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崖城鎮老街上的老房子。 本報記者 王凱 攝
本報三亞1月23日電 (記者郭景水)記者今天從三亞市歷史文化名鎮管委會獲悉,在省住建廳的組織下,《三亞崖城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暨重點片區城市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規劃》對三亞市崖城歷史文化名鎮,細分為山、河、港、城、村等結構實施保護。
在山體保護方面,《規劃》提出著力保護好以南山為重點、北部五指山余脈為主體的古城周邊山體環境。要求強化山體的自然景觀特征,盡量保護原始狀態的自然區域;嚴格保護南山與古城、以及南山與五指山余脈之雙峰嶺、筆架嶺、馬鞍山等山體之間的互視視線走廊;在山體邊緣以外,劃定300米至500米范圍的建設控制地區,禁止進行城市開發建設;控制位于山脈中的自然村落的建設用地蔓延;嚴禁開山采石,對于已經被毀的山體山脈,通過生態修復,恢復其原有的山形山勢和林木景觀。
在保護寧遠河為主體的河道系統方面,《規劃》明確:通過鎮域內的整體生態環境改善、控制對地下水資源攫取來保證水系統的完整;對雨水匯流入河道的山溝兩側、河道兩側100米到200米范圍內劃定生態保護區,禁止在該區內進行有損環境生態的各種活動;治理水污染,完善污水處理系統,改善水質環境,營造崖城獨特的生態水體氛圍;對崖城鐵路橋下游范圍內寧遠河兩岸的重要節點進行城市設計,構筑濱水整體景觀體系。
針對大疍港港區,《規劃》明確:周邊海岸線100米內建設海岸防護林帶,防止海水侵蝕;通過寧遠河水量調控,減少港區泥沙淤積現象;深入開展大疍港遺址區考古發掘,對發現遺址建立保護區;加強對大云寺遺址區考古發掘。
對于崖州古城,《規劃》認為:要嚴格保護古城輪廓的可讀性,通過城市設計,適度恢復城墻及護城河水體綠化,使古城范圍清晰可辨;合理調整古城內功能,確定古城作為鎮域內旅游文化中心的地位;強調古城與周邊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保護古城與周邊山體(尤其是南山、北部山嶺)之間的互視廊道。
水南村、保平村、保港村、北部黎族村落等古村落,是崖城歷史文化名鎮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提出:應重點強調傳統風貌與周邊自然山水環境的結合,將與歷史村落聯系密切的自然山水劃入建設控制地帶內,控制新建建筑,保護自然山水背景與視線通廊;整治歷史村落的整體風貌,挖掘本地區民居建筑特色,進行新傳統民居建設示范工程,引導村民對自有住宅進行有機更新;在維持傳統風貌的前提下,增加和完善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緩解歷史村落“空心化”的趨勢;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在不破壞歷史建筑或傳統民居的前提下,發展海南旅游業,為歷史村落的保護籌集資金;繼承和發揚歷史村落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傳統工藝、文化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