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是環保、是美好,是可持續……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記者注意到,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一是危機何時結束?二是如何發展綠色經濟?在談到海南的發展時,嘉賓們用得最多的是“綠色復蘇”“綠色崛起”。海南島生態環境好,在國際經濟低迷的背景下,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博鰲論壇透露出“以旅游業為支柱,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的信息時,得到了許多與會者的贊同。目前,“綠島”只是一個夢,要想夢想成真,海南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綠島”夢
如果純粹就自然環境而言,海南島可稱為“綠島”。有人形容,在海南島隨便插根筷子都會長成大樹。這盡管有些夸大,但是,海南島獨特的熱帶生態資源,在中國的確是僅有的。不過,對于真正意義上的“綠島”,卻沒有這么簡單,它包括生態環境、綠色產業、環保設施,當然,還有體制機制,不過,最重要的是人的意識和行為要達到“綠色”的要求。
2009年4月19日上午,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的海南省副省長陳成作客新華網前方直播間。他在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說,建設國際旅游島會讓海南 更加開放。新華網 紀驚鴻 攝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海南的“綠島”夢讓大家印象深刻。在一場討論“金融危機下的國際旅游業”的分會場,海南省副省長陳成在演講時對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信心十足。他說,目前海南的旅游收入占GDP的13%,以后,旅游將成為海南的支柱產業。他說,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海南旅游人數和收入都實現了增長,這足以說明海南旅游的魅力。這場討論是由海南省政府發起的,這也是博鰲亞洲論壇創立以來首次討論旅游問題。
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4月17日至19日在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舉行。2009年4月18日下午,海南省副省長姜斯憲接受新華網高端訪談。他表示,海南國際游客數量明顯下降,但是總的游客數量是上升的。 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海南省副省長姜斯憲在博鰲做客新華網時談到,他對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曾培炎提到的“綠色復蘇”深表贊同。他指出,海南的生態環境這么好,海南省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應當在信息產業方面有所作為,如發展軟件業以及創意產業等綠色產業。
在博鰲亞洲論壇舉行的一場關于海南信息產業發展的主題早餐會上,海南省副省長李國梁說,海南把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支撐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他說,目前海南正在全力推進海南生態軟件園和三亞創意產業園建設。為支持產業發展,海南省政府專門出臺了《海南省鼓勵軟件產業和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政策》,以及設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
海南省省長羅保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海南以建設國際旅游島為載體,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完全可以走出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完全有條件率先實現綠色發展,綠色崛起。
這,就是海南的“綠島”夢。
國際旅游島如何破題
在實現“綠島”夢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發展綠色經濟。在這個時候,海南提出了建設國際旅游島,那么,什么是國際旅游島?建設國際旅游島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2009年4月19日,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右)在海南博鰲會見世界旅游組織副秘書長李普曼。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
在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說,國際旅游島是不是可以這樣定義:它是依據其特定的資源建設的,旅游國際化程度高,對外開放程度高,環境質量高,服務標準高,綜合配套設施齊全,具有獨特文化魅力,對國內外游客有很強吸引力,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的海島。
邵琪偉說,中國有望形成全球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國內旅游度假的需求很旺,但是,旅游設施和服務跟不上。而海南的自然環境很好,經過多年發展有一定基礎,而且一年中有11個月可以休閑度假。因此,他希望通過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對提升整個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應對金融危機,提供示范效應。
邵琪偉還說,根據經驗,在經濟危機中第一個復蘇的就是旅游業,旅游業不僅能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能帶動許多相關產業實現復蘇。
在博鰲亞洲論壇,許多人關心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他們大都認為,建設國際旅游島首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
世界旅游組織副秘書長李普曼說,像海南這么大的島,如果要使旅游業成為經濟的發動機,要回到最早、最基本的原則上,那就是綠色經濟、綠色發展,減少碳排放。
當然,光是保護還不夠,在旅游的體制機制方面還要進行創新。
日本國土交通省觀光廳長官本保芳明說,“去年是值得我們紀念的一年,因為去年日本徹底成為一個旅游國家。”他說,日本2008年制定了一系列的“旅游立國”政策。
李普曼說,海南要建建設“綠色島”意味著要制定20年到30年的產業規劃,才能夠把自己包裝成為“綠色島”“生態島”。否則,光說沒用。
早在10年前,海南省就提出了“生態立省”的理念,在保護的前提下謀發展是人們的共識。
陳成在討論中告訴與會的嘉賓,《海南國際旅游島規劃綱要》已經編制完成,目前海南正在加緊編制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規劃。
陳成在博鰲做客新華網時說,海南將來要實現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目標,需要在旅游管理、投資、運營和服務等方面進行體制機制創新。
據陳成介紹,海南目前正在進行旅游要素的國際化改造。包括全面引進國際著名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全面開展對全省旅游環境、重要景區景點基礎設施、道路交通標識等的國際化改造。
在“金融危機下的國際旅游業”分會場,當有人提到海南如何解決國際旅游人才不足的問題時,主管教育的海南省副省長姜斯憲回答說,海南確實缺乏人才,不僅是在旅游方面。他說,海南在人才上將采取一個更加開放的策略,吸收國內外的專才來從事海南旅游的高端管理。另外海南也加緊對本地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產業發展的要求。
在分會場討論時,陳成在回答海南能否開放博彩業的提問時說,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要按國際慣例去辦事,要更加開放,但是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不能搞“黃、賭、毒。”他說,“海南的國際旅游島要綠色、要健康。”
對于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許多網友也積極建言獻策。在天涯社區,有網友提出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不能光是“國際化”,還應該大力挖掘海南本土文化,因為他相信“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國際的”,這跟“國際島”并不矛盾。
如何避免“智慧樹”光開花不結果
當全球經濟陷入低谷時,互聯網產業卻一枝獨秀,保持增長,讓人感嘆。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除了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海南還有強烈的愿望發展信息產業。1997年,海南就提出了建設信息產業的“智能島”。然而,10多年過去了,“智能島”建設并不理想。現在,建設“智能島”的希望重燃,是一時的心熱,還是“水到渠成”?
目前,海南南北各有一個高科技產業園,瓊北有海南生態軟件園,瓊南有三亞創意產業園。但是,園區對企業、投資和人才的吸引力究竟如何?如何避免海南發展信息產業這棵“智慧樹”光開花不結果?
在博鰲亞洲論壇,一場關于海南如何發展信息產業的話題討論激烈。海南自然環境優美,沒有冬天,有潔白的沙灘,燦爛的陽光,還有一年四季的綠色。按理說,信息產業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光纖早就已經把這個海島與世界連在一起。那么,海南還缺少什么呢?按照網易CEO丁磊的話說,三亞的創意新城,除了環境、空氣比較好,還有什么優勢比北京的中關村,深圳的創業園?
德勤公司中國全國客戶及市場主管合伙人顏漏有說,海南發展IT產業一是人才,二是人才,三還是人才。正像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說的那樣,沒有核心人才和創新,信息產業幾乎無從談起。
吸引人才靠什么,除了陽光、海灘,最重要的是軟環境,比如一流的教育、醫療、保健條件等等。就這一問題,在博鰲亞洲論壇,IT精英們紛紛向海南省建言獻計。
海輝軟件國際集團董事長孫振耀說,IT產業從業者一般是20歲到40歲,他們對孩子的教育需求強烈,希望海南提供好的教育環境,這樣,他們才安心在這里工作和生活。
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說:“我在三亞買了3套房,因此我經常來海南,也有時間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海南應該引進好的大學和機構。”
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執行主席盧俊卿說:“我建議在海南設立IT首腦俱樂部,每年吸引全球的IT精英來這里聚會、溝通。”
TCL董事長李東生建議說:“海南應發展多媒體娛樂業,因為游客在這里除了物質消費還應有精神消費,海南在這方面應該大做文章。”
其實,海南發展信息產業,不僅信心十足,而且早有動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聯合中國電子商會、迪信通集團正在打造海南生態軟件園。中興通訊最早決定進駐三亞創意產業園,并計劃在園區建設3000人的研究所。
不過,建設“智能島”也好,建設中國“硅谷”、中國的“班加羅爾”也罷,海南在許多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聶玉春在博鰲亞洲論壇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說,海南發展IT產業的主要問題是產業支撐不足。海南是小省,產業規模小,工業化程度低,外包業務不足。這也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