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游特色不明顯,農工黨海南省委建議:
圍繞“行住游食購”精心設計鄉村游
本報海口2月20日訊 (記者袁鋒)《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積極推動熱帶特色農業與旅游相結合,制定實施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支持計劃,建設示范基地,拓展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空間。”農工黨海南省委員會提交建議認為,我省鄉村旅游目前還有許多困擾,并提出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標準、高端開發等建議。
該建議指出,個別市縣村鎮雖早在數年前就開始嘗試發展鄉村旅游,并已取得不錯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表現有總體認識不到位,政府引導開發滯后;配套設施不齊全;項目規模小,特色不明顯。從一些已開展鄉村旅游的村鎮來說,普遍存在文化內涵挖掘不夠,缺乏特色現象。如瓊海市博鰲南強村、椰寨農家樂(下朗坡村)分別開展的“萬泉河漂流”、“萬泉河竹排漂流”項目缺乏各自特色。
同時,還存在鄉村游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資源破壞現象依然存在,開發主體不明確等問題。
農工黨海南省委就此提出9個方面建議,首先要正確理解鄉村旅游的概念和內涵。把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民俗風情、農事活動、文化景觀等都作為鄉村旅游的開發資源,圍繞行、住、游、食、購、娛等要素,精心設計。
發展鄉村旅游,應做到規劃先行,杜絕盲目開發。對此,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專項措施的同時,海南省旅游部門與相關規劃部門應盡早出臺《海南省鄉村旅游規劃大綱》,為我省鄉村旅游發展提供科學、全面、可行的規劃參考。
海南各地文化差異較大,各地資源狀況不盡相同,各有特色。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各地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深入調查自身的優勢,把優勢做大、做精、做強。沿海村鎮打造“藍色鄉村游”;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不妨做成“紅色鄉村游”;生態環境優越,具有大面積連片農業種植區的村鎮則可考慮朝“綠色鄉村游”方向發展;對于經濟相對落后,但文化底蘊深厚又有獨特性的村鎮,可依托鄰近區域,深入挖掘當地民俗、民風,走一條古樸的“文化鄉村”之路。
目前,鄉村游在我省尚處初始階段,加上資金限制、經驗缺乏,全面推廣發展鄉村旅游是不現實不科學的。因此,全省選取少數村莊作為發展鄉村游示范點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整合各方資源,集中建設開發;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起到示范宣傳作用。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