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著“度假村”經營農家樂
村民口袋越來越鼓
藍天白云下,到處是花草樹木,一湖綠水從中穿過,如果你有雅興,還可以在湖邊垂釣,運氣好時釣上幾尾野生魚兒,或蒸或煮,其樂無窮!這如詩如畫一般的生活環境,就在海口市瓊山區三門坡鎮龍鱗村。“我們都住在‘度假村’里!”村民們樂呵呵地告訴記者,自從政府幫扶建設新農村以來,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優美的環境也吸引了很多城里人來村里休閑度假,村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政府修路建房
龍鱗村變“度假村”
昨日,記者在龍鱗村內采訪,所見之處,處處充滿詩情畫意。幽幽湖水,順著綠色長廊輕輕舞動,坐在湖邊鼓樓亭中的村民,品茶聊天。從亭中向湖面看,6個釣魚臺遙相輝映。充滿木香的柵欄,將一座座農舍包裹,掩映在椰樹、鳳凰樹中。當地村民稱,他們不愁吃穿、家中有房,天天在過“度假村”生活。
“多虧了政府幫助我們創建文明生態村、發展農家樂,我們才能有現在這么優美的生活環境!”昨日,龍鱗村村干部梁其壯告訴記者,這幾年,瓊山區委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幫助村里修了水泥路,裝了路燈,還把一些破損的老房子也進行了修繕,全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還在村里修建了文化墻,建起了文化室、球場、文化廣場、休閑點等,使得原本破舊的村莊搖身一變成了“度假村”!
農家樂紅火
村民每年底有分紅
“政府幫助我們發展農村經濟,積極引導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現在每年年底,村民們都能從農家樂的收入中得到分紅。”梁其壯自豪地對記者說,龍鱗村的村民,每家每戶,目前年平均收入超過4萬元,現在生活比以前好很多。全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已經達到12000元。
“村民們收入的增加,得益于發展農家樂帶來的可觀收益。”梁其壯說,今年村里的農家樂收益不錯,村民們根據當年投資份額,高比例分紅,多的可得1萬元,少的也有幾千元。
經濟收入短短幾年成倍增長
時光倒退5年,地理位置偏僻的龍鱗村:雨天在村里走一圈,皮鞋變成泥鞋;村中的房屋清一色用泥磚砌成,有的已經破舊不堪成危房。
2007年開始,這個偏僻的村莊隨著文明生態村的建設,踏上了美麗之旅。從2007年至2010年4年時間,每一天都有大變化,“2007年開始做規劃、修路挖排水溝;2008年修好村道和環湖路,種植景觀樹;2009年開始修葺裝飾房屋,安裝路燈;2010年完善硬件,做好細節。越來越美了。”當地的村干部和村民向記者介紹道。
與美麗同步的,是經濟收入的增長。據介紹,龍鱗村全村49戶200多人。2006年全村年平均收入不足2萬,到2010年達4萬多元,短短幾年時間成倍增長。
農業經濟旅游經濟良性循環
據瓊山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龍鱗村村民收入,主要來自3部分。農業經濟方面以橡膠收入為主;旅游經濟以村民投資農家樂分紅,經營農家客棧兩個方面為主。通過全村農家樂分紅和村民自行經營客棧獲利,村民獲得更多資金投入農業生產,使得橡膠種植規模以及種植質量得以提高,加之價格上漲因素,該村村民橡膠收入增長很快。
農業經濟和旅游經濟的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讓村民們嘗到了甜頭。“生活水平提高了,住的環境也更好了!”記者走進一位名叫陳亞榮的大姐家,她高興地對記者說:“村里面發展了,我們的日子也好過。”陳大姐家中2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家中主宅裝飾一新,家電齊全,臥室放著兩張精致的實木床。家中附宅2間作為客棧,硬件達到賓館水平。
“生活好過了村民都高興!”該村村干部告訴記者,像陳大姐家這樣的農戶,村中不乏其例。作為村干部,他最明白,應該感謝政府對農村文明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支持。(記者 蘇鐘 劉江浩 文/圖)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