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海口2月25日電 (記者 楊旭)2010年,在海南被稱為“國際旅游島建設元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做了些什么?中新社記者對海南省長羅保銘近日在該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梳理,從中尋求答案。
規劃先行。一年來,海南省先后制定了國際旅游島建設規劃綱要并獲國家發改委批準;編制了“十二五”規劃綱要、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房地產、高爾夫產業等專項規劃;成立海南省旅游規劃委員會,加強對旅游資源開發和重點旅游項目的統籌規劃、審核把關。
落實政策。國務院賦予國際旅游島建設的一系列好政策逐項落實——中央財政10億元專項補貼到位;在基礎建設、生態建設、社會事業等方面的中央資金安排享受國家西部政策;擴大到26國的入境免簽證政策開始實施;游艇管理政策頒布實施;購物退免稅政策獲國務院年批準,離境退稅政策開始試點;高爾夫建設規劃和審批管理規定已向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報備。一年來,海南省政府還與國家科技部、民政部、交通部、商務部、旅游局等多個部委簽署合作協議,爭取到政策、資金、項目的有力支持。
旅游升級。一年來,海南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動作頻頻。有“國家海岸”之稱的三亞海棠灣已有16家五星級標準酒店動工建設,2家開業,具有購物、娛樂、醫療等多功能的國際旅游度假區初具規模;龍沐灣、棋子灣等一批高水準的新旅游度假區開工建設;一批特色風情小鎮初顯端倪;郵輪,游艇、房車、中醫養生等新業態新產品蓄勢待發。
項目帶動。一批基礎設施和大項目緊鑼密鼓實施。海南島東環高速鐵路開通;三亞繞城高速公路、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洋浦深水航道等項目進入投資高峰;100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中航特種玻璃一期、威隆造船一期等項目建成;昌江核電、文昌航天主題公園等項目開工;海南島西環高速鐵路奠基;2000兆瓦太陽能電池項目落戶;140多家企業入駐海南生態軟件園;惠普公司在海南建設四大新興研發和人才培訓基地等。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迅速成長,為海南低碳、高效、可持續發展打下產業基礎。
活動頻繁。論壇、會展、節慶活動攪熱海南。博鰲亞洲論壇規模2010年創新高;博鰲國際旅游論壇、三亞國際數學論壇、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比賽、觀瀾湖高爾夫世界明星邀請賽等一系列活動成功舉辦,一大批業界知名人物、國際明星光臨海南,為這個小島增添一抹靚麗的色彩。
改善民生。這一年,海南經濟快速發展,GDP增長15.8%,財政收入增長52%。為民眾建保障性住房、舊房危房改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省覆蓋,興辦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項事業,全年民生總投入309億元人民幣,占地方一般預算支出的53.4%。“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省長羅保銘如是說。
打開厚厚的《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國際旅游島建設統攬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基礎設施十大工程”、“提升以旅游業為龍頭的服務業”、“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等篇章,為海南勾勒出美好的畫卷,使人想起鄧小平所言:“海南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完)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