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當北方的土地被冰雪覆蓋,一些老人便成群結隊“南下”越冬,當春風喚醒北國冬眠的草木,他們又興高采烈地“北上”消夏,這些在中國大地上南北穿梭的老人,被人們親切地喻為“候鳥”老人,他們用流動的風景線,譜寫了一幅中國老人絢麗多彩的生活畫卷。
“黑龍江省三亞市”
三亞,位于北緯18°,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椰風、海韻、陽光、沙灘……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使三亞成為越來越多北方老人越冬的最愛和首選,一些體弱多病的老人更是把三亞當作康復天堂。
徜徉在三亞冬日的海濱和大街小巷,除了陣陣椰風和標志性的海灘,到處都是操著北方口音的“候鳥”老人。據估算,每年有大約20萬北方老人在三亞越冬。在這些“候鳥”中,黑龍江人大約占80%,而較早開始“候鳥”生活的哈爾濱人占黑龍江人的80%。在三亞市的丹州、卓達、山嶼湖、東岸假日、金鳳凰等很多居民小區,“候鳥”老人非常密集,隨便搭個話兒,就可能聽到韻味十足的東北話。
隨著“候鳥”老人的不斷增多,各種服務也相應增加。在三亞,隨處可見東北飯館,售樓處的銷售人員、公交車上的乘務員甚至一些導游人員,很多都是黑龍江人。2009年2月以來,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先后進入三亞,與當地聯合制作、創辦全新頻率的節目,實現了廣播電視媒體跨地域合作與發展。
據“天涯之聲”節目總監曉宇介紹,黑龍江省人民廣播電臺對三亞的廣播節目進行了技術改造,選擇了“候鳥”老人比較喜歡的“時光點唱機”、“輕松下午茶”等節目移植到三亞“天涯之聲”,開通“天涯房產”、“天涯俱樂部”、“幫你忙”等欄目,推出“超級老頭、超級老太”大型互動節目,彌補“候鳥”老人在三亞的情感生活缺失,在節目播出方式上創造性實現了跨地域同步直播,得到黑龍江省和三亞市聽眾的喜愛。
黑龍江省電視臺與三亞廣播電視臺共同創辦了三亞新聞綜合頻道,頻道立足“候鳥”老人較多的現實,由《第一民生》欄目創辦組織了規模超過千人的“候鳥俱樂部”,為越冬“候鳥”排憂解難,提供全方位服務。
此外,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海南分院在海南省農墾三亞醫院正式揭牌;2010年5月,哈爾濱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與海南省正式簽訂定點服務協議,啟動跨省醫保;2011年2月,黑龍江省社會醫療保險局與農墾三亞醫院簽訂黑龍江省直定點醫療服務協議,黑龍江省直參保人員可以直接在三亞刷卡就醫……有人調侃,三亞是“黑龍江省三亞市”。
據本刊記者了解,近年來,在三亞越冬的“候鳥”老人來源省份越來越廣,除了東北三省,還有北京、天津、內蒙古、山西、新疆等省份,上海、河南等地的許多老人也加入了“候鳥”行列。與此同時,北方“候鳥”老人越冬目的地也越來越豐富,每年的“候鳥”老人數量以數十萬計。
“候鳥”老人的生活圖景
從本刊記者追蹤采訪看,北方老人們在三亞的“候鳥”生活一般持續四到六個月,每年10月或11月份南下,第二年三、四月份北上。他們在三亞的生活簡單而愜意,每天除了逛市場、做飯,大多數時間都在濱海的公園、廣場度過。
冬天的三亞,溫暖,舒適。“候鳥”老人每天聚集在濱海公園、廣場、小區,或在沙灘漫步,或四五人圍著打撲克、打麻將,或三兩人一起下象棋,或吹笛子、拉弦兒、練字作畫,還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做,坐在一起嘮家常。每當夜幕降臨,三亞灣綿延幾公里的廣場、公園燈火闌珊,人聲鼎沸,悠揚的歌聲此伏彼起……
75歲的“候鳥”老人付繼紅和老伴來三亞多年,一直喜歡音樂的他譜寫了很多首歌唱三亞美好生活的歌,《三角梅》《我愛你,三亞灣》《這里有我們溫馨的家》……一首首歌曲深受“候鳥”老人的喜愛。付繼紅還在海月廣場每周三次義務開辦講座,為其他“候鳥”老人和當地居民講解樂理知識,教大家學習歌曲,成為三亞灣聞名的平民老師。
63歲的何天斌在哈爾濱時就喜歡唱花臉,到了三亞,每天除了練唱戲兒,還代理了哈爾濱一家酒廠在三亞的銷售。“天天練練唱花臉、釣魚、寫詩,還參加了一個“候鳥”藝術團,經常出去演出。”老人說,最近剛剛學會了《包公鍘美》《雪花飄》等段子,幾年來還寫了上百首詩歌。
生活雖然愜意,但不奢侈。一些“候鳥”老人買不起三亞的房子,就每個月花1000多塊錢租上一個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加上生活費每個月花費不到3000塊錢。一些老人反映,現在物價漲了些,但有兒女支持,都還能承受。
“現在生活好了,經濟條件允許了,交通、通訊發展了,過去一輩子都不敢想的事情變成了現實。”78歲的王丕文老人高興地說。
“用一首大家伙經常唱的歌兒來表達現在的心情,就是趕上了‘好日子’!”“候鳥”老人趙守志表達了與王丕文同樣的感受。閑不住的他在三亞灣廣場上創辦了一個響亮的“候鳥”老人文化品牌——“激情廣場”,演出由“候鳥”老人文藝愛好者組成的“藍海天鵝藝術團”擔綱,來自全國各地的“候鳥”老人在這里登臺獻藝,已經演出了200多場。
“這是中國老人譜就的屬于自己的生活畫卷!”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曲偉說,“‘候鳥’老人的出現,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現的經濟社會現象,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相信,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老人融入這種全新的‘候鳥’生活。”
“候鳥”老人引發的思考
隨著“候鳥”老人的涌入,各種文化尤其是東北文化在海南、三亞不斷碰撞融合。
“候鳥”老人的增多,給三亞房產、養老、保健等行業帶來了商機,也伴生出很多社會問題。一些三亞市民擔心“候鳥”老人只是把三亞當作過冬的驛站,沒有把三亞當成家去愛護。更有市民坦言,過多的“候鳥”涌入推高房價物價、占用公共資源,影響了三亞的發展,一些不文明現象,損害了三亞的文明形象。不久前在一些網絡社區,還出現了《候鳥,三亞的最大社會問題》這樣的帖子。
黑龍江大學歷史旅游文化學院院長段光達認為,氣候差異不是“候鳥”現象的決定性因素,經濟、社會、文化的差異才是根本。
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曹錫仁指出,海南是一個移民島,三亞是一座宜居城市,因季節、氣候的變化造成的季節性移民對海南的發展是有利的。在移民、移居的過程中,因地域和文化差異導致性格、生活習俗、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的差異客觀存在,這種差異本身也是合理的。問題的關鍵是應該通過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正確加以引導,增加三亞市民的包容性和對東北人的認可感,大家應共同努力為三亞市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環境。
“當前,海南要打造國際旅游島,三亞要發展成為國際性旅游城市,本身就不能過分強化本地化。”曹錫仁認為,包括政府官員、社區工作人員、市民,都應該增加包容意識。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瑞政說,文化融合必然要有一個碰撞的過程,促進融合要進一步加強引導,最終實現文化認同,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形成新的多元文化體系。
針對海南近幾年不斷出現的關于“候鳥”經濟利弊的討論,早在2002年就提出“候鳥經濟”概念的北京工莊文化中心主任郭世勝認為,“候鳥”經濟文化不是消極的經濟文化,而是積極的經濟文化現象,其實質上是一種新型的生產、生活和生存方式。
黑龍江省科顧委主任陳永昌說,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業態,“候鳥”老人異地養老引發的“候鳥經濟”整體上利大于弊,還將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大連等地也逆向思維,利用東北地區豐富的避暑旅游資源,開發夏季“候鳥”旅游經濟。
據了解,“候鳥經濟”的確為海南、三亞的房地產、養老、保健等行業帶來了諸多商機。
僅以房地產業為例,據海南省住建廳的統計,近年來島外人士成為在三亞購房的主要群體。僅2010年上半年,島外人士購買三亞商品住房6366套、60.52萬平方米,分別占銷售總套數和總面積的85.5%、85.4%。
曲偉說:“目前海南正在建設國際旅游島,黑龍江省也可以打造重要的旅游省份,戰略布局夏季‘候鳥’旅游,形成南北呼應,把南方的休閑度假游客引到北方來。”
據黑龍江省旅游局副巡視員馬春野介紹,近年來,黑龍江省積極打造“避暑休閑勝地,養生度假天堂”,創辦了國際養生度假旅游節,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哈爾濱鐵道國際旅行社每年都會接待七八個來自南方的避暑旅游專列。此外,哈爾濱叫響“冰城夏都”品牌,并進入全國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三甲,夏季前來租房避暑的老人也不斷增多。
“又一種‘候鳥’生活也將會成為趨勢和潮流。”馬春野說,目前一些南方人已經在黑龍江的伊春等地購房,有的曾經在黑龍江生活過的知青也開始回來購房。不過,馬春野認為,北方很多地方都比較適合避暑旅游,很難像三亞一樣具有唯一性。因此,北方避暑旅游目的地將相對分散。
2010年,中國國內出游人數達21.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6%;國內旅游收入1.258萬億元,增長23.5%。國家旅游局2010年6月公布的預測顯示,到2015年,中國國內旅游人數將達33億人次,年均增長10%。“十二五”時期,消費結構變化和旅游需求大眾化、多樣化,將推動中國旅游業進入又一個高速發展期。
受訪專家認為,候鳥旅游、候鳥經濟未來將進一步拓展,南方除海南之外,還會進一步向廣西、廣東、云南等地的北海、深圳、珠海、昆明等地移動;北方也會向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等省份交流,候鳥旅游將進一步促進南北地區之間的交流融合。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