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地級市,秦皇島承辦了1990年亞運會和2008年奧運會部分賽事。時至今日,秦皇島人還為此而倍感自豪。
秦皇島人有良好的健身傳統。調查顯示,秦皇島市體育人口達到42%,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兩三千人。即便是隆冬季節,清晨在市區轉一轉,隨處可見騎自行車、登山、跳健身舞、打太極拳、長跑的健身人群。
進入“后北京奧運時期”,這個曾與奧運會有過親密接觸的城市,將如何利用好“奧運財富”,又如何在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的協調發展中尋找最佳路徑?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了秦皇島市。
開掘“奧運財富” 提升城市品位 打造休閑之都為了承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足球賽,自2000年起,秦皇島市先后承攬了上百場品牌賽事。經歷過這上百場品牌賽事和奧運足球賽事后,不僅市民素質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這為秦皇島體育在“后北京奧運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秦皇島市體育局局長鄭泉介紹說,承辦北京奧運會足球賽事,秦皇島收獲了“標準高、抓細節、抓節點、抓溝通”的寶貴經驗。北京奧運會之前,秦皇島市相關部門為了安排好奧體中心內的一個媒體桌,先后改了三回,直到各方滿意為止。同時,各部門在賽事運轉過程中加強溝通,把所有運轉環節編排出統一流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賽事運轉、城市運行的所有環節“盡在掌握”。
成功承辦北京奧運會足球賽,這對1897年開埠的秦皇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北京奧運會為秦皇島留下了豐厚的物質財富,奧林匹克大道公園、體育森林公園、奧體中心等涉奧建筑應運而生。奧運會結束后,秦皇島市試圖深入開掘“奧運財富”,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一個“休閑之都”。據該市體育局相關人士介紹說,秦皇島正準備建造一座奧運博物館,一是提醒人們不要忘了奧運,二是讓奧運精神、奧運財富長久滋養一方百姓。
全民健身帶動旅游 年內實現全民健身中心全覆蓋打造休閑之都,秦皇島人瞄準的方向是體育、文化、旅游相結合的路子。秦皇島市有獨特的山、海、關、城地理資源,將這些優勢資源和當地濃厚的體育健身文化結合起來,是秦皇島人看準的新的旅游增長點。
為此,秦皇島市規劃了一條寬2公里、長40公里、橫貫3個城區的健身帶和覆蓋部分區縣的山一線、海一線兩條健身線。前者從山海關到北戴河,橫貫秦皇島城區。這條健身帶上有奧體中心、森林體育公園、湯河公園、北戴河奧林匹克大道等場館設施,可謂“公園場館化、場館公園化”。后者則整合了秦皇島南部126公里的海岸線資源和北部的山林資源,分別建成以足球、排球、拔河、風箏、摔跤等項目為主的海灘健身運動、娛樂項目基地和登山運動、攀巖運動基地。
秦皇島改善健身設施、建造健身場館還有另一個大手筆:即到2009年底,實現每個區縣都有全民健身中心,且均能達到承接省級以上單項比賽的要求,這將使秦皇島成為河北省首個實現全民健身中心全覆蓋的城市。
為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秦皇島市計劃到2015年為全市所有浴場海灘配齊沙灘健身設施;到2015年,全市幾條主要登山線路也將全部安裝健身路徑和相關設施。同時,秦皇島將利用奧體中心的先進設施,引進、舉辦國內國際的精彩商業賽事,發展體育健身娛樂業,把奧體中心建成國內外精彩賽事的展示地、全市最大的全民健身中心和商業中心。
為了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參與賽事,秦皇島將主攻方向放到了能拉動旅游、推動健身休閑的特色賽事上,如已經形成傳統的輪滑節、鐵人三項賽,今后著力開展沙灘運動會、山地運動會和休閑運動會等。
實施“精兵戰略” 建“訓練之城” 提高競技水平有了全民健身的土壤,秦皇島人當然也不會放棄對高水平競技體育的追求。
秦皇島體育界將當地的競技體育發展戰略戲稱為“精兵戰略”,即建最適宜培養后備力量的訓練場館,抓最具發展前景的后備力量。
秦皇島足球學校既是足校,又是基地,同時還是青少年足球康復中心。秦皇島還在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1.4億元建設一個健身中心,這個健身中心配備有一流的游泳跳水場館,今后這里將成為國家游泳跳水基地。在山海關區,國家女子中長跑隊常年在此訓練,此外這個區的舉重基地在業內也頗有口碑。
“我們不片面追求獎牌,更不會為了獎牌弄虛作假,而是將目標放到全國冠軍乃至奧運冠軍上。”鄭泉表態說,在發展競技體育方面,秦皇島市不求在河北省運會大紅大紫,但在打造“訓練之城”這一方向上目標明確。秦皇島人的打算是,利用該市奧體中心等優良的體育場館設施條件,吸引國內外各級專業運動隊前來集訓;每年承接國際、國家級賽事1到2項,省級賽事3到5項,每4年舉辦一屆全市運動會。
當然,秦皇島在培養后備力量的過程中也曾有過一些問題。“以往,由于缺少經費,選拔后備人才受到較大影響。現在好了,申請下來‘伙食補貼’后,我們可以從全市范圍內選拔好苗子了!”一位老教練樂呵呵地說。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