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人過年,文昌雞和“糖恭”是必不可少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昌雞每天都可以吃,但來自家鄉(xiāng)手工制作的“糖恭”,一般要等到過年時才可以吃。現(xiàn)在,一些文昌人一說起過年,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糖恭”。
竹篾花燈
鄉(xiāng)情濃 鳳會“糖恭”飄香海內(nèi)外
“糖恭”通稱糯米花,是海南方言的說法,源于逢年過節(jié)百姓制作的年糕。文昌的年糕除了“糖恭”,還有“三角酥”、“鐵考”(京果)等,都是過年必備的年貨。年糕,即意為一年比一年高。迎新春,吃年糕,表示新的一年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文昌人還有一個獨特的習慣,那就是給親戚朋友拜年時,一定得帶上自己家做的“糖恭”贈送給親朋們,如親友來家里拜年,都拿出“糖恭”招待,臨走時一定得給親友捎上自己制作的年糕,祝愿親友在新的一年里日子過得比糖還甜蜜。如果有親人在外鄉(xiāng)沒有回家過年,家人也會托人帶去或郵寄家鄉(xiāng)的年糕。
一些生活在異鄉(xiāng)的文昌人,回老家過完年后,還會帶上家鄉(xiāng)特產(chǎn)“糖恭”到居住地,贈送給親友;一些華僑回到家鄉(xiāng)時,也習慣隨身帶“糖恭”到海外。許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文昌“糖恭”已經(jīng)飄香海內(nèi)外,也成了海內(nèi)外上百萬文昌人特殊的情感寄托。
“過去,大家的生活都不富裕。只有過年時才會制作‘糖恭’,所以小時候非常期待過年,這樣可以吃到好吃的‘糖恭’。”在深圳工作的梁先生說,現(xiàn)在一想起“糖恭”,就會回憶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也就不由自主地思念家鄉(xiāng)的父母親。他的家鄉(xiāng)在文昌會文,每年回家過年,臨走時母親都會塞給他許多“糖恭”,回到深圳后細細品味,鄉(xiāng)情甚濃。
產(chǎn)自文昌市會文鎮(zhèn)鳳會村委會的“糖恭”遠近聞名,是海南著名傳統(tǒng)美食和風味小吃,風味獨特,綿甜而酥脆,配以奶茶或清茶,越吃越香。今年歡樂節(jié)在福山展出時,中外嘉賓和游客品嘗后都贊不絕口。
由于鳳會的“糖恭”非常搶手,當?shù)卮迕癯酥谱髁艚o自家用外,還將多出來的拿到集市銷售,每年都供不應(yīng)求。2004年,鳳會村民符策軒三兄弟看到其中的商機,投資興辦了一家專門制作“糖恭”的小工廠,用高檔罐包裝,同時注冊了“鳳會糯米花”商標。現(xiàn)在,“鳳會糯米花”的牌子越打越響,每年都有很多單位和個人從各地到那里拿貨,或是當年貨,或是送禮。
添氛圍 村民捐資舉辦體育比賽
據(jù)鳳會村民石良仲介紹,會文鳳會一帶過年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初一一大早,全村男女老少起床洗漱完畢后,都要穿上新衣新鞋,習慣性地到公廟排隊拜祖。人們手里都拿著鞭炮,有的還拿著水果和香燭,見面的人都道吉利的祝福語。有的大一點的公廟,當天就有五六百人在排隊,大家都很有秩序,一個個地輪流進入公廟拜祖,拜完后就燃放鞭炮。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村瑞氣,喜氣洋洋。
每年集體拜祖后,有些村莊都會組織舉辦各種體育比賽。排球,是文昌人最愛的體育項目。“每當年景好的時候,村委會就會發(fā)動大家捐資舉辦排球賽,一些家景好或是當年收成好的人,都會慷慨解囊。”會文鎮(zhèn)的林先生說,球場外都圍滿了人,除了村里人,還有從其他村趕來觀看的人,觀眾紛紛為運動員加油助威。體育比賽增添了過年氛圍,豐富了村民的娛樂生活,越來越受到群眾的喜愛。
“白米飯配著白砂糖,嘴里嚼著甜味,寓意來年甜甜蜜蜜。”文昌翁田鎮(zhèn)的韓先生說,他們那一帶,大年初一,一家老小圍坐在桌前,吃新年第一頓飯——白糖配飯。吃飯之前,還有“拜公”(海南方言,即祭祖)的習俗。家里人把專門準備的咸魚、“椰點心”等擺上八仙桌,一家人祭祖之后,才開始一天的新年活動。
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帶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在文昌,如果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則自備鞭炮,進門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一對新人給長輩叩首、禮拜是最隆重的拜年,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別是長輩)都得在家,接受拜賀。岳父岳母得準備豐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兒女婿走時,還得給用紅紙包的糖果、年糕等做“迎路”(海南方言,即禮品)。
鳳會村委會一隊村民符思說,文昌一些地方還有“嚇梁家”(海南方言,即驚嚇女婿)的習俗。女婿第一次拜年時,岳父岳母就會準備一盤菜,里面大多數(shù)都是“刺粉”(干粉絲),故意沒有剪斷,長長的,有的有好幾米。女婿上酒席后,第一筷要夾“刺粉”,而且不能夾斷,由此驚嚇一下女婿,來一個下馬威,同時也考驗女婿的反應(yīng)能力。這時,女婿就要一邊夾著“刺粉”往嘴里送,一邊說“真好”,通過長長的“刺粉”來寓意長輩長壽。
好年景 村里“送燈”時“打鐘盤”
“送燈”是文昌春節(jié)期間一項農(nóng)村傳統(tǒng)項目,深深寄托著人們在新年伊始祈福于未來的一年中家族吉星高照、添丁發(fā)財、平安順利、心想事成的美好心愿。
文昌的“竹篾花燈”在海南非常出名。“花燈”內(nèi)部用竹片編織,外面用彩紙手工剪裁而成。燈身上印有大大小小的“福”、“壽”、“喜喜(雙喜字)”字和“吉星高照”、“丁財貴壽”、“招財進寶”、“連生貴子”、“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吉利的詞語和詩句,還配上思古幽情的人物風景畫。“送燈”時,花燈的下部吊著一個長圓形燈籠,在籠底點上一支小蠟燭,燭光一照,極富美感。村民們撐著一盞盞花燈,有寓意年年有余的“鯉魚燈”、花開富貴的“小花籃燈”、財丁興旺的“大喜燈”,還有形如酒杯的酒盅燈、形似花瓶的瓶燈等。
文昌各地舉行“送燈”活動都沒有統(tǒng)一的時間,規(guī)模也不一樣。文昌市會文鎮(zhèn)、重興鎮(zhèn)、文城鎮(zhèn)一帶的規(guī)模比較大,一般都在正月初五到十五期間舉行。文昌市會文鎮(zhèn)鳳會村委會書記、主任石良仲介紹,他們那一帶都是從正月初七到十五,以公廟為單位,一個個地方輪流舉行。每個公廟的范圍大小不一,有些是幾個自然村一個公廟,有些是一個村一個公廟,因此宗族人口也不一,有些大一點的,有一百多戶,五六百人,游行的時間也比較長,有時游完燈,再進行文藝表演,等到結(jié)束時,天已經(jīng)亮了。“送燈”儀式有幾個程序,一般有選“燈頭”、制作或購買花燈、“燈頭”出門前祭祖、出燈、游燈、文藝表演、集體祭祀、掛(燒)燈等環(huán)節(jié)。
石良仲說,這幾年年景好,每年“送燈”時,村里還會從各市縣請來專業(yè)的“打鐘盤”(海南方言)文藝隊進行文藝表演,最有特色的是“八音”。據(jù)了解,“八音”是海南漢族民間樂器,由弦、琴、嗩吶、管、簫、鼓、鑼、鈸等8件樂器組成,有的演奏歡快、短小的曲目,有的演奏聲勢浩大、熱烈的樂曲。石良仲說,“送燈”時,長長的花燈長龍和熱鬧的“八音”,場面非常壯觀,年味更加濃厚。
據(jù)了解,每年“做年”前,大家都會將花燈準備好。到了“送燈”當天,日落星出前開始點燈。先送到祖靈位上,祈求祖宗 掌著一盞盞花燈顯靈保佑家人一年平安、生活幸福;再送到天地、灶神牌位上,以求神仙賜福家人;又送到倉庫、豬圈、井臺等處,以求五谷滿倉、打水平安、糧食常吃常有。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wù)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