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鮮價格虛高屢屢引發投訴,三亞實施海鮮平均價差率管理
新辦法管得住“天價”海鮮嗎?
■本報記者 王成誠
一頓海鮮近3萬元,游客傻眼了,央視曝光后全國人民跟著傻眼,三亞天價海鮮等詞匯出現在各大媒體。
海鮮價格虛高不得不引起關注,針對這一現象,三亞市政府出臺《三亞市海鮮排檔餐飲海鮮品平均差價率管理規定》,對海鮮排檔的海鮮實施價格管理,差價率管理能否管得住“天價”海鮮?對此,專家表示,“規定”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但是要杜絕違規經營現象則不是一紙規定所能決定的。
價格虛高
海鮮排檔屢成曝光熱點
三亞的海鮮排檔屢次成為曝光熱點,就說這次央視曝光的天價海鮮,一頓海鮮吃出近3萬元可謂雷倒了全國人民。
雖然后來經協調,游客支付了1萬元飯錢,但是游客還是憋屈離去,而后這頓飯便“震驚”全國。三亞市工商、旅游等6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事件進行調查。13日下午,三亞市工商局前往聽潮人家海鮮店下達吊銷執照的行政告知書。
類似的事件還有,去年2月10日,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江澤林在三亞市第一市場檢查工作時,巧遇浙江游客夏先生一家。小夏夫婦當場投訴了他們2月6日吃海鮮挨宰的情況,三道菜店家就要收580元,其中一條紅迪鯛每斤160元,而其他海鮮店則才賣60元,海鮮價格一個店一個價,價格出入就像坐過山車,這種現象讓他們一家倍感氣憤。去年春節期間,不少媒體也對三亞的海鮮排檔進行曝光,海鮮價格便是反映的熱點之一。
“標出虛高的海鮮價格成了不少海鮮店牟利的手段。”業內人士表示,明明市場上僅售60元一斤的石斑魚到了海鮮店則標上了近300元的高價,在設施簡陋的大排檔里出現這樣的價格合理嗎?因此,這成為誘發投訴和糾紛的一大源頭。
記者調查
價格虛高萬元海鮮不奇怪
三亞海鮮排檔的價格究竟有多高?記者今天進行了調查。
首先看三亞灣機場路一帶的海鮮店,重慶游客遭遇“天價海鮮”的聽潮人家就在這一帶。記者隨機挑選了3家海鮮店進行調查。在聽潮人家,一斤石斑魚售價為268元、海白螺56元、紅口螺128元、刺鮑328元、紅迪鯛268元、和樂蟹198元;在聽潮人家旁邊的南海灣漁港的標價也差不多,每斤大象鼻蚌298元、石斑魚288元、紅包公238元、扇貝98元。
如果一桌5個游客點餐,點一條3斤重的石斑魚、紅包公1條(重三斤)、2斤紅口螺、2斤扇貝,那么光海鮮的價格就在1800多元,如果算入其他酒水和菜肴,則一頓飯可達2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
而這些海鮮的批發價格是多少呢?按去年12月份三亞物價局發布的監控數據,石斑魚每斤56元、紅包公每斤29元、紅口螺每斤18元,由于扇貝的價格沒有顯示,但春園路一般海鮮加工店的價格為每斤16元。相同的品類,實際價格卻相差如此之大,僅紅包公的標價就和批發價格相差近10倍,顯然已難免標價虛高之嫌。
一斤海鮮動輒數百元,如果像重慶游客那樣20多人就餐,吃出萬元海鮮并不奇怪,而同量同類的海鮮在其他地方最多也就3到4千元,再高不會超過5000元,面對這樣的差價,游客自然會憋一肚子氣。
對此,物價主管部門的答復是,海鮮價格屬于市場調節價格,由店方根據供求情況自行調節,物價部門并不能指定單個海鮮品種的最高限價,只能要求海鮮店對所銷售海鮮明碼標價。
價格管控
“天價”海鮮能否絕跡
如何保證游客到三亞吃上公道實惠的海鮮?杜絕天價海鮮的出現?經省政府同意,三亞出臺《三亞市海鮮排檔餐飲海鮮品平均差價率管理規定》。
《規定》首次提出“平均差價率”概念,消費者最終消費海鮮的價格以此計算。由此,海鮮排檔餐飲海鮮品價格實行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指導下的經營者自主定價。
根據《規定》,經營者按其各海鮮品購進價格,在價格主管部門公布的社會平均批發價上浮幅度以及平均差價率合理幅度內自主制定餐飲海鮮品的具體銷售價格。即:同一種海鮮品的市場平均銷售價格與平均進貨價格的比例計算的差價率。其計算公式為:平均差價率=(平均銷售價格-平均進貨價格)÷平均進貨價格×100%。某餐飲海鮮品銷售價格=某海鮮品購進價格×(1+平均差價率合理幅度)。
對《規定》的出臺,業內普遍表示歡迎。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長楊哲昆表示,三亞出臺這項措施進一步規范了海鮮排檔的海鮮價格管理,使海鮮消費價格進一步合理化,不讓海鮮排檔有虛標高價的空間,一定程度上能杜絕天價海鮮的出現,將來游客到三亞吃海鮮心里就有底了,執法部門也有了標尺,可以減少違規現象。
但是,海鮮排檔違規宰客等問題作為一種長時間存在的社會現象,不是由一紙規定就能解決的,必須進一步細化規則,另外還需要監管部門的強有力的實施。
價格管控能否管住天價海鮮?我們拭目以待。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