙,是海口市保增長、保穩定的重要項目。”劉永建用一組數據支撐了這個說法??《印象?海南島》直接提供了340個就業崗位。在240個演員中,本地人占70%。今年2月15日,《印象?海南島》開始“帶觀眾彩排”,從那一天起,在全省注冊的92%的旅行社紛紛與海口印象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聯系,這對于改變我省旅游區域結構南重北輕的現狀是一個利好勢頭。
與此同時,印象劇場盤活了水世界項目,海口西海岸海洋世界、海南植物園項目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欲盤者……
《印象?海南島》大戲正在上演;張藝謀團隊在海邊發出聲音的影響力正在輻射;《印象?海南島》對海南旅游文化大戲是否有巨大的帶動作用正在檢驗中。
(本報海口3月18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