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面向靚麗歡樂節品牌
本報記者 吳 卓
12月28日開幕的第十一屆海南島歡樂節,以不同于往常的運作模式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與此同時,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旅游節慶品牌峰會上,海南島歡樂節獲評為2010年度最佳綜合旅游節慶。歡樂節掀起的熱潮和來自業內同行的高度評價,都讓人們意識到,海南島歡樂節的價值和作用,需要重新認識和定位。
在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大背景下,海南島歡樂節具有其他旅游產品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南島歡樂節舉辦至今,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成為展示海南形象的一個重要平臺。舉辦歡樂節是省委、省政府打造旅游節慶品牌,整合資源,促進區域合作的實干之舉。
如何成功地使歡樂節推動海南旅游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與節慶活動有機結合?如何更好地拓展歡樂節的內容,使之成為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真正成為全民同歡的節慶?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采訪了一些專家學者。他們普遍認為,海南島歡樂節要成為真正有吸引力的節慶品牌,必須做到“三個面向”,即面向海南、面向中國、面向世界。
面向海南:海南特色是根本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藝術學院院長楊哲昆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海南島歡樂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歡樂節的海南元素太少,地方特色不濃,沒有形成海南特色。有幾屆歡樂節,給人留下的印象僅僅是搞了一場開幕式,辦了一臺晚會,別的就沒有什么了。這樣的歡樂節,如何能對老百姓和游客有吸引力?
海南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趙全鵬認為,海南特色是海南島歡樂節的根。只有根深,才能葉茂。歡樂節只有深深扎根于海南文化這塊沃土,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副會長王健生認為,海南文化、民俗并不缺乏歡樂元素,關鍵是能不能認識到并挖掘出來。他舉例說,海南少數民族素有自己釀酒的習慣。歡樂節期間,可以舉辦“十大釀酒名手”之類的競爭,吸引廣大百姓參與。同時,具有地方特色的釀酒習俗,對游客可能也有吸引力。像本屆歡樂節舉辦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展演活動,就很具海南特色。這些東西都是海南特有的,特別吸引人。
有學者建議,歡樂節應揉合海南的軍坡節、冼夫人文化節、府城換花節、黎族婚嫁文化等民俗,努力做到雅俗共賞,讓群眾參與,萬民同樂。
旅游業內有句話:“(旅游產品)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這句話,對海南島歡樂節同樣適用。
面向中國:中國元素不能缺
有學者認為,海南是中國的一部分,海南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海南島歡樂節,自然也是屬于中國歡樂文化的一部分。在此意義上,海南島歡樂節不能缺少中國元素。
楊哲昆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在中國文化大背景下,海南島歡樂節可以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礎上,融入中國特有的文化元素。要讓中外游客來到歡樂節現場,就能鮮明地意識到,這是在中國,在海南舉辦的歡樂節,而不是在別的什么地方。
既要突出地方特色,又要融入中國元素,這似乎是一個矛盾。對此,王健生認為,其實地方特色和中國元素并無矛盾,從廣義上講,地方特色也是中國元素的一部分。另外,讓一些共性的中國元素融入地方特色之中,不是簡單地用一些形式代替另一些形式,而是要有機、巧妙地融合。其中的關鍵是要找到雙方的共性所在,也就是共同的歡樂元素。在這方面,國內一些城市舉辦的節慶有很多好的經驗,海南可以借鑒。
面向世界:世界眼光不可少
海南要建設國際旅游島,境外游客會越來越多。海南島歡樂節,要如何吸引這些境外游客參與?對此,專家們也各有看法。
趙全鵬認為,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海南島歡樂節要面向世界,就必須堅持打造海南本色文化牌,用“海南性”吸引境外游客眼球。縱觀世界上成功的歡樂節慶,無不以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取勝。這一點,海南應當堅持。
楊哲昆認為,海南歡樂節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時,應當有世界眼光,應當面向世界,要把歡樂節作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來打造。要通過歡樂節,加強與世界著名歡樂節慶舉辦地的交流。對外來的歡樂元素,我們要本著包容的態度,兼收并蓄。海南島歡樂節要有這樣的胸襟和氣魄。
(本報海口12月29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