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南渡江老鐵橋
見證日軍侵華歷史
在南渡江上有一座廢舊的鐵橋,鐵橋的幾座水泥橋墩已東倒西歪地塌入水中,拱形的鋼架鐵橋也已傷痕累累,銹跡斑駁,雖然它已失去了昔日的風采,但在70年前,它是南渡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也是海南的第一座大橋。記者 俞健 單正黨 文/圖
◎70年前,它是南渡江上的第一座大橋。它見證了日軍侵華的歷史,雖然它已廢棄,但人們對該拆掉還是該保留一直爭論不休。
南渡江作為海南島最長河流,東北流經白沙、儋縣、瓊中、屯昌、澄邁、瓊山等縣,在抗日戰爭時期南渡江作為一個屏障將日寇阻攔在江北。1939年日軍侵占海南島時,南渡江上還沒有橋梁。從海口、瓊山往定安、文昌的公路,必須經潭口渡口,用船渡過江。同時,因為潭口渡口位于地勢險要的羊山地區,抗日游擊隊多次在渡口一帶設伏襲擊,致使日軍傷亡慘重、軍需物品大受損失,于是日寇開始計劃在南渡江上建橋。
1942年,南渡江鐵橋建成通車后,由一小隊日軍守衛。守橋的日軍對通過橋下的無辜民船,經常任意搶掠和無端開槍射殺,因此這座橋被國人稱之為“鬼門關”。
日本宣布投降后,國民政府接管了鐵橋并將之作為軍隊專用橋,民用車輛很少能夠通過。解放后,為了行車安全,限制過橋車輛總重量不得超過10噸,且只準單向行駛,大客車要落客過橋。1984年,由海南自己建造的南渡江大橋落成通車。超期服役二十多年,已成為危橋的鐵橋從此停止使用并被封閉。
南渡江大鐵橋見證了日軍侵華的歷史,雖然它已廢棄無法作為運輸過道,但它卻承載了多重價值,人們對廢橋該拆掉還是該保留一直爭論不休。
銹跡斑斑的鐵橋,曾經發生過多少場大小的戰斗?那群意氣風發的勝利者如今在哪里?半個多世紀過去,見證了鐵橋輝煌和衰敗的也只有無情的風雨和殘留的橋段了吧,還有誰能告訴我當年的故事?看著殘破不堪的鐵橋,總是有人會回到過去,仿佛在南渡江上的霧氣中見到了槍林彈雨,有人說,鐵橋承載了多重價值,不能簡單地以經濟利益衡量,也不能因為是否能為人們提供便利而決定它的去留。
每當夕陽西下,天邊被晚霞抹紅,南渡江水也泛起了點點波光,一座建于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鐵橋橫跨東西。橋身,與夕陽、江水相得益彰,然而這樣的夕陽美景,或許會因為鐵橋的存廢之爭消失。
美景如同美女,常常養在深閨人不識。為了探尋深藏之美,豐富海南元素,本報聯合中國移動e拇指推出“海南美景新發現”系列報道,特向全省征集具有開發前景的旅游景點,歡迎市民們踴躍推薦自己家鄉鮮為人知的迷人景點。記者將深入全島各市縣,揭開更多美景的神秘面紗,挖掘鮮為人知的海南風景及其背后的美麗故事。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