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春節(jié):四川老伯的海南情 “我想念海南的椰子汁和咖啡,還有那些淳樸熱情的海南朋友。” “我身體健康就行,也算是給子女減輕壓力。”
一提到過年,人們就會想到回家的匆匆腳步、飯桌上團圓的濃濃暖意……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更加豐富的過年方式,旅游度假、隱居“充電”、網上過年等。一個外地老人來到舉目無親的海口,又是怎樣過的年?大年三十,記者來到位于瓊山區(qū)的振東老年公寓,認識了來自四川綿陽第一次到海口過春節(jié)的王老伯。
□見習記者 李銀 文/圖
貼對聯
拉開春節(jié)序幕
在海口第一次過春節(jié),55歲的王老伯仍然保持著老家四川綿陽的習慣。這天一大早,老人就和老年公寓里的工作人員一起貼春聯。記者來到時,王老伯正忙得不亦樂乎,當被問起為什么起得這么早時,王老伯笑著說,趕早不趕晚,希望好運在新的一年里早早到來。他稱今年貼春聯有所不同的是,不用再迎著寒風,凍手凍腳干活了。
王老伯說,他要把海南與四川的過年習俗融合在一起。按照老家的習俗,從年三十到年初五,幾乎每天都要吃餃子。在海口過春節(jié),無雞不成宴,所以這個春節(jié)餐桌上也少不了文昌雞。
包餃子
體現濃濃年味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年夜飯是一年里最豐盛的一餐,而且每道菜都很有講究,如年年有“魚”、步步高“生”等,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餃子餡。
為了把餃子包好,王老伯和公寓的鄰居分工協作,他清洗芹菜,鄰居把豬肉剁碎。然后,他把肉餡和切碎的芹菜放在一個小盆里,放上鹽、香油等調料進行攪拌。之后,王老伯又拿來一個小盆,舀了3碗面粉,倒了些水,一邊使勁揉面粉,一邊不時加水,不一會兒,就把面活好了。其他老人也被吸引過來,鄰居搟餃子皮,王老伯則把餃子包成各種形狀。
王老伯說,每年春節(jié)都要動手包餃子,否則就好像缺少什么。年夜飯的餃子外形要像元寶,里面包了硬幣,但是一鍋里面只有一個,吃到的人在新的一年能交好運。
談到年夜飯,王老伯說,他和另一個老鄉(xiāng)從超市買了一些熟食和水果,一邊看春晚,一邊吃年夜飯。他已經把看春晚當成是春節(jié)一道“大餐”,在歌聲笑聲中感受著年味。
大拜年
兩個QQ最繁忙
王老伯身在異地,不忘給老家的親戚和朋友傳遞節(jié)日祝福,不過他的拜年方式,讓許多年輕人都刮目相看。
王老伯說,他拜年的工具是2個QQ,一個專門和家里人聊天,另一個和一些網上認識的朋友聊天。“這2個QQ,是女兒怕我無聊給我申請的,確實給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有幾個關系不錯的網友,我們定期在網上相見,沒事的時候一起斗斗地主,互相偷偷菜,也挺開心。”王老伯說。
王老伯還炫耀說,他在網上人氣挺旺,每次上線都有很多人找他聊天,忙都忙不過來。除夕夜,兒女工作不忙了,他會打開電腦,和親人們視頻聊天。說起沒有和子女一起住的原因,王老伯說,兒女生活工作壓力大,生活習慣不一樣,住在一起也不方便,“我身體健康就行,也算是給子女減輕壓力。”
來海南
環(huán)境令人留戀
王老伯說,他已經2年沒回四川綿陽老家過年了。前幾年,他在老家過年,支氣管炎犯了,打了快一個星期的點滴也不見好轉。后來聽朋友說,海南的氣候對支氣管炎有一定的療養(yǎng)功效,于是就和家人商量來海南過個春節(jié),一開始家人不愿意,后來,他硬是堅持,兒女說服不了他,就勉強同意他到三亞過春節(jié)。
去年在三亞,王老伯跟著導游在海南轉悠,看大海、吃海鮮、泡溫泉……過得很滿足。而且,支氣管炎一直沒再犯。去年4月底,他才坐飛機回到老家。去年12月底,他又想念海南的椰子汁和咖啡,還有那些淳樸熱情的海南朋友。于是,他第二次來到海南過春節(jié),這一站選在了海口。
記者了解到,與王老伯一樣想法的老人還有很多,海口將吸引越來越多的老人來此度假養(yǎng)老。
◆相關閱讀◆
春節(jié)過后,
老人期盼下次團聚
團圓的日子總是過得挺快,轉眼間,回家探望老人的子女們紛紛開始打點行裝了。不少老人又要恢復到節(jié)前的空巢狀態(tài),期盼下一次團聚。鞭炮聲的回響里,一個話題揮之不去:當我們不在身邊,年事漸高的父母,誰來照顧?
對全國無數空巢老人而言,春節(jié)最大的盼望就是能與子女團聚,盡享天倫之樂,親情之暖。但假期畢竟太短暫,當子女為了自己的工作、事業(yè)和前途再次打點行囊,各奔東西,老人們又將陷入空巢的狀態(tài),也陷入了對下一次團聚的漫長等待。
自從計劃生育被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之后,已經產生“4-2-1”,甚至“8-4-2-1”的家庭贍養(yǎng)困局。目前,我國戶均規(guī)模3.16人,較改革開放之初的4.61人下降了31.5%。我國城鄉(xiāng)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斷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達到49.7%,農村老年空巢家庭已達到38.3%,家庭養(yǎng)老功能不斷弱化。根據最新統計數字,北京市老年人口已達226.6萬,占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18.2%,其中,成員均為老人的家庭,即所謂的空巢老人家庭已達41.5萬。如何讓這個數字龐大的群體真正做到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這是全社會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養(yǎng)兒防老”的時代正在離我們遠去。
目前,我國在養(yǎng)老保障方面,資金保障由城市職工養(yǎng)老保險、城市居民養(yǎng)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三項制度構成了較為全面的體系,使“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說法有了制度支撐。由此可見,對于中國父母養(yǎng)老的問題,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在保證子女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的同時,還應該另覓他途。借鑒全國一些地區(qū)的探索經驗,現在比較實際可行的養(yǎng)老方式,主要有居家虛擬養(yǎng)老、民辦養(yǎng)老以及鄰里互助養(yǎng)老等幾種方式。這幾種養(yǎng)老方式各有短長,各具優(yōu)勢,只要發(fā)展得好,在中國養(yǎng)老事業(yè)上是大有可為的。
□田家廣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