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尋訪革命遺址:1926年,風起云涌濱濂村
尋訪革命遺址:1926年,風起云涌濱濂村
來源:南海網-海南日報     作者:陳曼莉    2011-05-24

  建農民協會,辦平民學校,倡男女平等

  5月20日,海口市龍華區海墾街道濱濂北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吳和忠,在濱濂村革命村史展覽室向本報記者介紹有關情況。本報記者蘇曉杰攝

  穿過車水馬龍的街區,走進海口市龍華區海墾街道濱濂北社區的辦公區域,院子里的7棵玉蘭樹花香陣陣,沁人心脾。

  5月20日上午,艷陽高照。濱濂北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吳和忠指著小院正中央鋪著地磚的位置,對海南日報記者說:“這里就是1926年濱濂村農民協會成立時的舊址,原先是一座廟,后來拆掉,建成了居委會的辦公場所。”

  85年過去,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曾經的村莊變成了社區,昔日的農田早換了鱗次櫛比的樓房。古廟不復存在,村中的“吳氏祠堂”,現在是“革命村史展覽室”。

  濱濂農民要翻身

  “您知道當年濱濂村為什么要成立農民協會嗎?”

  “知道啊,受不了腐敗政府貪官污吏的壓迫和剝削,所以就起來斗地主,分土地。”92歲的阿婆陳引喜回答很干脆。

  “那又是誰領導你們村成立農會的?”

  “當然是共產黨派來的馮白駒啦!”阿婆臉上掛著慈祥的微笑。

  陳引喜娘家在附近的濱涯村,3歲時父母便將她與濱濂村的柯啟蒙定下娃娃親。柯啟蒙的大哥柯啟秀(1902-1930)被敵人逮捕殺害,二哥柯啟超也蹲過國民黨的監獄,險些遇害。為了不讓柯家“斷后”,小時候柯啟蒙曾被父母送給家住海甸島的一戶人家撫養。

  濱濂村的農民協會成立時,陳引喜才7歲,還不大懂事,但記事后她卻常聽村里的長輩傳講革命年代的故事。

  陳引喜說:“那時候,農會先是在班帥廟和秀峰小學里活動,被敵人發現后,又轉移到了我們柯家祠堂。”

  黨史資料顯示:1919年“五四運動”,特別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府城、海口地區得到廣泛的傳播。最新的黨史研究成果表明,從1921年年底開始,就已經有共產黨人在海南開始活動,而府海地區則是他們的重要區域。

  1926年初,馮白駒從上海回到海南。2月,廣東省農民協會瓊崖辦事處在海口成立;4月,海口市郊區農民協會辦事處成立,馮白駒經同學李愛春介紹,出任辦事處主任,此后不辭勞苦,奔走鄉村,走家串戶,宣傳和鼓動農民參加農會。幾個月后,府海郊區各村莊都成立了農會。

  這一年的5月1日,馮白駒深入海口西郊的濱濂村,在柯嘉予(濱濂村人,原名柯啟績,1927年秋中共海口市委成立時,任第一任書記)等人的協助下,召開村民大會,建立起了濱濂村農民協會——這是海南的第一個農民協會。當天還選出了農會主席吳學詩,委員陳汝鑒、曾成興和李楊堂。

  帶頭剪下“革命發”

  濱濂村農會成立的第二天,柯嘉予等人便組織宣傳隊,到附近的村莊宣傳自己的組織,提出農村“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因此每到一村,都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和支持。他們還借機大力宣傳馬列主義和革命思想,使得周邊15個村落的村民深受影響。

  1926年7月,濱濂村辦起了平民學校,由村里的私塾先生吳朝富和來自市區的女教師陳博文執教,首批入學的30多人中,有男有女,有青年人,也有中老年人,他們學識字,學唱歌,聽農會領導人講革命道理,分析革命形勢。

  濱濂村農會還鼓勵村民廢除舊風陋習,提倡男女平等,尤其是發動婦女剪“革命發”。在平民學校的教育下,村里的女青年柯桂南率先剪掉自己的長發,在她的帶頭下,全村青壯年婦女全部剪掉了長發。濱濂村婦女的這一舉動,迅速影響到了秀英一帶的15個村莊,一時間掀起了婦女剪發的熱潮。

  接著,中共瓊崖地委還派出該農會主席吳學詩和執行委員,到海口市郊各村開展組織和發動工作,將他們的經驗“復制”到儒益、蒼東、蒼西、周仁、水莊、業里、道客、攀丹等村,在這些村中建立起農會。

  府海地區的農會成立后,還頒發了命令,如實行減租減息,銷毀高利貸契約,收回被占的房屋和田地、耕牛;不準地主收回佃戶的田地;不準地主囤積居奇,抬高米價;嚴禁賭博和販賣鴉片;禁止買賣婚姻,提倡男女平等;反對封建迷信,提倡科學治病等。

  幫助馮白駒轉移

  農會的成立,只是濱濂人走向革命的一個起點。在此后的各個戰爭時期,他們不但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歲月,在經濟上支持革命,甚至還積極投身其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84歲的村民李義蘭還記得,當年父親常常在白天準備好米糧,到了晚上,就會有共產黨人秘密上門挑走。

  濱濂村還是馮白駒進行革命活動時的落腳點之一。“我聽父輩講起過,當年馮白駒處境很危險,但他總是樂呵呵的,嘴上還哼著自己編的瓊劇,有一句是這樣唱的,‘我白天在府城,晚上去海口,早上又要去碼頭’。有一年清明節,為了躲過國民黨反動軍警的搜捕,村里人便把馮白駒化裝成外出掃墓的人,轉移到南面的羊山地區。”李義蘭說。

  報道組綜合海口市的黨史資料,看到了悲壯的一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濱濂村共有47人參加革命,其中有13人不幸遇害。遇害者中柯家就有3人,除了前面提到的柯啟秀,還有柯啟倫(1883-1927)和柯啟淋(1900-1927);吳尾詩(1902-1932)被叛徒出賣,遭敵逮捕殺害時,女兒吳才姑還在襁褓之中。

  1928年,被出賣的還有柯嘉予本人,迫于敵人的通緝和追捕,他不得不離開海南,繼續革命。解放后,柯嘉予曾在上海、南京等地工作,1977年5月病逝于上海。

  一個小小的村莊,多戶人家忠烈滿門,這,只是海南諸多有著光榮革命傳統村莊的縮影。在瓊崖早期共產黨員指引下,濱濂村邁出了青史留名的可貴一步。(本報海口5月23日訊)

  相關鏈接

  濱濂村農民協會舊址

  濱濂村農民協會舊址位于海口市龍華區海墾街道濱濂北社區。

  1926年2月28日,在馮白駒、柯嘉予、朱潤川等人的宣傳發動下,濱濂村成立了濱濂村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同年5月1日,馮白駒、柯嘉予、林平、朱潤川、吳清坤等在海口市郊濱濂村正式成立海南第一個農民協會——濱濂村農民協會,會址設在該村的班帥廟。

  1927年2月,經吳維爵介紹,陳先達、柯啟芬、陳汝鑒、吳朝高等4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成立中共濱濂村支部,選出黃景吉為支部書記,這是海南成立較早的黨支部之一。4月中旬,柯嘉予、吳策勛、陳九亭等回濱濂村,在柯氏祠堂召開濱濂村黨員大會,吸收在本村任教的吳維朝加入中國共產黨,并由柯嘉予宣布上級決定,成立黨總支,任吳維朝為總支書記,負責聯絡秀英一帶15個村的黨支部。

  濱濂村農民協會的成立,在大革命時期對海口市郊的革命斗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整個海口的革命斗爭也具有重大影響。該舊址現已不存。(陳耿輯)

  為什么是濱濂村

  為什么是濱濂村?帶著這個問題在海口濱濂村采訪時,記者發現該村在過去和今天,都有許多個“第一”,讓人看到濱濂人的團結和奉獻精神。

  繼1926年5月1日成立了海南的第一個農民協會之后,濱濂村又在1927年2月成立了黨支部,這也是海南農村成立較早的支部之一。

  濱濂村有柯、吳、黃、王、林、曾、李、施、莊、毛和陳等11個姓氏,宗族繁多。但他們在成立農會時,不像當時的個別村莊,存在宗族觀念,導致農會遲遲未能建立起來,而是始終統一聽從黨和組織工作人員的領導、安排。濱濂人的同心合一性,由此可見一斑。

  1927年秋,中共海口市委成立,柯嘉予任第一任書記;1928年春,在蒼東村建立的海南早期蘇維埃政權——瓊山縣蘇維埃政府,柯嘉予為政府首任主席。

  解放后,濱濂村是遠近聞名的“籃球村”,在多次鄉村籃球比賽中奪冠。1999年,他們成立了籃球協會,這是我省第一個農民組建的籃球協會。

  農會成立時,濱濂人寧愿不要村里的廟宇,此后,柯氏也將私家祠堂當作農會活動場所;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有許許多多的濱濂熱血兒女,投身革命,團結一心,不惜犧牲。當然,在他們背后,還有濱濂眾多父老鄉親的鼎力支持。

  前幾年,村里建“革命村史展覽室”卻苦于沒有場地,為此吳氏宗親經過商議,決定將自家宗祠奉獻出來,作為公用。在一塊可推拉移動的村史布展牌背后,還保留著一塊高大的石碑,上面介紹了吳氏先祖的遷移痕跡,原來,他們的渡瓊始祖是唐代的戶部尚書吳賢秀(742-807年),1200多年前受奸人陷害,被貶到了海南。

  從農會到籃協,為什么是濱濂村,為什么他們能走在全島農村的前面?除了團結精神,便是奉獻意識,通過舍己來成全別人,革命年代如此,新時期也是如此。本報記者陳耿胡續發(本報海口5月23日訊)

  濱濂社區:

  居民和諧相處奔小康

今日濱濂社區。本報記者蘇曉杰攝

  這個世界變化快,濱濂村也不例外。

  濱濂村的中老年人還記得,20年前他們還以農耕為主,村邊沃田連綿,視野開闊,在水田里勞動時,不時能看見不遠處的海瑞墓。

  如今,濱濂村已看不到農田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樓房。

  濱濂村現在的居住面積1.28平方公里。2007年,濱濂村一分為二,由村委會改為濱濂南和濱濂北2個社區居委會,人口性質也從原來的農村人口改為城鎮居民。不過,人們口頭上對“濱濂村”的叫法一直未變。

  濱濂村現有戶數近600戶,人口2600多人,而外來人口將近1萬。居委會干部告訴記者,沒有了農田的濱濂人,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塊,一是靠自家的房屋出租,一是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創業。

  “我們做過粗略的估算,最近幾年,濱濂村人均年收入約在5000元上下,不算十分富有,但日子過得還可以。”濱濂北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吳和忠說。

  記者發現,濱濂村還有不少租客租下場地來辦學,僅在主村道上,就有大大小小的幼兒園近10家之多。在濱濂村的中心地帶,不但有舞臺,還有室內、戶外的健身設備,放學時分,可以看見孩子們愉快玩耍的身影。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舞臺前方的2個標準籃球場,一般情況下,每天傍晚時分,濱濂村的4支籃球隊(總人數超過70人,其中一支為聾啞人球隊)都會到這里來切磋技藝。在外來人口四倍于本村人口的“城中村”濱濂,人們各守本分,自食其力,和諧相處,知足常樂。

  昔日轟轟烈烈的革命歷史,依托“革命村史展覽室”得以傳承。記者到村里采訪時,黨支部正準備發展新黨員,培養接班人。黨員,早已成為帶領村民努力奔小康的中堅力量。本報記者陳耿胡續發(本報海口5月23日訊)

相關推薦
最熱評論
驗證碼:發表評論
熱新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无码A级毛片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久九九久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在放|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9|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思热99re视热频这里只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95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老汉精品免费AV在线播放|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国产精品jizzjizz|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在线私拍国产福利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小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www|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