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與產業相得益彰
——2010年中國海南島歡樂節啟示錄
本報記者吳 卓李 冰
驚險而精彩的彈力跳表演給2010年中國海南島歡樂節開幕活動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氣氛。
本報記者張杰攝
1月1日凌晨,澄邁縣福山咖啡文化
風情鎮上空爆起漫天的璀璨煙花,2010年中國海南島歡樂節終于劃上了一個完美句號,圓滿落幕。
這是一屆讓人耳目一新的歡樂節。它的思路,它的模式,它的活動,它的場地,它的影響,都跟以往頗有不同,耐人尋味。回顧歡樂節從籌辦到落幕的全過程,回顧與歡樂節相關的人與事,回顧歡樂節活動的點點滴滴,很能給人以一些深刻的啟示。
啟示一:要留下游客,更要留下產業
福山鎮是今年歡樂節最大的受益者。
在福山參加歡樂節,處處可以聞到咖啡的香氣,感受咖啡的情調,體驗咖啡的文化。咖啡,正是本屆歡樂節的主題元素。通過一系列與咖啡有關的活動,咖啡文化得到了極大傳播。搭此順風車,福山咖啡的影響,開始走出澄邁,走出海南。
福山鎮及附近地區種植咖啡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生存狀態讓這項地方產業的發展不僅緩慢,而且長期囿于島內。這次歡樂節的舉辦,就打破了這種局面。雖然不能說福山咖啡就此會名揚天下,但福山咖啡的知名度,將因此而大幅上揚則是可以肯定的。對一個以咖啡產業為主導產業的地方而言,這樣的傳播效果,無疑是夢寐以求的。而這是花多少錢做廣告都難于達到的。
以文化活動帶動產業發展的效果,正是本屆歡樂節想要達到的主要目的。這也正是本屆歡樂節與往屆歡樂節的最大不同。
海南島歡樂節至今已舉辦了十一屆。前十屆歡樂節,各有亮點,曾吸引了眾多境內外游客,但有一點缺憾卻讓人們反思:每屆歡樂節過后,舉辦地除了收獲舉辦之時的熱鬧之外,沒有得到更多實質性的收獲。
本屆歡樂節就此進行了重大調整。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大背景下,“產業”這一概念成了本屆歡樂節上應時而生的一位大“主角”。
從本屆歡樂節籌辦之初,省領導就鮮明地提出了“舉辦一個會展,帶動一方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的思路,要求歡樂節既要留下游客,更要留下產業,要為一方經濟服務,要能明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這種思路,既為歡樂節加入了新的內涵,也為舉辦歡樂節拓展了新的模式與形式。因此,也才有了將咖啡這個具體的產品作為歡樂節主題元素之舉,才有了本屆歡樂節的成功轉型。
思路決定出路,此言不虛。
[page]
啟示二:要善于模仿,更要展示特色
國內外冠以歡樂節名字的節慶有很多。據記者觀察,國內外的節慶活動雖然豐富多彩,但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以文體活動為吸引,如巴西狂歡節、西班牙奔牛節、戛納電影節等;二是以特色物產為吸引,如青島啤酒節、成都美食節等。海南島歡樂節,應該屬于第二類。
中國海南島歡樂節的前身,是以經貿招商為目的的椰子節。椰子節初辦時,曾取得過很大的成功。但隨著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內容單一的椰子節已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逐漸失去了活力。從2000年開始,椰子節改名為中國海南島歡樂節,開始以新的面目登場。
歡樂節一開始,是以追求歡樂和趣味性為主,主要目的是吸引游客,打響海南旅游品牌。因此,著力模仿一些已有的節慶歡樂活動模式,便成為舉辦者自然而然的選擇。如主題為“熱帶海島·歡樂假日”的第一屆中國海南島歡樂節,活動包括了國際雙胞胎節、美食節、婚禮節、全國球迷狂歡節、五指山少數民族文化節等41項大眾性、參與性和趣味性的活動。
除了模仿,初期幾屆歡樂節的原創性活動并不多,也沒有形成一些保留節目。有幾屆歡樂節一直停留在花車+煙花+晚會的階段,熱鬧有余,參與不足,歡樂不足。距離那種融資源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于一身的特色節慶活動,還有一定的距離。
海南不能跟在成功例子后面亦步亦趨,還是應當發掘出自身的特色。專家指出,海南島歡樂節更應該挖掘海南本地文化資源中的歡樂元素,從各個方面來展示海南的風俗、人情、環境、資源、特產等,這才是海南島歡樂節的持續發展之路。
這一點,很快在海南有了廣泛的共識。從第八屆歡樂節開始,歡樂節做了一些改變,承辦地積極將本地的文化民俗標簽“貼”上了歡樂節,比如瓊海打出了紅色娘子軍、博鰲、萬泉河等品牌,文昌打出僑鄉、航天城品牌,儋州則借力東坡文化、調聲文化,打造“詩鄉歌海”品牌。
本屆歡樂節,海南特色十分突出,海南元素十分明顯。如海南美食嘉年華、海南原生態器樂歌舞表演、百名黎錦高手競賽、儋州調聲大賽、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展演等等活動,無不“海”味十足,“南”韻悠然,讓廣大游客十分感興趣。
至此,歡樂節真正完成了從“迎進來”到“亮出來”的嬗變。
愈是地方的,愈是世界的。旅游業的這句行話,或可作為海南島歡樂節的一個注腳。
[page]
啟示三:要尊重前規,更要勇于創新
本屆歡樂節舉辦前,面臨著一個如何辦的困惑。
經過10年的發展,歡樂節從一個依賴于展示資源而吸引投資的簡單節慶活動,逐步發展為以參與、合作、展示為特色的國際化節慶活動。尤其是自從第八屆歡樂節開始,以各地申辦的方式,將歡樂節的影響力從海口、三亞這樣的中心城市擴大到了其他市縣。
應該說,連續多年的舉辦,歡樂節從思路、模式到組織籌辦,都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有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借鑒以往的經驗,按照以往的模式,辦一屆中規中矩的歡樂節,也不是不可以。
但本屆歡樂節的組織者卻不愿意走前人走過的路,而是在尊重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另辟蹊徑,勇于創新,辦了一屆全新的歡樂節。如首次將主會場從城市擺到鄉鎮一級的小鎮上;首次以咖啡為主題,圍繞咖啡文化展開主要活動;首次將歡樂節活動與跨年迎新活動相結合;首次將產業與節慶活動相結合,推動產業發展,等等。
這些創新之舉,開創了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模式,使本屆歡樂節成為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歡樂節。
創新的思路和思維,不僅使這一屆歡樂節融地方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于一身,還具有了國際化、高規格、高水平的舉辦特點。從世界著名咖啡大師的論道到國際旅游組織代表的赴會,從國內外著名明星的加盟到全島多個分會場的同步歡慶……這一屆歡樂節不愧于“國際旅游島開局元年的歡樂節”這一歷史位置。更為可喜的是,這一屆歡樂節還為當地的咖啡產業發展留下了一個廣闊平臺——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
啟示四:要開動腦子,更要沉下身子
沒有“澄邁速度”,就沒有本屆歡樂節。這是省領導對澄邁人在籌辦歡樂節期間的付出的高度評價。
何謂“澄邁速度”?就是2個星期完成主會場的規劃設計,就是1個多月完成上百畝的征地拆遷工作而無一上訪,就是4個月完成20多萬平方米的建筑、廣場和裝修、綠化工程,就是有問題就解決的政府服務,就是24小時無間斷的跟蹤服務,等等。
從接過歡樂節承辦任務,到按時開幕,澄邁人只用了6個月的時間。這是一個稱得上是奇跡的速度。沒有人能完全知道,其中凝聚著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這是實干、真干、苦干的結晶,是澄邁人對歡樂節的最好奉獻,也是澄邁人對什么是實干精神的最好回答。
要辦好歡樂節,不解放思想,不善于謀劃不行,而缺少實干苦干精神,更不行。再好的規劃、謀劃、計劃,不實干落實,也是沒有用的。用澄邁縣領導的話來說,就是既要開動腦子,更要沉下身子。只有沉下身子,一門心思抓落實,抓實踐,事業才能成功。這,就是澄邁人辦歡樂節的“秘訣”,也是澄邁人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本報金江1月3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