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9日,一列動車組列車正在開往三亞。
12月30日,海南東環高速鐵路正式建成通車,這標志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一號工程”順利完工,海南鐵路交通掀開了新的一頁。
海南東環高速鐵路北起海口市,沿海南東部海岸線,經文昌市、瓊海市、萬寧市、陵水縣,南至三亞市,全長308公里,共設15個車站,列車最高運行時速250公里,從海口至三亞僅需時1小時22分鐘。
從空中俯瞰,東環鐵路猶如一根粗大的動脈血管,從海口、三亞伸向瓊東大地。“和諧號”以“海南陸地第一速度”呼嘯而過,將無數的人們沿著這根血管聚合,又輸送到一個個城鎮。憑借著這條大動脈輸送的養分,沒有人會懷疑,東環鐵路將給沿線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沒有人會懷疑,東環鐵路昭示著海南的城鎮化和區域均衡發展戰略的未來前景。
事實上,沿線各市縣正在把握東環的脈搏,踏出新的發展節奏。東環鐵路就像一根神奇的絲線,把如顆顆珍珠般散落于海南東部的各個市縣連在一起,在美麗的東海岸打造出一串璀璨奪目的項鏈。
海南島變“小”了
“扁平化”為區域發展注入新活力
“海南島好像變小了,從海口到文昌只要不到20分鐘,太方便了,就像去海口的郊區。”已經定居海口的文昌人伍世忠在開通首日體驗“和諧號”之旅后說。
“海南島好像變小了”,海南的經濟版圖將應驗這句話而改變。
按照公里數表達距離的方式已成為過去,以動車組運行時間計算才是新的標準。海南東海岸正式進入“東環距離”時代。
“如今文昌到海口的距離,是17分鐘。”在文昌市重點項目辦負責人符強看來,文昌無疑是東環鐵路受惠最大的市縣之一。以往,由于東部主要交通樞紐東線高速公路不經過文昌,使文昌空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卻一直難以更好地融入瓊東旅游圈。而東環鐵路的開通,文昌成為鐵路線上一個重要站點,至三亞只需70分鐘左右,至海口的行程更縮短至17分鐘,從而加速文昌融入“海口半小時經濟圈”,為文昌的發展注入活力。
用國際上的一句流行語來說,海南因為東環鐵路而變得“扁平”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研究所所長夏鋒指出,東環鐵路使人流、物流在島東部流通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使得各市縣、各地區之間更加接近,流動更頻繁,聯系更緊密,經濟活動更加便利活躍,極大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符強表示,該市正在謀劃打造207公里的“陽光東海岸”,通過東環鐵路和海口旅游資源有機整合,促進以旅游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升級。除此之外,產業招商和海南旅游地產等項目,也將吸引更多投資者涌入。文昌縣域經濟有望抓住東環機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對于中心城市,“扁平化”同樣將帶來可觀的效益。省發改委副主任朱華友說,東環高鐵的開通,將擴大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從而充分體現海南“兩翼推進,南北帶動”的區域發展思路。
三亞市交通局副局長劉沖曾對媒體表示,東環鐵路將形成東部的綜合性運輸走廊,提高進出三亞的可達性和可靠性,把大量的游客安全、快捷、舒適地帶到三亞,進一步鞏固三亞對南部市縣的經濟輻射作用。
實際上,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先行一步采取了行動,搶先布局高鐵沿線區域。“我們已經圍繞將來的環島鐵路謀劃布局,搶抓發展新機遇。”南海現代漁業公司黨委書記文精毅在東環鐵路首發列車上說,該公司的新建項目都落地在東西環線鐵路沿線的各市縣,就是要借助高鐵快速的運輸時效和廣泛的輻射作用,將加工海產品推出去,同時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全島一個大城市
借力高鐵實現縣域經濟整合
3年前,省委副書記、省長羅保銘在東環鐵路開工建設動員大會上談到了東環鐵路帶動海南區域經濟發展的期望:東環鐵路大幅度縮短我省時空距離,使區域間人流過往更加頻繁,促進人口向城鎮集聚,加快我省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全省作為一個大城市來規劃發展,實現全省一盤棋。”對于我省早在2004年就開始布局的這盤大棋局來說,東環高速鐵路和已經開工建設的西環高速鐵路無疑是兩粒具有重要意義的棋子。
“東環鐵路對于促進海南按照‘全省一個大城市’的思路統籌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夏鋒認為,高鐵對海南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實現全省經濟的統籌發展。他表示,海南目前的城鎮化率為48%、服務業在經濟中占比為47%,從數字上看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和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需要的水平相比還很低,除幾個中心城市外,大部分市縣城鎮人口少、基礎設施差、城市化服務水平低。而東環則會以鐵路沿線和各重要站點為中心,帶來大量的人流,并由此產生大量服務業需求,使得人口和服務業在這些城鎮集聚。特別是東環沿線已有的、并設有列車站點的城鎮,將有可能借力東環大大提升城鎮化和服務業水平,產生更具活力的經濟生態,成為帶領當地區域經濟高速發展的龍頭。
省社科聯副主席、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曹錫仁教授表示,因東環鐵路開通使得人員往來便捷只是直接效益,而深層影響則是促進資源整合,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力。“可以說,東環鐵路不僅是交通工程,更是一個旅游資源整合工程。”
目前各市縣的旅游資源,包括土地、可開發的景區景點、酒店、旅游服務等基本仍處于各自為戰的局面,重復建設、低水平開發成為困擾海南旅游發展的痼疾之一。而東環高鐵將拉近各市縣旅游資源的距離,使之產生集聚效應和擴散效應。一方面,資源價值趨同化,比如縣域與中心城市的土地級差縮小;另一方面,旅游資源規劃開發整體化,縣域旅游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創造更大的價值。
其實,在東環鐵路開通之前,借助公路交通,這種效應已經在部分區域實踐。例如保亭、陵水納入大三亞旅游圈,定安、澄邁融入海口經濟圈,都使得當地縣域經濟有了迅速的發展,這也使得更快捷、更舒適的高鐵更值得其他市縣期待。
打造新中心
市縣積極尋找融入東環的切入點
在采訪中,夏鋒為記者梳理了東環高鐵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首先是東環鐵路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為鐵路沿線帶來更多人流、物流;然后人流、物流集聚在以站點為代表的城鎮,推動城鎮化和服務業發展;由于便捷的交通,城鎮逐步實現中心城市的郊區化,土地級差縮小,土地價值上升,并推動其他旅游資源升值;接著,城鎮定居人口增加,外來投資增加,基礎設施、配套服務水平提升,反過來吸引更多人流和投資,推動旅游資源價值最大化。
夏鋒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在全省統籌開發的前提下,實現土地等旅游資源價值的提升是十分關鍵的一步,這將為后續發展提供資金,帶動縣域經濟整體的發展。此外,這一過程也將平抑中心城市已經較高的資源價格,使各市縣從中心城市的“溢出效應”中受益。
世界其他地區的實踐已經證明,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盡管有非常大的帶動作用,但也需要積極準確的對接。在國際上,既有日本、歐洲非常成功的經驗,也有臺灣高鐵長期虧損的先例。
省政府2006年派出代表團對日本新干線進行考察的報告就指出,高鐵車站應該成為城市中心的綜合交通樞紐,與其他交通實現無縫對接,形成立體交通體系,才能最大發揮出高鐵的綜合效益。
“火車站將成為陵水新的商業中心和旅游窗口。”陵水黎族自治縣副縣長楊運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陵水投資6500萬元建設了火車站廣場,周邊將建成汽車客運站、海航公司候機場、商業街、酒店等配套服務項目,形成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商業中心,從而充分借力東環鐵路發展縣域經濟。
乘坐動車組,三亞到陵水僅需20分鐘左右車程。“新中心的打造意味著‘工作在三亞、定居在陵水’不僅是一種可能,更是一種便捷舒適的現實選擇,也將使陵水經濟實現一個飛躍。”他說。
“對接東環首先是交通的對接。”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貴說,東環在站點選址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各市縣的意見,應該說為縣域經濟發展預留了不小空間。各市縣首先應該完善交通配套,使站點成為當地最便捷的交通樞紐,東環鐵路才能最大發揮效益。(記者 彭青林)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