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地少、運能大、污染小,生態價值凸顯——
東環高鐵“和諧號”動車組穿行于椰風海韻之中,窗外婆娑椰林、翠綠山巒盡收眼底,儼然一幅流動的山水畫。
高鐵在帶給人們美的視覺享受的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了其獨特的“生態價值”——這是一條節能環保的“綠色通道”:
雙線城際鐵路與一條16車道的高速公路運輸能力相當——省地;動車組一次可運載645名旅客,相當于10多部大巴的運量——運能大;動車組以電力牽引,不排廢氣,聽不到刺耳的“哐當”噪聲——環保……
東環高鐵,一條綠色之路,生態之路,環保之路。
生態省呼喚“綠色交通”
夕陽西下,海口市靈山鎮農民陳大媽正在田間勞作,不經意抬頭,忽見東環“和諧號”動車組從田間呼嘯而過。“真神啊,火車跑得飛快,車頭也不冒煙。”陳大媽不解。
“那是動車,用電的,不燒煤。”陳大媽兒媳的一句話讓陳大媽釋然了。
動車組運行不排污,環保,這是東環高鐵凸顯的一大亮點。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衛留成曾在公開場合給大伙算東環鐵路的經濟效益賬、發展機遇賬,還有一筆“環保賬”:
科學測算顯示,東環鐵路在占地、運能、環保、節能等方面具有其它交通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包括大幅度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一條雙線城際鐵路與一條16車道的高速公路運輸能力相當,占地僅為公路的1/8,單位運輸量能源消耗僅為公共汽車的3/5,私人用車的1/6。與公路相比,鐵路可年減少污染物排放1萬噸,也就是減少97.8%的污染。
從這筆賬不難看出,東環高鐵是大運能、占地少、環保節能的“綠色通道”。
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岳平說:“東環高鐵屬電氣化鐵路,動車組以電力牽引,運行中不排放廢氣,無污染,噪聲也減少了,是典型的‘綠色交通’。”岳平還向記者透露說,日本新干線每年減排的二氧化碳相當于東京郊外工廠排放量的總和。
省生態辦辦公室主任金羽博士說,海南是全國首個生態省,生態良好,發展綠色環保型交通是生態省建設的要求。動車組一次可運載645名旅客,相當于10多部大巴的運量,跑一趟就相當于減少10多部車的廢氣排放。減少碳排放,這本身就是對生態省建設的貢獻。
據東環鐵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勇介紹,東環鐵路全線大量采用橋梁和隧道來代替道路,全線橋隧比例為42.5%,最大限度地實現了鐵路建設用地集約化。“鐵路經過農田時,大多是修橋穿過,減少對農田的占用。”周勇說。
坐過東環動車組的乘客都有同感:傳統老火車的“哐當”噪聲沒了。周勇解釋稱,東環鐵路采用的是先進的無縫鋼軌,避免了傳統鐵路的輪軌碰撞聲,加上動車技術先進,重量較輕,減少摩擦了噪音。這樣,有效控制了噪聲污染,體現了高鐵的環保。
鐵路施工為環保讓路
“開發與保護并重,施工為環保讓路。”這是東環高鐵建設中恪守的一條原則。
省動植物保護管理局高工蘇文拔對此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東環鐵路設計階段,根據設計單位的選線方案,鐵路要穿越萬寧境內的茄新自然保護區。為避免鐵路建設對區內植被的破壞,設計單位幾次上門與林業主管部門協商,最后決定以隧道形式穿越保護區,隧道洞口位于保護區邊界外,區內無地面工程。
“設計這樣的走線,對保護區內植被影響較小,體現了東環建設的‘綠色環保’理念。”蘇文拔說。
“生態是海南的本錢,我們有義務保護好海南的一草一木。鐵路選線盡量避開自然保護區和基本農田,我們的目標是鋪筑一條綠色環保路。”周勇說。
記者日前乘坐動車組沿途體驗時看到,沿線路基邊坡均建起了防護設施,披上了綠裝,草、灌結合,宜林地段建起了綠色通道,沿線郁郁蔥蔥,與周邊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極目遠眺,滿眼綠色。
周勇說,鐵路沿線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控制項目建設中的水土流失,減小對地貌的破壞。東環公司要求所有拌和站進口均設置清洗池,車輛進站必須經過清洗,拌和站污水設立沉淀池處理,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放;在路基施工中,他們在施工前建立地貌電子文檔,滿足施工條件時,盡量不破壞原地貌,竣工后盡可能地恢復地表,使工程與周邊生態環境相協調……
中鐵4局東環項目經理部黨工委書記翁賦勇介紹說,在該局負責施工的沿線各區段,施工人員在進行土方施工時,均在周邊拉起特制的防護網罩。各分部還配備專用灑水車,對施工便道和易產生揚塵的區段進行灑水降塵,減少粉塵污染。
“減少施工粉塵污染,除減少對百姓生活影響外,主要是保護百姓的農作物不受污染。因為水果等作物開花時不能受粉塵的侵襲,否則就會減產,甚至絕收。”翁賦勇說。
另據周勇介紹,鐵路經過人口密集區均設置了聲屏障,以減少噪聲對沿線居民生活的影響。
[page]打造景觀長廊
動車快速如飛,窗外美景掠過。青山綠水,椰風海韻……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308公里的旅途,讓我們真正體驗到了一次舒心暢快的生態之旅、環保之旅,和諧之旅。
遠處的自然美景令人嘆為觀止。而線路兩旁的景觀也毫不遜色,獨具熱帶海島特色的景觀綠化,沿線景觀與周邊的城市景觀、自然美景和諧相融,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優美畫卷,盡顯椰風海韻、碧海藍天的獨特海島風光。
“這景色太美了,坐在動車組里游覽沿途秀色,就好比在看一部海南風光紀錄片。”江西游客梅女士贊不絕口。
周勇說,東環高鐵帶給人的不僅是快捷,還要營造特色鮮明、和諧的線路景觀,建成一條“生態鐵路”、“景觀長廊”。
東環高鐵是海南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鐵路,而且穿越美麗的東海岸景區帶,為此,早在兩年前,海南提出要將東環建成全國第一條景觀鐵路。
由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編制的《海南東環鐵路綜合景觀概念規劃》提出,要依附“海洋之心,城際之旅”的整體規劃構想,打造一條具備熱帶風光、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城際鐵路風景帶,一個名副其實的“綠色長廊”。
依照這一思路,東環高鐵借助東線沿途的獨特風光,以海南旅游軸線為骨架,進行景觀建設,設計以站區為節點,線路為紐帶,重要站點結合地域文化和環境特色進行重點設計,線路景觀保持沿線周邊的城市景觀和諧自然,實現和田野、山丘、河流、大海等自然風景的融合,重要地段特別注重生態平衡,保持有特色的綠化;在整體景觀形象上,展現了海南獨特的地域風光和鐵路建設的自然生態旅游新概念,目的是打造一條高鐵旅游線。
金羽博士說,為保護海南原生態,環保部門要求每個站臺綠化盡量使用本地物種,按生態理念設計,體現生態省特色。
乘坐動車沿途游覽,各具特色的景觀帶映入眼簾:濕地農田景觀、椰林農田景觀、自然保護區及度假區景觀、民俗文化及熱帶濱海度假區景觀。
翠綠山巒、椰林婆娑、蕉田碧丘……眼前的一切讓人感受到了“人坐動車上,如在畫中游”的優美意境。
記者手記
理念·綠色·生態
本報記者 侯小健
308公里的動車旅行,讓人飽覽了沿途的秀色,處處流淌著環保、生態的韻味。
東環建設期間,記者在沿線實地踏訪時,看到了一幕幕文明施工的場景,聽到了一個個令人感動的環保故事,感受到了鐵路建設者親近自然的情懷……
為保護茄新自然保護區內熱帶季雨林生態系統,鐵路線路改穿隧道,避免對地面植被的破壞;為減少對老百姓農作物的干擾,施工時加蓋防塵罩,灑水降塵;為降低噪聲,居民聚集點設立了聲屏障;為保護農田,鐵路以橋替路;綠化植物采用本地物種,保持原生態……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所有這一切,都得益于東環高鐵建設凸顯的環保理念:施工為環保讓路。真正做到了開發與保護并重。
海南作為全國首個生態示范省,天藍海碧,山青水秀,是名副其實的生態綠島。良好的生態就是海南的最大本錢。
生態環境人人共享,保護生態人人有責。
保護生態,關鍵是要有一種理念,那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環保理念。
作為海南“一號工程”的東環鐵路,投資巨大,工程艱巨,但設計單位在設計時就以環保為先,環保為重,選線盡量避開自然保護區和基本農田,施工時盡量減少對地面植被的破壞,各項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設置專門施工污泥收集池,不隨意排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一項項措施,一個個細節,處處彰顯了東環高鐵建設的環保理念。結果,既做成了項目,又保護了生態。
海南正處發展上升期,一個個重大項目相繼落戶海南,如何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已現實擺在我們面前。
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不是一句口號,關鍵是要落到行動上。說到底,就是要有一種科學的態度,一個堅定的環保理念。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