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成歌,唱答如流,新編的崖州民歌《我愛鹿城》歌聲悠揚。在激昂的音樂聲中,15名身著樹皮服飾的青年男子,演繹起了原生態(tài)的鉆木取火(見圖,本報記者程范淦攝)。今晚,三亞市鹿回頭廣場,崖州民歌、打柴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進行了藝術創(chuàng)作之后,被集體搬上了舞臺。
今年伊始,三亞市啟動了“頌祖國、贊三亞”周末廣場文化活動,紀念建國60周年。明天適逢中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三亞本周的周末廣場文化活動遂選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作為主題。在三亞市文體局的組織下,三亞市群眾藝術館邀請創(chuàng)作人員,對三亞市乃至全省目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集體展演,走近廣大的市民和游客。
廣場文化活動從今晚8時開始,三亞目前的兩項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崖州民歌”、“打柴舞”,以及“鉆木取火”、“黎族制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搬上了舞臺。而回族舞蹈《婚禮舞》和苗族舞蹈《招龍舞》,也讓人們體味到三亞獨特的民族文化。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藝術加工,搬上舞臺集體亮相,讓更多的群眾了解三亞本地的文化,這在三亞尚屬首次。熙熙攘攘的人群圍在了舞臺的周圍,不時地為演員報以熱烈的掌聲。“我們還真是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海南特色表演。”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此近距離,現(xiàn)場的一名老太太非常興奮。
觀眾的熱情讓晚會策劃者備感欣慰。三亞市群藝館副館長李志云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就是要合理利用和發(fā)揚光大,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行藝術化的創(chuàng)作,集體地搬上舞臺,對三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模式和機會。”三亞市文體局局長廖民生說,用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示三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讓觀眾享受到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視覺盛宴。
海南南海網(wǎng)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wǎng)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wǎng)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