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理事韓國強——
儋州是東坡創作風格的轉折點
本報記者李關平通訊員李詩波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這是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貶居儋州北歸時,贈別黎子云的詩。該詩充分表達了儋州在蘇東坡的生命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蘇東坡居儋州3年,寫下了詩詞140余首,散文(包括賦、頌、雜記等)100余篇,書信40余篇,撰寫了學術論著《書傳》,并對《易經》和《論語說》兩部學術論著進行了修訂。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理事韓國強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蘇東坡謫居儋州3年,也是他重要的創作轉折點,文學藝術風格上隨著思想感情的變化而轉向平淡、清新。
“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瑯瑯,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辟南荒之詩境也。”王國憲在《重修儋縣志敘》中這樣評價蘇東坡。
“蘇東坡居儋3年,傳播中原文化,對于儋州,對于海南,也是一次文化上的開疆拓荒。”韓國強說。
據韓國強介紹,蘇東坡在儋州時間不長,但他一手栽培出來的“諸生”如王霄、姜唐佐、黎子云、符林等人都成了飽學的鴻儒。宋代行科舉制,從開國至紹圣年間計有100多年,儋州從未有人登第。蘇東坡在此執教,北歸3年后,姜唐佐便中鄉貢;大觀三年,符確成了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
蘇軾在文壇上以詩詞攬勝,居儋時又喜為詩,儋人受其影響,作詩的風氣大盛,至今,儋州逢年過節,賀喜迎新,聯詩唱和之風遍及儋州。
另外,儋州山歌的歌詞句式整齊,平仄及韻律關系十分嚴密,在表現手法上注意修辭,講究文采,故有“儋州歌不讓唐詩好”的美稱。
韓國強告訴記者,特別是在對歌時,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敷陳辯駁,聲調十分類似古人誦詩,這些特點都明顯看出受文人詩詞歌賦的影響。“這應該也是受東坡遺風影響,得風氣之先”。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