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狀游衍變為點狀游,小時生活圈實現資源共享,區域競爭即將登場——
東環高鐵,海南游的裂變力量
本報記者高虹
一列動車組駛過東環鐵路分界洲段。本報記者古月攝
作為首推“海南大環島游”的旅行社,海南南海假日旅行社正依托東環高鐵重新設計旅游產品;憑借靠近東環高鐵博鰲站的優勢,海南南海現代漁業公司準備在潭門中心漁港打造旅游房車基地……
一條銀龍,縱貫南北。308公里旅游軸線和250公里1小時的時速,東環高鐵帶來了強大的沖擊波,也正在成為海南旅游新格局裂變的力量。
傳統“帶狀游”將衍變為時尚“點狀游”
高鐵濃縮時空,美景觸手可及。從東環高鐵有關規劃中不難發現,沿線15個站點幾乎全部分布在當地旅游片區中心——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意的設計。
由于交通不便,長期以來海南旅游實際上是“半島游”、“東線游”,“三點一線”是最常規的旅游線路:海口、三亞,中間再串上一個興隆或博鰲。
“東環高鐵開通,是海南整體升級的一個標志。”我省旅游專家楊哲昆認為,東環高鐵對海南旅游格局將產生重新洗牌式的影響:以半小時生活圈為輻射,將產生游客分化現象,出現更加“瓊北化”或“大三亞圈化”的現象。旅行社必須揉合旅游方式和旅游天數重新設計產品,尤其圍繞東環沿線輻射設計一些中線產品,如萬泉河漂流可以配套“一日游”,由此形成眾多“一日游”小產品,使之成為“三日游”的升級版。
省旅游委巡視員陳耀認為,東環高鐵對海南旅游產品格局將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它將打破以往“帶狀”旅游格局,形成一個點一個點的重點游——即以沿線火車站為中心形成若干個“點狀”旅游,一個火車站就是一個小型的旅游中心,并以此為中心將配套旅游車等各種旅游設施。同時,游客的自主選擇權將更大,自助游、散客游將形成強大趨勢,這對傳統觀光游將是巨大的沖擊,并將引發一系列連瑣變化,包括旅游團隊的組團方式、旅游車運營方式、今后的旅游產品等。
“小時生活圈”實現資源共享
東環高鐵首發動車當天,本報記者來回體驗了高鐵速度:海口直達三亞,75分鐘;三亞直達海口,74分鐘。
無論“一個半小時生活圈”,還是“半小時生活圈”,都已是城市化的概念。楊哲昆認為,海口、三亞及東線其他市縣將彰顯強大的同城效應,“海南村”的概念會更加明顯。
在全省旅游格局中,海口長期以來扮演著一個旅游通道的角色。東環美蘭站直通美蘭機場,意味著游客可能直奔瓊海、萬寧、三亞等地而去。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說,“樂觀地說東環高鐵開通能夠讓更多的人進入海口;但如果海口不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發展具有特色的旅游線路,沒準連海口人也會坐高鐵下市縣過周末。”
三亞酒店房價”一家獨大“的局面也將成為歷史。陳耀認為,白天到三亞游玩,夜晚在海口住宿,這已經不是夢想。越來越多由高鐵聯系的區域將實現同城化,東線的旅游市場均可平緩旺季時三亞酒店一房難求的局面。旅游資源的競爭將加劇,演變成服務、資源、組合產品的綜合競爭。
“讓海口和三亞互動起來!”海南南海假日旅行社喊出了這句響亮的口號。南海假日旅行社副總經理梅杰認為,“同城效應”將使旅行社受益頗多,最主要的是準時和降低成本。旅游旺季遇到三亞航班緊張時,可引導部分客源從海口進入,然后乘坐高鐵到三亞。
全新區域競爭即將引發
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貴認為,東環高鐵的建成,能促進海南東部地區初步形成五大主體功能區:海口商務娛樂消費區、文昌航天基地、瓊海博鰲論壇、陵水國家岸線、三亞旅游綜合服務區。當空間距離不再是主要障礙,東環沿線各市縣也面臨一個問題:能否成為人們向往的目的地?毋庸置疑,全新的區域競爭即將引發。“每個區域都應讓特色更加鮮明起來。”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與藝術學院副教授何升華認為,互補將成為一種基調,各市縣都應彰顯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良性競爭,力爭把該留下的游客留下來。
“我認為受益最大的是文昌。”在楊哲昆看來,文昌現在通過東環高鐵將已成功融入了東部大旅游圈,文昌應該借助聲名鵲起的航天城來設計旅游產品。
楊哲昆建議,萬寧可打“華僑牌”,在已形成濃郁華僑文化、擁有良好市場效應的基礎上,向重點打造華僑城市轉型;三亞則應考慮借用海口,利用海口的醫療、教育、商品供應與自己形成互補,蓄集力量將自身的度假特色打造得更加鮮明;海口在充分發揮工商貿優勢之余,可以“生態市”概念整體打造骨架,重點考慮與三亞互補。
如果說東環是經線,那么還需精心打造一條條緯線,使從沿線各站點至各市縣旅游區域的旅游線路四通八達,織出一張真正的“黃金之網”。楊哲昆認為,各市縣要充分意識到東環高鐵產生的競爭格局與變化,盡快編制能夠放大自身特色的恰當規劃,從容不迫地融入海南高鐵時代。
(本報海口1月3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