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環高鐵開通近一個月以來,共輸送旅客達27萬人次。近期隨著春運大幕的拉開,這個數字也在不斷刷新。一直為省內客運服務的汽車運輸公司,在這個月顯得有些“郁悶”。據初步統計,近一個月來,乘坐汽車出行的旅客人數減少了60%。對此,海汽集團等省內道路客運公司通過調整運價、提高服務水平等方式試圖拉回一些客源。他們的這種做法真的會留住旅客嗎?旅客“改道”現象是一時嘗鮮,還是會就此改變省內客運的局面呢?近日,記者就此問題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調查。
高鐵開通 汽車旅客銳減60%
我省客運格局就此改變?汽車客運將轉變經營策略,力求實現與東環高鐵互利共贏
記者近日分別針對乘坐東環高鐵和汽車出行的100位旅客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為旅客身份、出行目的、年齡階段、工資收入等。發現在30歲以下的旅客多數選擇乘坐高鐵出行,而40歲以上的旅客多數會選擇已經習慣的汽車出行。
數字:
客運汽車受中年市民喜愛
調查中發現,乘坐高鐵前往三亞是人們主要的出行方向,只有少部分旅客在瓊海、萬寧等中途站點下車。其中本地居民人數占70%,外省居民來海南工作者占45%;因工作目的出行的旅客所占比例為63%,乘坐東環高鐵旅游出行的比例為35%,與之所占比例相同的還有首次乘坐高鐵體驗出行的旅客。調查中發現,乘坐高鐵出行的旅客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54%,月收入在2000元—3000元之間的比例為26%;乘坐高鐵的年輕旅客居多,在20歲至30歲之間的旅客所占比例為63%,30歲至40歲的旅客比例為17%,40歲以上的旅客所占比例就會更少。
通過對汽車站候車旅客調查發現,乘坐海汽客運次數平均每月乘車兩次以上的旅客以本地居民為主,所占比例高達88%,且出行的主要目的為探親。他們的月收入也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所到目的地多數為文昌、瓊海、萬寧等這些中短途旅客。乘坐汽車出行的旅客年齡在35以上的人數較多,其中不乏有一些60歲的老年人群。
現狀:
價格成為選擇汽車出行原因
在位于鳳翔路的海口東站的售票大廳內,站方開設了3個售票窗口出售高鐵車票,記者到達車站的時間為上午10點,隨同一位站在隊伍最后面的符女士一起排隊。大約40分鐘后,符女士成功買到了下午14點30分海口至三亞的車票。“感覺時間稍微有些長,在半小時內可以接受。”她隨后對記者說。在100位受訪者中,除了因體驗而乘坐高鐵的人群外,多數人群選擇乘坐高鐵的原因為時間短、車內環境舒適,乘坐高鐵的次數在3次以上。
在針對汽車旅客的調查中,發現有不少中短途旅客是乘坐高鐵來海口,就想體驗一下。然后選擇乘坐汽車回家。經過統計發現,月收入在1000元至2000元的群體中,被問到不坐東環高鐵的原因時,他們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因價格貴的因素。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受訪者中,年齡集中在30歲—45歲之間,他們填寫不坐高鐵的原因則主要是高鐵車站離市區較遠,回家不方便。雖然受訪乘客中有73%選擇“價格貴”或“高鐵車站離市區較遠,回家不方便”為不坐高鐵的理由,但仍有27%的人選擇了“其它”,原因為高鐵排隊買票時間長等。
此外,記者發現,“出行不趕時間”、“目的地離海口不遠”也成為乘客放棄高鐵而去坐汽車客運的重要原因。林先生當場給記者算起了經濟賬:“坐客車回文昌或去瓊海,不過一二十元,但坐高鐵則要多付出兩倍的價格還不止。”另外一些前往屯昌、瓊中等中線和西線的市縣的乘客,則表示因為目前中線和西線的高鐵沒有開通而選擇乘坐汽車。“我覺得還是汽車覆蓋的市縣更全面,而且價格也更便宜。”家在屯昌的李女士如是說。
應對:
建議調整站點延伸線路
面對東環高鐵帶來的壓力,省交通運輸廳運輸管理處負責人認為,汽車客運企業應發揮點多、線長、面廣的優勢,通過服務、線路、運力、票價等多項調整,轉變經營策略,為旅客提供“門到門”運輸服務,滿足旅客個性化需求,實現與東環高鐵互利共贏,實現全省“大交通”。
不久前,省交通運輸廳道路運輸處的相關人士也組成專門的調查組,分別針對東線各個車站進行調研,并就客運站的站點設置、線路設置、運力安排、車型、票價、服務等方面提出調整建議。建議汽車客運企業負責人在應對壓力的同時,也要調整觀念,認清高鐵給道路客運帶來的新機遇。通過加快東環鐵路配套客運場站和農村客運站點建設,將現有的中長途客運班車延伸到廣大農村鄉鎮、農林場、工業園區、旅游景點、廠礦企業、大專院校等東環鐵路不能服務到的區域,進一步優化公路客運場站布局。
近期海汽集團調整了省內班線車的運價,同時也調整了部分東線班車的發班站點。在站內開設海口至三亞的專門售票窗口、為旅客提供“門到門”的服務等,這些都成為海汽集團應對東環高鐵帶來的壓力所做出的調整。“除調整票價,讓利于民外,我們還將優化服務,為百姓乘車提供便利。”海汽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牛干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記者 秦銘 見習記者 雷思琦)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