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海口3月31日電 (王子謙)清明將至,人們都在選擇祭奠先人的方式,興起多年的“網上掃墓”漸成風氣,而“80后”利用微博編織思念。
海南師范大學的大四學生小王,這幾天準備織個“清明圍脖”。小王說,母親離開他已經5年,自己上大學后無法回家祭拜,“今年流行微博,所以我想在這個日子寫點文字,表達我的真情實感。”
在知名網站的微博上輸入“清明節思念”,搜索結果達數千條。“愛笑的米奇”寫到,“春日,思念的日子,雨紛紛的日子,櫻花開處祭故人——清明、沉寂、靜寄哀思”。nikcy王力奇說,“清明節即將來臨,為我親人獻上一捧花,帶去我對他們無限的思念!雖然沒有親自燒香,但心早有期待懷故!”
網絡祭掃也逐漸被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所認同。剛在海口參加工作的江曉楓說,上網祭祀和傳統掃墓相比,低碳環保而且經濟,“對我這樣在外工作的人來說是個好方式。”
在海口某公司工作的張志也參與了網上祭掃,他祭奠的不是親人,而是革命先烈。他通過“民族魂”等網站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在那里有革命先烈、兩彈元勛和各種名人紀念館,讓我重溫了新中國的來之不易,看到感人的留言,對自己也是一次洗禮。”
目前祭掃網站越來越多,如中國清明網、祭奠網、憶親網、同懷紀念館等均有生平簡介、相冊視頻、祭奠留言、追憶文章等內容,掃墓也一改香火繚繞,代之以點燭、上香、獻花、祭酒、供品等虛擬方式進行。
海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系主任卿志軍說,網上祭掃尤其是微博祭掃,適應了網絡時代新的傳播方式和時下所號召的低碳環保精神。他說,人們表達思念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形式,在外工作的年輕人回家祭掃成本高,網絡也能很好表情達意。(完)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