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9月28日,省重點惠民公共文化工程———海南省歌舞劇院投入使用。 本報記者 古月 攝
2008年竣工的海南省博物館。 本報記者 林萌 攝
“十一五”是我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也是海南文化事業非常繁榮的五年。
在這個不平凡的五年時間,省、市縣、鄉鎮三級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立,省圖書館、省博物館、省歌舞劇院、省健身中心和市民文化廣場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成,省級重點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海南文化公園全面建成,實現了海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性突破,一舉成為海南的文化坐標。
全省18市縣的公共文體設施建設全面開花,城鄉一體化進程提速,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向著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目標穩步推進。
文化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贏贊譽
“十一五”期間,全省共有15個市縣的30多個文化基礎設施項目投入建設,臨高、儋州等市縣的新文化館、新圖書館已投入使用;文昌、東方、瓊海、白沙等17個市縣的廣播電視發射設施實現更新改造;儋州、萬寧、澄邁、保亭、陵水、五指山等市縣集文化、體育、休閑為一體的文化廣場實現新建。
除了市縣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突破,省財政在“十一五”期間共投入資金約6億元,相繼建成省圖書館(2007年竣工)、省博物館(2008年竣工)、省歌舞劇院(2010年竣工)和市民文化廣場等省級重大文化項目,五年中累計投入資金約6000多萬元,基本完成全省20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投入1320萬元用于我省474個行政村474個籃(排)球場和16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設施建設。
至此,全省現有城鄉公共文體設施10458個(文化設施1096個,體育設施9362個)。文化設施省級的有8個、市縣級54個、鄉鎮級203個、村級831個;體育設施省級5個、市縣級9357個。其中:圖書館20個、博物館17個、文化館(群眾藝術館)21個、鄉鎮文化站有204個,行政村文化室831個、標準體育場地7358個,非標準體育場地2004個。
據了解,我省在“十一五”啟動的省體育中心項目按照“市建市管、公司運營、省市共用”的原則,已經完成前期工作,項目可研、總體規劃等工作同步進行;與中國有線合作投入15億元建設100萬戶規模的“海南有線數字電視項目”,成為全國第二個通過國家驗收的省份。
省圖書館:從無到有設施先進
由于種種原因,海南建省以來,一直沒有建成省級公共圖書館,只有高校的圖書館及小型圖書閱覽室定向接待讀者,普通大眾長期沒能享受到公共圖書館的免費服務。
“十一五”期間,經過4年的緊張建設,一座嶄新的、具有中國庭院風格的四層建筑拔地而起,每天用周到的服務迎接那些渴求知識的人們。省圖書館自2007年10月28日開放以來,免費向公眾提供文化資源,讓人們享受知識的雨露。
省圖書館館長彭國愛說,省圖書館是全國最年輕的一個省級公共圖書
館,因為年輕有了更先進的配套設施。
據介紹,省圖書館的視障閱覽室是我省唯一專門為視障讀者提供盲文圖書、有聲讀物的借閱及上網服務的專用場所,現有盲文圖書800余冊,并設可供視障讀者上網的專用電腦,以及點顯器、助視器、盲文打字機、盲文刻印機等專用設備。
除了視障閱覽室,網上圖書館也是省圖書館的一大特色,依靠龐大的數據資源,讀者可以登錄省圖書館網站,足不出戶即可閱覽相關文獻。
目前,館內設有社科圖書、自科圖書借閱室,以及數字、報刊、參考、少兒、特藏等多個閱覽室,共有普通閱覽席位1000多個,電腦閱讀席位300多個,擁有海量數字文獻和先進的網絡系統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備,報告廳、展覽廳、讀者服務部、大型停車場等輔助設施完備。
省博物館:從有館無舍到現代館舍
如果說,省圖書館是從無到有的改變,那么成立20多年卻沒有展覽空間、文物只能寄存異地的省博物館之改變,無疑是天翻地覆的蝶變。
“十一五”期間,我省啟動了海南文化公園項目建設。該園區位于??谑袊d大道,省博物館建筑以其開放式的空間布局,打破人們對博物館威嚴緊閉的慣有印象,一經開館便成為海南百姓的又一教育課堂。
還記得國寶巡瓊的盛典,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珍寶第一次來到海南,數十萬的群眾爭相進館參觀,利簋、虢季子白盤、魚面網紋盆等中小學歷史科
教書中耳熟能詳的文物悉數來瓊,人們寧可自掏腰包也要進館參觀,那種盛況讓不少人感嘆海南文化時代的姍姍來遲……
自2008年11月15日開館,作為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每年都會引進不少于10項的國內外臨時展覽,讓瓊島百姓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而省博物館精心打造基本陳列,成為中外游客了解海南最生動的教科書,這里有紅色娘子軍的故事,有傳奇黎族的生活軌跡,還有海南人下南洋的艱辛歷史……讓眾人不得不為莊重的歷史肅穆。
“讓島外人了解海南的歷史,島內人加深對自我的解析,這就是海南省博物館的立館之道。”省博物館館長丘剛說。
游客走進省博物館歷史陳列展廳,一排精致的“騎樓建筑”便映入眼簾,“梁安記”、“云旭記”、“廣德堂”、“王昌行”、“永生號”……這些“著名商號”,把人們拉回過去,身臨其境體驗海南人過往的歷史。
而這僅僅是博物館一期工程,省博物館的二期工程開工在即,意味著將有更加廣闊的展陳面積,省博將依托“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省歌舞劇院:家門口享精神饕餮
在海南文化公園建設中,省歌舞劇院是最后一個落成的項目,被觀眾形象地稱為“送到百姓家門口的精神饕餮”。
2010年10月1日,省歌舞劇院成功首演,一舉填補了我省專業演藝場所的空白,成為我省目前唯一的專業演出場地,讓海南文化界在“十一五”末又一次迎來歷史性變革,它的落成和投入使用必將成為海南文藝繁榮發展的新引擎。
據了解,省歌舞劇院主體建筑的總面積達25000平方米,其中劇場(含舞臺)為2657平方米,主體建筑包括可容納1260座的大型劇場,劇場內聲學環境和舞臺機械、燈光、音響等硬件配置達到國內同類劇院的先進水平。
省文體廳副廳長許振凌說,我們需要一次次高規格的文化宴饗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用一場場精彩的文化盛宴浸染我們可愛的島民。
于是乎,河南豫劇團、天津歌舞劇院芭蕾舞團、長影樂團來了,他們帶來了“豫劇名家名段折子戲專場”、“芭蕾舞集萃”、“花兒還是那樣紅”……
省瓊劇院、省歌舞團、省民族歌舞團興奮了,現代瓊劇《下南洋》、歌舞詩《海南島》、原生態民族歌舞《大山的回響》輪番上演,海南百姓享受了一道道文化美食……
許振凌說,海南曾經舉辦多種形式的惠民演出,或是單場免費,或是單周免費,但在“十一五”末,我們首次成功以一個季度為期,邀來國內頂尖院團一一出演,我們成功了,我們做到了精彩,贏得了觀眾由衷的掌聲。
瞄準“十二五”,我省將按照“全島一體、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要求,借助國家和社會力量建設國家南海博物館、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省博物館二期)等重點公共文體項目,以及三亞奧林匹克灣、??诮瓥|國家體育訓練基地,還有以沙灘運動項目為主的儋州西部體育娛樂城、以為海南量身打造的國際電影節為主題的“東方戛納”國際旅游風情小鎮、文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