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吳澤明
在博鰲亞洲論壇成立10周年之際舉行的第十屆年會,確立了“包容性發展:共同議程與全新挑戰”的主題,來自亞洲以及世界各地的各界精英圍繞這一主題的探討,將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找到一條共贏的發展之路貢獻智慧。
對于什么是包容性發展,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解釋說,“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區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利益和好處,惠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使經濟增長產生的效益和財富惠及所有人群”。
論壇副理事長、中國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則對包容性發展進行了四個層面的詮釋:包容性發展,應該是所有人機會平等、成果共享的發展;各個國家和民族互利共贏、共同進步的發展;各種文明相互激蕩、兼容并蓄的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良性循環的發展。
從兩位前政要的闡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理解:包容性發展的實質就是共享、共贏。而這與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以后所堅持的理念一脈相承。從2003年起,博鰲亞洲論壇連續六屆年會的主題都與“共贏”有關,論壇前秘書長龍永圖更是表示,共贏是他一直想為博鰲亞洲論壇打造的核心價值,亞洲尋求共贏是博鰲亞洲論壇一個永恒的主題。
在共贏的核心價值之下探討包容性發展,或許實際上已經暗含了這樣的指向:包容,是實現共贏的必由之路。從國家層面來說,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社會制度都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只有互相包容,才能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從社會層面來說,不同個體、群體之間思想觀念、生活習慣、利益訴求等很難完全一致,只有互相包容,求同存異,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
實際上,包容性發展所要求的共享共贏,早已不是僅僅停留在探討階段的虛幻概念,而正在日益成為中國各級決策者的施政理念。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是包容性增長的積極倡導者,更是包容性增長的積極實踐者。確實如此,科學發展所要求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統籌兼顧,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等,其實都和包容性發展的理念息息相通。
海南在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過程中,同樣體現了包容性發展的要求。海南省的決策者一再強調,強島富民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根本目的,必須堅持把改善民生放在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位置來考慮,努力讓海南的老百姓從國際旅游島建設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要把海南島這個祖國的四季花園,建設成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園。
論壇會址所在地博鰲,三江匯合流入浩瀚的太平洋。可以相信,政商學界精英人士在這一“風水寶地”的思想碰撞和智慧交融,將為我們展示包容性發展的光明前景。(本報博鰲4月14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