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是一年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春分過后,天氣雖然已經開始回暖,但仍有寒流侵襲。這幾天的天氣猛降了6—8攝氏度,上周還只穿單衣,這周又得披上大衣了,乍暖還寒時,最容易得病。古語云:“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一天,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如果市民早晨散步時稍加留意,會發現這幾天的太陽是從正東升起的。清遠市中醫院的養生專家提醒市民,春分時節減衣“不宜過早”,在飲食上應以健脾健胃為主。
衣著不宜亂穿衣
清遠市中醫院養生保健醫生陳太日稱,春分時節,天氣忽冷忽熱,短暫性的氣溫升高,很容易給人造成夏天來了的錯覺。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農歷二八月亂穿衣”的說法。
“前段時間天氣飆升到20多度,街上很多人過早地穿上夏天的服裝,其實這樣的危害很大的,很容易讓身體受風形成疾病。”陳醫生說,俗話說:“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因此,春分時節,市民還是要注意添減衣被,“不宜太寒、也不宜太熱”。減衣不宜過早過多,有冷空氣影響時還要及時加衣,避免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在清遠市中醫院,這段時間因為感冒前來就診的病人增加了不少,其中以小孩居多。“因為小孩不會照顧自己,如果家長疏于照看,在天氣多變的時間里就很容易染病。”陳醫生建議,如果小孩比較容易出汗,應該常換衣服,防止感冒。
起居保持空氣流通
中醫養生保健提倡春分養生按照“春分風不小,要防痛深擾”的原則,即人們在保健養生方面要保持飲食、起居、寒熱規律平等,保持陰陽平衡,這體現在精神、飲食、起居上的調攝和對藥物的使用上。
其實,從立春到清明節氣前后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正處于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于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生高血壓或血壓波動大、月經失調等非感染性疾病以及過敏性疾病。
另外,春分時節是傳染病多發期,起居環境衛生也很重要,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陰暗死角的污垢清掃干凈。同時,居室里要保持干凈和空氣流通,廚房、衛生間的異味要排除掉,減少空氣污染,注意調節好室內溫濕度。在生活起居方面,陳醫生提醒說,市民可以晚點睡,早點起,逐漸開始晨練。
飲食不宜大熱大寒
春分屬仲春,在中醫養生看來,此時肝氣旺,腎氣微,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同時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也就是說忌大熱大寒,中和即可。市民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可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防止這類菜肴性寒偏涼,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而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應配以蛋類滋陰,以達到陰陽互補的目的。
另外,白燒鱔魚、杜仲腰花、大蒜燒茄子等有補虛損、降血壓、涼血止血的作用;春筍性味甘寒,具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去煩、利尿等功效,這些都是春分比較適宜進食的食物。
運動適宜“慢性”運動
春分時節冷暖交替反復,而且風多、風大,容易感冒流涕,人很容易出現高血壓、月經失調、過敏性疾病等,因此,如果天氣好的時候,建議養生要多到戶外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可逐漸開始晨練,以散步、慢跑、打太極為宜。春分后雖然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按照“勿極寒,勿太熱”的原則,早晚要適時添加衣物,平日多曬太陽。
鏈接
春分如何食療護肝胃?
春分屬仲春,這個時候人體內肝氣旺,腎氣微,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由于肝氣旺,易克脾土,雨水較多,易生濕,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飲食上可多吃姜、蔥、蕎、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雞肉、鯉魚、鯽魚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以下介紹幾種適宜春分這時節養生的食療菜譜。
●山藥扁豆鯉魚湯
白扁豆30克,淮山藥40克,干姜3克(或生姜15克),鯉魚1條(約500克)。將鯉魚剖腹,去鱗、鰓及內臟、洗干凈后加水適量,跟前三味藥同煮1小時,加入精鹽、紹酒適量調味即成。有健脾胃祛潮濕的功效。
●茯苓粥
茯苓15克,粳米200克,冰糖適量。將茯苓、粳米洗凈后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爛,調入冰糖略煮即可,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太子參大棗陳皮茶
太子參15克,大棗5枚,陳皮3克。將太子參、大棗洗凈,連同陳皮共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取汁,可以代茶飲,具有理氣和胃的功效。
●豬肚白術湯
豬肚1副,白術60克,煨姜45克,胡椒15克,精鹽適量。洗凈豬肚,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后去水,晾干水后備用。將白術、煨姜、胡椒放入豬肚內,縫合豬肚,豬肚外以針刺小孔,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時,放入精鹽調味。撈出豬肚,切塊,喝湯吃豬肚。這款湯式有溫中散寒,補脾益氣的功效,尤其適用于脾胃虛寒的人。
●菊花粥
菊花15克,粳米100克。菊花洗凈,粳米淘洗干凈。菊花、粳米放鍋中,加適量清水,加蓋,旺火煮沸,文火熬至成粥。這款粥散風熱、清肝火、降血壓。比較適用于頭暈、頭痛、目赤、疔瘡腫毒、原發性高血壓等。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