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周刊
因詩揚名買愁村
文/海南日報記者 王 勇 通訊員 符嘉善 圖/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北往長思聞喜縣,南來怕入買愁村。區(qū)區(qū)萬里天涯路,野草荒煙正斷魂。”這是南宋名臣胡銓流放吉陽軍途中,經(jīng)過臨高買愁村時觸景生情而作的詩。
因著這首詩,古代文人盡知海南臨高有個買愁村,并將它與山西的聞喜縣相提并論,認為“聞喜縣”和“買愁村”是絕妙天成的地名對,后世湯顯祖來買愁村時也賦詩言志,這個普通的小村莊一時間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
據(jù)《臨高縣志》記載,買愁村就是現(xiàn)在的臨高縣皇桐鎮(zhèn)美巢村,位于海口府城通往臨高、儋州、三亞的古驛道旁,1925年海口至臨高的公路建成后,這條古驛道被廢棄,但現(xiàn)在依然可見古驛道的遺跡。
胡銓與買愁村
聽村中老人講述買愁村古驛道上的人和事,體味南宋名臣胡銓流放途中的蒼涼意境,不勝感慨。買愁村的故事與古驛道分不開,古驛道不經(jīng)過買愁村,胡銓就很難看到、聽到買愁二字,雖然是經(jīng)過一樣的凄涼和清冷的村莊,卻未必有流傳后世的佳作。
時光倒流至公元1148年,此時是宋紹興十八年,一名流放官員從廣東新興縣渡海而來,要往三亞去,可越往南走越荒涼。雖然驛道通達,但人煙稀少,想著國事、家事,看著眼前情景,愁上心頭,于是口占七絕一首。
這位流放官員便是胡銓(1102—1180年),字邦衡,號澹庵,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建炎二年(1128年)中進士,后任樞密院編修官。宋紹興八年(1138年),秦檜主和,金使南下稱詔諭江南,他上疏請斬秦檜,因而被貶謫新州。之后,他因憤懣填“好事近”詞一首,因末句“欲賀巾車歸去,有豺狼當?shù)?rdquo;被新州太守張棣告發(fā),秦檜為此大怒,1148年他被謫居海南,流放至吉陽軍(今三亞市)。8年后,秦檜死,胡銓才得以遷回衡州,孝宗就位,被召任兵部侍郎。宋淳熙七年(1180年)胡銓逝世,享年78歲,遺著有《胡澹庵文集》。
在《胡澹庵文集》中,就收有口占買愁村詩一首,詩標題為《貶朱崖行臨高道中買愁村古未有對馬上口占》,詩中寫道:北往長思聞喜縣,南來怕入買愁村。區(qū)區(qū)萬里天涯路,野草荒煙正斷魂。
買愁村是胡銓與臨高接觸的第一站,離開買愁村后胡銓還先后來到今臨城、新盈等地游覽,并與當時的縣令謝渥交往,為全縣士子講學,臨高士子戴定實就是在胡銓的教導下,勤奮攻讀,而成為臨高第一位舉人。
雖是短暫的停留,但胡銓為推動臨高文化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臨高人至今仍感念胡銓,曾修建“澹庵祠”、“澹庵書院”、“澹庵井”來紀念他,其中“澹庵井”及石碑仍存。
臨高人十分敬重胡銓,但長期以來因胡銓之詩定名的買愁村一直爭議不斷。有人認為買愁村一直叫“美巢村”,因發(fā)音相近,胡銓誤把美巢村聽成買愁村,因此“聞喜縣”和“買愁村”這個絕妙天成的地名對,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也有人認為買愁村是出名后才改名為美巢村的,因為從字面上看買愁村給外界一種不好的感覺,為了吉祥村民把買愁村改為美巢村,寓意此地是美麗而肥沃的巢穴。這兩種說法均有一定的道理。
臨高第一位舉人戴定實與買愁村
走進現(xiàn)在的美巢村,村容整潔,村中古木參天,一條村道把小小的村莊一分為二,村左邊為吳姓,右邊為馮姓,兩姓共有人口120人。
在村正中央的空地上有一墓,為臨高第一位舉人戴定實之墓,碑文顯示此墓在清朝同治年間進行過重修。
因墓地在村中,村民們對戴定實的故事較為熟悉。村民鐘馮善正介紹,戴定實是臨高第一位舉人,是今新盈鎮(zhèn)頭東村人,1148年抗金名臣胡銓被貶來海南,戴定實得到胡銓教示,于紹興年間考中舉人。
戴定實考中舉人后,授簽幕職,名列吏部仕籍,他認為自己能置身于士林,全賴胡銓施教,晚年回鄉(xiāng)后,囑咐自己的兒子戴雄飛將胡銓在臨高的事跡刻碑留念。
戴定實為今臨高新盈鎮(zhèn)人,死后為何葬在皇桐鎮(zhèn)美巢村?兩地相距數(shù)十公里,對此美巢村村民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戴定實為紀念恩師,將自己葬在恩師詩作中提到過的買愁村;另一種是買愁村位于古驛道旁,戴定實當時從外地歸來,因天氣炎熱中暑死在買愁村附近的驛道上,而當時瘟疫流行,為了不傳染別人,選擇了就地安葬在買愁村。
民間相傳,戴定實剛直不阿,為人厚道,有情有義,也深受當?shù)匕傩障矏邸4迕駛兘榻B,現(xiàn)在每到春節(jié)、清明,戴姓后人都會到美巢村戴公墓前來掃墓,這個宋代古墓到現(xiàn)在還保存完好,并成為臨高縣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
湯顯祖與買愁村
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的湯顯祖也與買愁村有很深的緣分,他曾專門為買愁村賦詩一首,并托村名言心情開導自己、勸慰讀者“莫愁”。
其時,湯顯祖被貶在瓊州海峽對岸的徐聞當?shù)涫罚陂e暇之時抽空來海南,不知是因前輩的詩作,還是買愁村是古驛道必經(jīng)之路,他也在此留下詩作,詩名為《徐聞送越客臨高,寄家雷水二絕》,全詩如下:珠崖如囷氣朝昏,沓磊歌殘一斷魂。但載綠珠吹笛去,買愁村是莫愁村。
后人在評價這兩首關于買愁村的詩時,認為在字面上劇作家湯顯祖的詩要比政治家胡銓的詩更豁達,更浪漫;但也有人從胡銓的詩中看到輕松地一面,如對胡銓買愁村七絕后人有此評價:“胡銓貶朱崖,行臨高道中,知有‘買愁村’,古未有對,因以‘聞喜縣’對之,喜為偶對,詩人幼學所養(yǎng)積習也。仆仆風塵中猶不禁技癢,愁亦為之解,想見其掀髯一笑之態(tài)”。
無法想見湯顯祖這位劇作家當時與買愁村村民是如何交流的,但直到如今村民們?nèi)钥诳谙鄠鳒@祖的故事傳說,在一個連讀書人都不多的村落里,聽到這樣詳實的故事確實讓人稱奇。
村民鐘馮善正告訴記者,美巢村雖然人口少,但村中的傳統(tǒng)一直保持很好,老人們會把自己知道的故事、習俗完整地傳給下一輩,現(xiàn)在村里無論老人小孩都知道胡銓、戴定實和湯顯祖的故事。而鐘馮善正自己四個字的名字也是沿襲習俗,其父姓馮,繼父姓鐘,為了紀念生父取名鐘馮善正。
與村民的交談中,記者了解到美巢村再也不是胡銓當年筆下“怕入”的“買愁村”了,而是變成一個以種植橡膠為主的富裕村莊,這里土地充足而肥沃,民風淳樸。
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推進,來臨高、來美巢村的外地游客越來越多,美巢村村民也在探索一條新的致富之路,他們還原臨高古驛道,保護古老的稼瑞橋,搜集古驛道故事,希望有一天也能吃上“旅游飯”。
經(jīng)村民指引,在美巢村村外一條小河旁,記者找到當年驛站的遺址,一大片瓦礫被茂盛的植被覆蓋,村民鐘馮愛娟說,自己的爺爺曾在此驛站旁賣茶為生。
美巢村再次與古驛道緊密聯(lián)系起來,村民希望在古驛道上再一次出發(fā)。
有歷史人文故事的古村落歡迎提供相關線索
連線:13976987111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