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近年來三亞及周邊市縣的經濟關聯作用,仿佛有一支看不見的手在促使大三亞圈的形成。盡管沒有擺上政府臺面的主流支持,發自民間的呼聲卻十分強烈,企業與民間組織之間,行業與主管部門之間,牽手也好,聯動也罷,目的只有一個:把這個“圈”圈得更牢固。
現狀:行業自發牽手以2003年“非典”為時間節點,三亞旅游由觀光向休閑度假成功轉型升級,“三亞”品牌效應凸顯,成為世人向往的度假勝地和宜居場所。隨著三亞經濟的快速發展,周邊市縣被輻射和帶動。三亞作為成功的典范,周邊市縣開始思考三亞的產業優勢,并爭相效仿。一方面,周邊市縣一心擺脫貧困的帽子,傍著三亞大作旅游和房地產做文章;另一方面,民間自發組織起來,共同拓展客源市場。
旅游行業的受益最為明顯,一些旅游線路已經離不開周邊市縣的構成。以陵水南灣猴島、保亭呀諾達為典型,三亞的高星級酒店為了吸引客人,推出房價含這些景點門票套餐;三亞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制定來年旅游推介計劃,和行業協會召開一些營銷論壇時,都會聽取周邊市縣旅游企業的意見。
周邊市縣的房地產企業干脆將售樓部設在三亞,直接將客戶從三亞的大海邊拉進周邊市縣的山里。基于價格的優勢和資源的完全互補,周邊樓市行情隨大三亞一路前行。
根源:供給與需求平衡“1990年代三亞想做南部老大,可自己還吃不飽。現在不在乎做不做老大,市場卻在推著三亞成為南部龍頭,帶動南部共同發展。”一位旅游規劃專業人士認為,大三亞圈的形成有歷史的必然性,也有歷史的合理性。
很長時間里,1919平方公里的三亞,規劃市區面積僅38平方公里。整個三亞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呈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開車僅半小時就把市區轉完一圈。”游客都感慨三亞太小,東邊去了亞龍灣,西邊看了南山,再走就出三亞地盤了。
“海南南部相似或互補的優良自然資源僅限定在行政三亞范圍是不夠也不合理的,它需要釋放。”資深房地產人宋景深總結,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三亞高品質、高要求的旅游和房地產供給填補了先富起來人群的需求,成就了今天的三亞。
三亞作為門戶,招攬了客源,是為客源供給者;大三亞以資源的互補之長,供給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
發展:大三亞形成合力大三亞區域經濟圈有兩條脈絡:一是沿海岸線發展的藍色脈絡,以三亞為中心,東西兩翼推進;二是向北部山區發展的綠色脈絡,以三亞為中心,山海相連,指狀伸展。
藍色脈絡相對容易受到認同,因此三亞之外,清水灣、香水灣、石梅灣,龍棲灣、龍騰灣、龍沐灣,一個海灣接一個海灣地受到企業的青睞。但面積更廣闊的綠色脈絡仍有待挖掘。從資源合理化利用的角度來說,現在大三亞山海資源存在一邊倒現象。一方開發過度,一方無人問津。開發商們都擠在海邊,爭搶海岸線,看上去只有濱海“一層皮”的經濟活躍。
事實上,從大海轉向大山,從寬闊、蔚藍、喧鬧到豐富、碧綠、靜謐,唯有大三亞才包含了動和靜的完美結合。
再進一層次,當民族特色、熱帶雨林等資源與三亞的品牌、服務形成合力,再引導投資方向,改變旅游和居住習慣,能使大三亞經濟圈的配置更加合理。
不可否認,大三亞區域經濟圈業已成型,深入研究圈內資源的分布,完善區域競爭和融合,是當下的重要課題。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