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青白釉執壺(南海網見習記者 秦彥 攝)
報名點擠滿了前來報名的市民(南海網見習記者 秦彥 攝)
市民報名熱情高(南海網見習記者 秦彥 攝)
南海網海口5月20日消息(南海網見習記者秦彥)《尋寶走進海口》市民報名火熱報名。20日海南省文物研究會報名處高潮迭起,精品不斷。
海口的吳先生拿來祖上傳的一把宋代青白釉執壺。壺高21.8厘米口徑11.5厘米,直口外撇,喇叭形長頸,豐肩,鼓腹,圈足。肩部長流外撇,另一側附扁條形曲把。造型美觀、大方、規整,通體施青白釉,光素無紋,釉色水綠,釉薄瑩潤。胎質潔白細膩。執壺造型挺拔、美觀、規整,是宋代壺常見的樣式之一。據海南省文物研究會張士興會長介紹,最初的執壺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已形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在其后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流傳到現在的宋代青白瓷執壺有一定的量,完整的不多。像這種品相的宋代青白瓷執壺在民間收藏實為珍貴。
儋州市那大鎮的78歲的陳奶奶,是海南省文物研究會報名登記以來接待的年齡最長的女藏家。她老人家帶來的是一件玉雕人物。海南省文物研究會會長張士興介紹,老人家的玉雕是鐘馗趕考,肩挑經卷是其作《瀛州待宴》五篇。玉雕鐘馗通高16厘米、寬7厘米、厚3厘米,豹頭環眼,鐵面虬鬢,造形傳神,精工制作,線條流暢,開相端莊,靈氣十足。鐘馗因相貌丑陋,成為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
傳說中的鐘馗卻是一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風流人物,平素為人剛直,不懼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赴長安應試,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奸相盧杞以貌取人,進讒言,使其落選。鐘馗一怒之下,頭撞殿柱而死,遂化為“驅魔大神”,遍行天下“斬妖驅邪”,有趨吉避兇之意。陳奶奶說,我家的這件寶貝確有鎮宅驅邪作用,我家的孫子孫女,個個健健壯壯,全靠這件寶貝保佑。陳奶奶的愿望正是中國人對玉鐘愛的根本原因。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