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亭(海南),2011年3月28日(圖片來源:新華社)
本報記者打探你可能不知道的蟒蛇放歸細節——放歸每個環節都經嚴謹論證
“放歸蟒蛇主動傷人的風險極小”
100條蟒蛇放歸熱帶雨林,并不是件簡單的事。這些蟒蛇從哪里來?這些看來令人生畏的家伙身上,肩負著怎樣的職責……南國都市報記者28日采訪了有關人士,打探到一些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此次蟒蛇放歸熱帶雨林的細節。
“肩負重任”恢復野外種群維護生態平衡
據介紹,蟒蛇是我國Ⅰ類重點保護動物,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物種。由于蟒蛇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長期以來,在經濟利益驅使下,不法分子對蟒蛇濫捕濫殺,導致其數量大減;另一方面由于森林資源的開伐,致使蟒蛇的棲息環境范圍縮小。蟒蛇的數量急劇減少,已處于瀕危狀態。
隨著蟒蛇的日趨減少,鼠類數量猛增,鼠類攜帶的細菌和病毒使各種疾病得以快速傳播,同時,鼠類還對糧食生產、林業生產、江、河、湖、壩和供電線路造成嚴重的危害。每年由鼠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數目驚人。而蟒蛇是鼠類的天敵,野外蟒蛇資源的恢復對于遏阻鼠類的快速繁殖具有極其現實的作用,意義重大。
此次選擇適宜蟒蛇生存繁殖的熱帶雨林進行野外放歸,目的是為了建立繁殖種群,逐步恢復其野外數量,以達到新的生態平衡。該項目對保護瀕危物種,維護生態平衡,防止物種退化,實現蟒蛇人工規模化養殖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具有重要意義。
嚴謹論證 百條蟒蛇不會給當地帶來壓力
這是我國首次實施蟒蛇野外資源恢復工程。那么,為什么會選在海南呀諾達熱帶雨林區,作為蟒蛇的放歸棲息地?
中國工程院馬建章院士介紹,經論證,在海南實施蟒蛇野外資源恢復工程具備多方面優勢。海南島地處熱帶亞熱帶,有著十分豐富的熱帶雨林資源,十分適合蟒蛇的生存與繁衍。此次選擇放歸地點位于海南保亭三道鎮海南呀諾達雨林區,與五指山、七仙嶺等大面積熱帶雨林相連,氣候條件優越,動植物資源、食物及水資源豐富,本區亦有野生蟒蛇分布,是蟒蛇偏愛的適宜生存環境。前期研究表明,放歸百條蟒蛇不會對當地資源產生壓力,亦不會污染野外種群。這個項目得到了國家林業局、國家科技部及我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對于放歸后蟒蛇是否會對周邊的人帶來威脅?據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負責人介紹,放歸之處是景區的縱深保護區,不對游客開放,遠離游覽區,完全能避開游客和蟒蛇之間的相互干擾與影響,保證放歸的蟒蛇能自在地在野外生存繁衍。另外,專家稱,“蟒蛇一般不會主動襲擊人類,人受害風險極小”。
放歸蟒蛇 全都經訓練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這么多蟒蛇,是從哪里來的呢? 據東盛弘蟒業董事長林明棟介紹,此次放歸的100條經過人工馴養的成年蟒蛇,90條是來自海南東盛弘蟒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工繁育的個體,10條是來自省野外蟒蛇救治中心的個體。能夠被選上的都是蟒蛇中的佼佼者,人工繁育個體譜系記錄完好,無近親交配,親緣關系較遠,生長正常,體格健壯,沒有疾病,抵抗力強,不易染病。根據對放歸地的研究及蟒蛇習性的研究,這100條蟒蛇的雌雄比例是2:1。
被放歸的百條蟒蛇,無論是人工繁育的個體,還是經過幾代繁殖的救治個體,早已經習慣了“飯來張口”的生活。野性欠缺的蟒蛇,放歸到山林,在自然界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生存下去。在放歸之前,這些蟒蛇都要經過訓練提高其野外生存能力。如,采用生態園散放的方式進行野化訓練,逐步實現由人工活體飼喂到自然捕食;讓其運動范圍不斷擴大,野外生存能力逐步提高。此外,經過2年前期準備,已完成數百條不同年齡,不同性別蟒蛇的模擬野外環境的放生試驗觀察。養殖的蟒蛇已經能夠主動捕食,躲避隱藏,戒備自衛,發情配種等。
植入芯片 隨時跟蹤監測放歸后生存狀況
林明棟還告訴記者,將這些蟒蛇放歸,也絕非撒手不管。其實,所有放歸蟒蛇都已植入芯片,便于識別。隨后,還將實施無線電監測跟蹤,隨時掌控放歸蟒蛇的生存現狀。
此外,還將建立蟒蛇野外資源恢復中心,通過觀測站觀察、記載放歸蟒蛇的活動情況。目前,已經定制一批無線電跟蹤系統,深入蟒蛇活動區域了解其生存狀況,了解蟒蛇在放歸區的生境選擇,時刻關注放歸后的蟒蛇野外適應性,以確定蟒蛇野化是否成功。
而在放養區,還安排專職人員觀察跟蹤,清理糞便,周圍安裝攝像頭,觀察蟒蛇活動范圍,預防和威懾偷盜者。
蟒蛇寶寶自述:
我的“回家”記
自打出生起,我就不知道什么叫熱帶雨林,今年我1歲,終于能回到我夢寐以求的熱帶雨林。
對于其他同類來說,我出生在人類為我營造的“天堂”里,沒有茂密的森林和翠綠的青山,雖然舒適但總是有些單調。我常常在想,熱帶雨林究竟會是什么樣?那里的樹會有多高?那里的水會有多深?那里的草叢會有多寬?熱帶雨林里的食物會和我現在吃的一樣嗎——不會動的雞肉、老鼠……
懷著好奇心,我不斷地詢問繁育中心里的同類,它們面對我的問題都搖搖頭——它們和我一樣都沒有到過熱帶雨林。直到后來,繁育中心里來了幾條野生的蟒蛇,從它們的口中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但是它們也告訴我,現在生活在野外的同類比以前少了,經常要走好久才見到一個。
盡管如此,還是阻擋不了我返回熱帶雨林的決心。現在機會終于來了,海南計劃從人工繁育的蟒蛇中挑選90只放歸大自然,我因為體格健壯被選中了。
被選中之后,我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進行了大量的野外訓練。原來我吃的都是現成的,現在,我必須靠自己捕獵才能填飽肚子。經過長時間的野外訓練,我掌握了大量的捕食技巧。
我所期待的時刻終于來臨,工作人員給我植入了一種叫芯片的東西。 一切準備就緒后,我來到了呀諾達熱帶雨林區,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真正的熱帶雨林——參天的大樹、誘人的池塘、寬廣的草叢,還有豐富的食物,這里簡直就是天堂。
我迫不及待地爬出鐵籠子,朝著遠處的草叢爬去,回歸屬于我的地方。盡管工作人員稱,我們這批蟒蛇中可能會有部分因為不適應而無法存活,但是我還是對自己有信心,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下去。
最后我想說的是,雖然我體長身壯,但是我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所以我們大規模的放養,不會對這里的人類朋友造成傷害,希望人類朋友見到我們時不要害怕,也不要傷害我們。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