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均年齡50多歲 由退休教師、下崗工人和老知青組成 湊錢赴京錄制中老年春晚
許欣 實習生 吳丹榕
71歲老人在練功
《歡樂的黎寨》在上海獲“金玉蘭”金獎本組圖片由歡樂的黎寨團隊提供
本報海口12月10日訊(記者 許欣 實習生 吳丹榕)今天下午5點多鐘,18位中老年旅客結伴從海口美蘭機場登上去北京的飛機,參加2011年全國中老年春節電視聯歡晚會的錄制。他們表演的舞蹈名為《歡樂的黎寨》。該節目將于春節期間在全國播出。
7月組建無名團隊,9月赴上海獲金獎
平均年齡50多歲,成員大都是退休和下崗工人,公園、路邊便是他們的主要演出“陣地”……這個自發組建,連名號都沒有的團隊,卻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跡!今年7月,他們開始集中訓練,因為沒有屬于自己的訓練場地,她們經常“打游擊”,利用時間差“撿”別人的場地緊張排練。今年9月,他們自費去上海參加國際音樂舞蹈器樂藝術大賽,以濃郁的海南風情舞蹈《歡樂的黎寨》獲得“金玉蘭獎”的金獎。
記者通過視頻觀看這群中老年人一展風采。在富有海南風情的輕松歡快的音樂,和一陣陣充滿激情的吆喝聲中,這群平均年齡為50多歲的中老年人煥發出青春活力,踩著椰殼,蹁躚起舞,展示了黎寨男女老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搭配著富有海南特色的“竹竿舞”,場面唯美、浪漫。有的演員不時會來個“劈叉”,顯示出了不凡的功力。
該團隊的指導老師李老師告訴記者,其團隊21個人中,年紀最大的71歲,最小的有46歲。其中,有退休教師、下崗工人,還有早年上山下鄉到海南,如今來會“戰友”的廣州老知青夫婦。只有極個別人接受過專業的舞蹈訓練,大多數人是從今年7月組建隊伍開始“臨陣磨槍”。當初她們自己掏腰包,去上海參加“金玉蘭獎”藝術大賽,更多人是抱著看世博會、見世面的想法。誰都沒想到,他們呈上的節目《歡樂的黎寨》會贏得如雷掌聲,從眾多專業演出團隊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金獎。
“我聽評委們說,大家看好這一舞蹈,是因為它的意境是原生態的。”領隊的李老師說,她是喝著南圣河水,在黎山苗寨長大的人,對黎族文化諳熟于心。編排這一舞蹈時,在挖掘海南本土文化基礎上,進行了“四個”創新:一是將椰殼舞和竹竿舞相結合;二是將瓊劇喜慶婚慶樂和黎族打柴舞的背景音樂相溶合;三是用竹竿搭成黎族老屋的形狀;四是首次邀請70歲非專業演員來跳竹竿舞。
央視導演來尋訪,受邀赴京拍節目
令人意外的成績使臨時組建起來的“草臺班子”成員們信心百倍,從上海載譽而歸,他們正在美滋滋地分享成功的喜悅呢,一個來自北京的電話再次給他們帶來驚喜。“對方在電話中稱,他們是全國中老年春節電視聯歡晚會辦公室的,在上海看了我們的表演,認為《歡樂的黎寨》符合中老年“春晚”的要求,邀請我們于12月10日去北京彩排、錄制節目。”李老師說,聽到這一消息,不僅是她自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別的團隊成員也都半信半疑。對他們來說,中央電視臺,距離他們有太遙遠的距離,那么多的專業團隊都夢想著在春晚的舞臺上表演,別人怎么會看上他們這個“草臺班子”呢?他們經過幾番查證,根據對方發來的邀請函進行反復確認,才相信確實是真的。
10月8月,央視有導演帶著工作人員冒雨來到海口,觀看了他們的表演。據央視工作人員介紹,全國中老年春節電視聯歡晚會已經成功舉辦兩屆,每年會面向全國廣泛征集聲樂、器樂、舞蹈及其他節目線索,節目以歌唱黨、歌唱祖國、歌唱春天、歌唱和諧社會為主題,以中老年風采展示為主。晚會于春節期間在中央電視臺安排播出,整臺晚會時長90分鐘。
租來服裝制道具,只花費20多元
在確認獲得登上央視舞臺的機會后,除了喜悅,更大的擔心也隨之而來。領隊老師說,全國中老年春節電視聯歡晚會雖然只有18個節目,卻是從全國各省、市選送的1500多個節目中精心篩選出來的,演出水平都很高。對于他們來說,登上央視的舞臺,代表的是海南的形象,他們可不能在全國人民面前丟臉。
“我們目前沒有得到任何贊助和撥款,團隊成員要自費進京,一切都要省著來。”李老師說,他們的道具是原生態的———自制的一些竹竿、椰子殼。椰子殼是大家在街邊水果店尋來的特別老的那種,劈開兩半,成碗口狀,可倒扣在地上,用腳踩著跳舞。他們還用長長的橡皮筋將椰殼串起來,掛在脖子上,橡皮筋上點綴著一串花朵,如同花環一般,而倒扣在地的椰殼踩在腳底,會發出很響亮、很有節奏感的聲音。這種道具的成本不過10元左右。“上次去上海,踩在腳下的椰殼居然深受大家追捧,有人得到我們贈送的椰殼后,興奮得眉飛色舞。”李老師說,“這次去北京,我們帶了更多的椰殼。”
他們身上穿的演出服裝是租來的,租用一周只需花12元錢。
說起這些道具,大家都對劉瓊娥心懷感激,所有的服飾道具都是劉瓊娥一針一線縫出來的,忙到深夜12點多是常事。一朵朵零散的黃色塑料花經過她的加工,變成了條條美麗的花串。隊員的服裝磨破了洞,只要說一聲,她就會盡快進行修補。每次排練結束后,劉瓊娥還會自動留下來清掃衛生,包攬了很多雜事。
71歲老人演絕活,雙腿擺成一字型
何瑞金老人今年71歲,是其團隊成員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她是領隊的李老師特意“三顧茅廬”請來的。這位退休老工人有一手絕活,她雖然年紀很大了,身體的軟度卻很好,雙腿能夠擺成筆直的“一”字。
老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她在5年前到海口藝術學校拜師,學習民族舞的基本功和軟體操。有時候,她一天可以劈20多個橫叉和豎叉。“我是第一次去北京,心情很激動,以前從來沒想過自己這么大歲數還可以到北京表演節目。”何瑞金老人說,全家人都替她感到高興。在練功的過程中,老人的身上經常是青一塊紫一塊的,老伴心疼她,勸她不要再折騰了,但何瑞金一直堅持了下來。
老知青來加盟 連住酒店一個月
陳樂文和他的妻子周鈺仙都是《歡樂的黎寨》的主角。他們是1968年從廣州到海南下鄉墾荒的知青,到農場下鄉的艱苦的日子使他們對海南充滿了感情。“我已經把海南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每逢兩三年就要回來走動走動。”陳樂文笑道。談到加入該舞蹈隊的機緣,他說,“今年八月份我回農場和一幫朋友聚會,得知李老師排練了一個舞蹈,準備去上海演出。我感到這事很有意義,馬上找到她,申請加入舞蹈隊。”陳樂文坦言,“我和愛人已經在海南的酒店住了整整一個月,自掏腰包。能上北京表演,我們很開心,不在乎花多少錢。如果以后有機會參與這些有意義的演出活動,我們還會義無反顧地來。”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