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從春節習俗變遷看“年文化”張力
從春節習俗變遷看“年文化”張力
來源:     作者:陳曼莉    2011-02-1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已經過去的春節,包含著一系列民俗,盡管千年流變,許多民俗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改變,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始終不變的仍是人們對家人團聚、闔家幸福的祈盼。

  千年過節 習俗變身

  臘八粥、小年祭灶神、備年貨、除夕年夜飯、正月拜大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鬧花燈,春節成為包含眾多民俗的文化大節。

  按照湖北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腌魚腌肉腌臘腸,為新年到來儲備一個豐盈的“食品庫”。為此,家庭主婦們常常要準備一個多月。

  回憶十幾年前過春節,家住南湖花園的顧奶奶說:“那叫一個累。”她要提前采購大量的年貨,備齊肉食、蔬菜,炸油餅、丸子等熟食。到了過年時,她更得圍著鍋臺轉,忙著為家人做一桌豐盛的年夜飯。

  顧奶奶說,忙完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從初一開始,就要到親戚家拜年,吃吃喝喝,做飯做得人累,吃得人也累。

  如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已經讓這些傳統的儀式慢慢被淡忘,臘八、小年很多人都不過了,最重要的年夜飯,人們也更樂意交給酒樓去做。最近幾年,顧奶奶不再為備年貨發愁,超市里各種吃食應有盡有,隨買隨吃,特別新鮮。連著幾年,顧奶奶過年都特別清閑,兒女們早早在餐廳預訂了年夜飯,全家人的年夜飯就在餐廳吃。

  年夜飯的變遷只是春節習俗變化的一個縮影。以前過年祭灶、掃房、貼門神、祭祖等習俗也已經漸漸淡出人們視線。而一些新的節日元素則進入了生活,比如外出旅游,農家樂過年,短信、微博拜年等。

  1983年才開始的春晚,與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農歷春節相比非常年輕,但是精彩的文藝表演、臺上臺下的互動聯歡以及強大的娛樂性又使得春晚成為現在中國人不可或缺的除夕年夜飯。“沒看春晚,感覺沒過這個年。”連過春節的外國人都這么說,春晚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新風俗。

  春節也有成長的煩惱

  在武漢工作的美國人戴維·斯比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年夜飯、春晚、鞭炮,一件不落。農歷正月初一,戴維跟他的中國學生們出門“踏春”,遍嘗各種小吃,甚至不懼交通擁堵,去了一所當地最著名的寺廟祈福迎春。

  “寺廟的人太多了。春節第一天去寺廟燒香祈福,和西方圣誕節要進教堂一樣,但是并沒有什么嚴苛的儀式。”戴維·斯比說,“很多中國人跟我一樣,認為節日是一個找快樂的借口,尤其是年輕人,但是春節在中國人眼里跟別的節日還是不一樣,心理上充滿很強的敬重和期待。”

  農歷臘月二十九,除夕倒數第二天,在湖北黃陂四季美建筑工地打工的農民工陳紅軍冒著嚴寒好不容易擠上了開往老家重慶榮昌縣的火車。

  “這是火車站專門為春運增開的臨時列車,不知道到站時間。但是上車,就等于回家。打拼一年,就圖回家過個好年啊!”挑著兩大編織袋行李的陳紅軍說。

  2011年春節,像陳紅軍這樣候鳥式遷徙的人口數量,據預測為28.5億人次,去年這個數字實際是25.57億,而20年前的1991年是8.57億。這些人口流動大軍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回家過年。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長夏日新博士認為,在過去,除夕回家更偏重禮儀,因為有祭祖等活動,不參與會被視為不忠不孝;但現在除夕回家更強調親情,尤其是如今大批青年外出務工,春節成為很多人一年里唯一的回家團圓機會。“春節習俗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變遷、成長,自然地形成了‘春運’這樣的煩惱。”夏日新說。

  盡管回家讓許多人期待,然而,派壓歲錢、送禮諸如此類的春節開銷卻變得日益沉重,讓許多返鄉的游子難以承受。春節期間,湖北門戶網站騰訊大楚網在網上發起了“春節開銷”的調查,讓網友在網上曬曬過年的開銷及幸福感。到7日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成的網友開銷超過5000元,二成的網友感到沒有幸福感,近半網民認為壓力來源于開銷過大。不少網友為過年回家開銷過大感到煩惱,戲稱回家成了“節奴”。

  新風俗彰顯年文化張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文化生活明顯豐富,人們過年的形式也發生變化:年夜飯到酒店里去吃;通過電話和手機短信及網絡來拜年;禮物也從傳統的吃穿類變為表達心情的一束鮮花……

  時代的發展,歲月的變遷,讓過年從傳統的“吃穿年”邁向了“休閑年”。武漢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涂險峰說,農業文明色彩的消褪退與工業文明色彩的增加同時進行。看春晚、短信拜年、旅游過年逐漸成了春節的新風俗,過去閉門守歲、作揖拜年等舊俗漸漸被這些新風俗取代了。

  “內容變,形式也變,但是年還在,傳統年節文化也在,只是春節在社會的發展與融合中,更像一個充滿張力的節慶機制,可以生產、消化更多種類的社會、文化現象。”涂險峰說,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也被更多人所接受,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節日之一。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陳建憲認為,“過年”的傳統永遠不會改變,而變的只是春節的習俗,不變的是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到工業文明時期許多習俗已經不再適應這個時代,因此需要轉型,需要引導,需要用一種新的形式來承載。

  “要想辦法讓年文化更適應小孩子、適應青年人、吸引青年人。”他認為,現代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也是很多人感覺年味變淡的原因之一,數千年的“年文化”有這個魄力在轉型期容納更多的社會新元素、更多的文化價值。

  (據新華社電)

相關推薦
最熱評論
驗證碼:發表評論
熱新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蜜臂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 国产精品αv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99re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老师2021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 |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国产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四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软件 |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